段顯春
摘 要:中學體育教學實施素質教育,對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有著不言自明的重要促進作用,然而現(xiàn)實的中學體育教學與我們所倡導的“口號”卻相差較遠。新時代背景下,中學體育教學切實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身體、心理、運動、動手等綜合素養(yǎng)良好發(fā)展,需學校、教師和學生通力合作,從而真正實現(xiàn)中學體育素質教育目標。
關鍵詞:中學體育;素質教育;學校;教師;認識;主體;差異;評價
新時代背景下,中學體育教師應更深入地思考如何在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相較其它學科,體育教學對學生身心素質的發(fā)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中學生因為高考的壓力,他們在所謂的主科學習中一直在進行著“非素質”的學習,若體育課教學再實施“傳統(tǒng)式”的教學,則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則是一句空談。因此,體育課應該肩負起素質教育賦予學科應有的責任,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開展靈活多變的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快樂地鍛煉身體,放飛心情,深挖潛能,通過循序漸進的身心鍛煉,不斷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進而切實實現(xiàn)中學體育的素質教育目標。
1 當前中學體育課教學素質教育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體育設施不完備。中學體育課實施素質教育需要有完善的體育設施作為保障,然而現(xiàn)實的教學中,部分中學因為對體育學科的不重視,學生必需的體育鍛煉器材卻存在長期老化缺損的現(xiàn)象,沒能按照相關規(guī)定定期維護和更新?lián)Q代,以致于給學生體課堂鍛煉帶來了安全隱患,對素質教育的落實形成了阻礙。其次是體育教師的教學理念不能與時俱進。素質教育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課堂教學,然而部分中學體育教師卻不善于學習,多年一直以“教條”的思維開展課堂教學,呆板的教學形式和方法嚴重打擊了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和身體運動特長的發(fā)展,素質教育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更是無從談起。再次是課堂教學模式落后。素質教育雖已喊了多年,大部分體育教師也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去開展教學,但與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模式相比,還有較大的距離。課堂教學較為隨意,項目訓練流程無序,整堂教學缺乏科學合理的設計,這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十分不利。
2 在中學中有效實施素質教育的體育教學策略
2.1 深化體育學科對中學生身心素質培養(yǎng)的認識
中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育的關鍵時期,體育課堂教學本應得到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及教師的特別重視,但遺憾的是由于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使得各方都弱化了對中學體育教學實施素質教育重要作用的認識,包括中學生自身也是如此。因此,切實推動中學體育課堂的素質教育,需要進一步深化各方的認識,尤其是學校層面需轉變辦學觀念,著力加強學校體育學科教學的投入。其實,深度實施素質教育的中學體育教學,與學生的“主科”學習并不矛盾,只要學校和教師科學合理地設計體育學科與其它學科的教學關系,將體育教學提升到與其它學科同等的地位,體育學科的素質教育完全可以較好地促進學生的“主科”學習發(fā)展,為其提供良好的助力。而教師尤其是體育教師,則應與時俱進轉變教學理念,深刻認識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性,運用多媒體、“互聯(lián)網(wǎng)+體育”等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運用游戲、小組合作比賽等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從而切實推動中學體育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
2.2 開展豐富多彩多種多樣的教學內容
中學生正處于身體和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這就決定了體育教學的內容要多樣化,要面向全體學生,做到因材施教?,F(xiàn)在大部分中學生的體育課就是簡單的跑步,長跑、短跑、慢跑、快跑等,嚴重扼殺了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學生喜歡體育不喜歡體育課,教師上課也是沒有激情,應付了事,這種體育課不但不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反而起到消極作用。中學體育課的內容設置應該具有針對性,例如可以結合體育游戲進行教學,也可以舉行小型的比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體育課對學生的專業(yè)起到很好地輔助作用,真正為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學科價值。
2.3 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推進素質教育
以往的體育教學都是以教師、課堂教學、教科書為核心,整個體育教學活動都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獨角戲。但是素質教育要求中學體育教學必須要改革這樣的教學模式,把體育教師的獨角戲式講授轉型為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式講授模式。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講授課程還擅于傾聽學生的想法,在日常的體育教學活動中,要將學生放到首要位置或者是中心位置,也就是以學生的體育學習為教學中心,根據(jù)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以及運動經(jīng)驗去進行體育教學。
體育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終身體育運動意識、身心全面發(fā)展,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適應時代發(fā)展所需要的體育品質,并利用體育課程培養(yǎng)學生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和能力。
2.4 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引導學生開展個性化的體育學習
中學體育教學活動中,學生間必然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必然會阻礙學生個性化以及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也非常有可能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遭受失敗和打擊。因此,中學體育教學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體育學習需求,并把這種需求貫穿于整個體育課程教育,從而真正做到體育教學的轉型,并且在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模式以及學習結果評價等方面都要具備與以往的體育教學不一樣的組織結構與特點,這也將是新一輪體育教學素質教育改革的關鍵之處。
2.5 實現(xiàn)體育學習評價指標實現(xiàn)多元化發(fā)展
以往在進行體育考試的時候重點考查學生理解和掌握三基的熟練程度,這當然是重要的考察點,但只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素質教育要求體育教師不單單要重視學生的體育學習成績,還要重點關注學生的體育學習態(tài)度、體育運動習慣、體育精神、體育技能實踐能力等等,將這些都列入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實現(xiàn)評價體系的多元化轉型,對學生的體育學習進行綜合考查和評價。
總之,新時代背景下,中學體育課堂教學需深度實施以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成長差異、興趣愛好、心理發(fā)育、動手實踐等能力素質培養(yǎng)為目標的素質教育,通過學校深化體育課堂實施素質教育的認識,加大體育學科教育投入。教師轉變教學觀念,以素質教育理念為引領扎實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興趣濃厚的進行身心鍛煉。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勞逸結合,在學好“主科”的同時,加強身體鍛煉,培養(yǎng)健康、樂觀、向上、合作、競爭等良好的身心素質,從而切實有效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總體目標。
參考文獻
[1]江建吉.“互聯(lián)網(wǎng)+”模式下的中學體育教學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8(11).
[2]魏衍縣.新課程背景下中學體育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畢春雷.中國教師,2018(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