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萬東
【摘 要】評價是指某一事物或現象對當事人具有何種意義及其程度的一種評定。綜合實踐活動評價包含課程管理評價、課程建設評價、教師指導評價、學生學習評價。由于課程管理的評價可以有效保證課程建設實施質量,提升課程育人價值,滿足課程建設價值增值的需求。故此,本文筆者將從課程管理評價的層面,結合實例進行表述。
【關鍵詞】課程管理評價;多元;目標
【中圖分類號】G6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24-0208-01
綜合實踐活動是學校教育內涵的主要載體,是學科育人目標的外在呈現,更是多元目標的達成和核心素養(yǎng)落地實施的沃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一門開放的、實踐的、綜合的課程,評價關注的領域是多維的,評價形式是多樣的,評價內容是多元的。因此,結合課程制定切實可行的課程管理評價標準是實現課程目標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其評價應遵循多元評價的理念,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課程管理的文化內涵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開放的課程,更加考驗的是學校對這門課程活動主題的開發(fā)與打造,學會運用各學科知識,認識、分析和解決傳統(tǒng)文化、多元文化、地域文化和學校文化中的現實問題,提升綜合素質,著力發(fā)展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1]。現今不斷倡導要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因此,可以將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基于地方化特色資源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進行合理的安排。如在學校可以結合春節(jié)開發(fā)“紅紅火火過大年”的系列主題活動,不同年級圍繞不同的小主題“甜甜蜜蜜做糕點”“歡歡喜喜貼春聯”“團團圓圓年夜飯”等,通過探究與實踐,了解閩南地區(qū)特有的春節(jié)習俗。學校能夠立足素養(yǎng),從學生現實發(fā)展出發(fā),面向時代需求,對“資源中的文化價值”進行積極的挖掘與教育增值,更能有效推進課程區(qū)域常態(tài)化開展與落實。
二、課程管理的生命成長的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中提及的“課程要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2]”,其選擇的對象是學生生活中熟悉的,開展的目的是指向核心素養(yǎng)。如《有趣的雞蛋》的系列主題之《護蛋寶寶》,可進一步開發(fā)成“護蛋、畫蛋、失蛋”等課程的設置,小心呵護蛋寶寶,寶寶“去世”為它們舉行葬禮——樹葬、土葬等,關注學生在護蛋行動中采取的積極行為、關愛態(tài)度及創(chuàng)新的護蛋方式等幾個方面,讓學生真正感受生命的重要,體會到為人母的不易。這樣的課程管理評價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生命的珍愛和增強他們的價值體認、責任擔當。
三、課程的“連續(xù)性”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中提及課程的內容選擇與組織,其中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則,要求要基于學生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進行開發(fā)與設計。如《多肉植物的種植與觀察》通過讓學生認識多肉植物、多肉植物種植方法、定期的養(yǎng)護,評選合格和優(yōu)秀的多肉植物“小爸爸”“小媽媽”等系列活動。一個主題對應有一個評價標準,這樣連續(xù)性的課程管理評價讓學生懂得關愛生命,從小培養(yǎng)責任感。
四、課程管理的本土化評價
課程管理評價本土化還需與學校辦學理念的對接,與學生年齡特點、生活世界的關聯,與當今社會對未來人才需求的吻合。如廈門市鐘宅民族小學“民族團結一家親”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為具有學校地域特點的綜合實踐活動多元課程。以民族文化嘉年華活動為重點,各班學生組成方陣穿著各少數民族服裝穿越民族門。還有體現民族特色課程建設成果的開幕式和美食、服裝、體育及文學藝術展示會,“穿越民族,采擷文化”成了學生展示、體驗、學習、交流民族文化的樂園。學校以活動促團結,學生在歡樂的氣氛中共榮共生。聽、看、學、用,這樣的民族課程管理使鐘宅民族小學辦出特色,民族文化深入學生心中,使得綜合實踐課程管理評價既多元又系列。
綜上所述,合適的評價能促進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挖掘綜合實踐活動地域資源、校本資源等建設,促進多元發(fā)展;能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了解學生的發(fā)展狀況及發(fā)展中的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能發(fā)現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整體素質的提高,從而進一步提升課程的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李乃濤.多元智能理論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09(04).
[2]馮生堯.課程評價含義辨析[J].課程.教材.教法,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