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061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普外科,陜西西安
護士生作為普外科護理人員隊伍的重要支撐力量[1],學習成果直接影響普外科護理人員團隊的專業(yè)護理能力,而普外科護理教學作為影響護士生護理知識掌握狀況及護理技能變化的關鍵所在,這一課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對于常規(guī)教學法,分組反思討論法在提高普外科護理教學質量方面具有一定優(yōu)勢[2]。為了驗證分組反思討論法的價值,本研究針對122名護士生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選擇2018年3-10月接受普外科教學護士生122名,依據教學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58名)和觀察組(64名)。對照組男2名,女56名,平均年齡(19.3±1.4)歲。觀察組男2名,女62名,平均年齡(19.1±1.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教學法教學。觀察組采用分組反思討論法教學:⑴分組:按每小組8~10人將64名護士生劃分成不同小組,組內以自薦演講形式,由組內成員共同選出1名組長。⑵教學準備:教師參照教學大綱預先選擇教學內容,從相關專業(yè)資料、醫(yī)院普外科護理工作等多種途徑,收集與普外科護理有關的資料,設計出適宜難度的普外科病例,用于護士生課前階段的分組反思學習。⑶課前分組反思:于正式教學前3~5 d,為各組護士生發(fā)放普外科經典病例資料。例如,教師為護士生提供如下病例:患者,男,26歲,因長期熬夜進食不規(guī)律、飲食不節(jié)、進食后伴明顯上腹痛入院就診;經胃鏡檢查確診為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今日清晨進食后右上腹突發(fā)劇烈疼痛,并轉入全腹痛,伴嚴重惡心、嘔吐癥狀,查體結果:體溫38℃,血壓112/74 mmHg。給予患者腹部觸診檢查:伴明顯腹肌緊張。護士生于充分了解普外科病例基本狀況后,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分別從護理學期刊、普外科護理教材等途徑,查找相關資料,資料收集并匯總完成后,小組成員各抒己見,最終整理出一份完善的普外科病例護理方案。⑷課中分組反思討論:教學過程中,各組分別選出代表負責論述本組針對該十二指腸潰瘍病例制定的護理方案。其中一組護士生制定護理方案如下:該患者的護理要點為:①健康宣教:為患者講解十二指腸潰瘍的形成原因,幫助患者理解治療方案,并告知患者如何通過飲食、生活習慣的調整,促進病情康復。②體征監(jiān)測:動態(tài)監(jiān)測患者的體征、血壓等指標,配合治療進程,及時向醫(yī)生匯報異常狀況。所有小組均匯報完成后,由教師隨機選擇小組,對其他小組所指定的護理方案進行點評,點評內容不限于護理方案的完善性、可操作性等。小組之間的反思討論任務完成后,由教師從專業(yè)角度,對護理方案進行評價總結。在總結反思中,盡量以啟發(fā)、引導的形式,鼓勵護士生從十二指腸潰瘍病理生理機制、患者生理、心理兩方面需求等出發(fā),不斷完善護理方案的內容。如對該組護士生制定的護理方法,可引導護士生分析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可能出現的情緒變化及心理需求,促使護士生意識到于護理方案中補充心理護理的必要性。⑸課后反思:課堂分組反思討論環(huán)節(jié)結束后,護士生以獨立反思形式,總結本次教學活動中與預期的差異,重點記錄普外科典型案例的護理要點,通過課后獨立反思,加深對制定合理護理方案流程及相關護理知識、護理技能的印象。⑹教師反思:教師定期匯總護士生的課后反思成果,結合普外科護理教學內容,分析護士生反思重點與教學目標是否存在差異,并將護士生的反思成果作為參照,不斷優(yōu)化后續(xù)分組反思討論教學方案。
表1 兩組護士生教學效果比較(±s,分)
表1 兩組護士生教學效果比較(±s,分)
組別 n 理論知識考核 護理技能考核教學前 教學后 教學前 教學后對照組 58 75.13±6.22 79.26±6.38 72.14±6.57 78.03±6.82觀察組 64 75.04±6.24 84.57±6.35 72.16±6.52 84.09±6.80 t 0.28 5.34 0.19 6.17 P>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護士生對教學方法滿意度比較[n(%)]
統(tǒng)計學方法:數據應用SPSS 22.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護士生教學效果比較:對照組教學后護士生理論知識考核、護理技能考核評分均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護士生對教學方法滿意度比較:對照組護士生對教學方法滿意度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3,P<0.05),見表2。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普外科護理工作質量要求的不斷升高,護士生普外科護理教學也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重視[3]。既往普外科護理教學經驗表明,教學方法對普外科護理教學質量的影響作用較為明顯[4]。常規(guī)教學法用于普外科護理教學,效果尚可。
分組反思討論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典型特征為此種教學方法以分組為基礎,將反思、討論作為核心,主張通過頻繁的互動與反思,提高教學質量[5]。在普外科護理教學中引入這種教學方法的優(yōu)勢:①激發(fā)護士生學習積極性:于普外科護理教學中引入分組反思討論法后,護士生之間的溝通、護士生與教師圍繞普外科典型病例展開的互動,均可促進護士生學習積極性水平的改變。②提高護士生自主學習能力:分組反思討論教學模式下,課前討論階段,護士生需要經自主查閱資料、總結普外科病例護理要點等流程,完成課前討論任務。這一環(huán)節(jié)有助于促進護士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③改善普外科護理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方法可分別通過護士生組內反思、獨立反思、教師反思等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現并糾正普外科護理教學中的不足,進而為護士生普外科護理知識掌握狀況及護理技能掌握狀況的改善提供支持。本研究證實,經過一段時間普外科護理教學后,觀察組護士生普外科護理知識考核和護理技能考核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普外科護理教學中,推行分組反思討論法,可以促進護士生學習效果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