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靜
結直腸癌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該疾病臨床多采取手術治療,圍手術期護理服務質量將會直接影響患者的康復速度。為促進患者康復,積極尋求更為有效的護理服務模式十分重要[1,2]。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近年來在臨床應用廣泛,其可有效減輕患者圍手術期痛苦,提高患者康復速度,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本文選擇2017 年2 月~2019 年3 月在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62 例結直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結直腸癌患者圍手術期實施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的臨床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2月~2019年3月在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62例結直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入院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1例。對照組男20例,女11例;年齡43~66歲,平均年齡(56.4±15.4)歲。觀察組男19例,女12例;年齡41~68歲,平均年齡(56.5±3.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確診為結直腸癌,均無其他重要臟器嚴重疾病,均意識情緒交流正常,均為自愿參與研究。排除術前接受新輔助化療的患者及存在嚴重氣管障礙病史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guī)護理,如遵醫(yī)囑用藥、告知患者治療期間需要注意事宜、與患者及其家屬保持良好溝通,以便及時發(fā)現異常并進行及時處理。
1.2.2 觀察組 實施圍手術期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措施,具體如下。①術前護理。術前與患者保持良好溝通,對患者進行宣教,告知患者與疾病相關的基礎知識、治療方法、麻醉方法等。安撫患者情緒,向患者介紹接受手術治療的必要性以及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工作的積極意義。叮囑患者多進食富含纖維素的食物,術前15 d要暫停其他藥物。為患者制定更符合其自身營養(yǎng)需求的飲食計劃,以便改善患者體質,提高患者對手術治療的耐受性。術前6 h禁食、3 h禁水。取消術前機械性灌腸。②術中護理?;颊哌M入手術室后要多與患者進行溝通,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環(huán)境,盡可能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為患者營造舒適的手術環(huán)境,合理調節(jié)手術室內溫濕度。冬季輸液或進行腹腔沖洗時可對液體進行適當加溫,若手術時間較長應采用輸液加溫器。③術后護理。術后強化對患者的心肺檢測,對患者做好吸氧護理,并注意觀察患者排氣情況。及時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手術情況,安撫患者情緒,可讓患者嚼口香糖,以便促進排氣。協(xié)助患者合理調整體位,采取半側臥體位,角度調整為40°左右,以便改善患者呼吸困難癥狀,促進盆腔、腹腔引流[3]。麻醉清醒后6 h可協(xié)助患者每間隔2 h更改1次體位。對于神志尚未恢復的患者應采取去枕平臥體位,并將其頭部偏向一側,以免出現誤吸。在病情允許情況下鼓勵患者盡早開展創(chuàng)傷活動,如翻身、坐起、伸髖等。對活動能力不佳的患者可采取梯度壓力儀進行按摩,避免出現深靜脈血栓。對患者飲食進行干預指導,逐漸從流質飲食過渡到正常飲食,并發(fā)放健康知識手冊提高患者對預后康復知識的了解程度。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表格進行調查,設為滿意及不滿意選項,共10分,≥7分為滿意,<7分為不滿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住院時間比較(,d)
表1 兩組患者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住院時間比較(,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30例(96.8%),不滿意1例(3.2%);對照組護理滿意24例(77.4%),不滿意7例(22.6%);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直腸癌是一種患病率相對較高的疾病,該疾病多需要接受手術治療,在圍手術期為患者提供更符合生理以及心理需求的護理服務模式,幫助患者以更好的狀態(tài)接受治療,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耐受性以及患者自身抵抗力,促進患者康復十分重要。近年來隨著臨床醫(yī)療模式的轉變,各類以人文本的新型護理模式得以在臨床推廣應用[4]。加速康復外科護理是其中在臨床應用廣泛的護理模式,其屬于協(xié)同治療護理體系,該種護理模式更注重患者自身護理需求,其是指通過實施一系列具有循證醫(yī)學證據的護理服務盡可能減少患者圍手術期生理以及心理障礙,減少患者創(chuàng)傷應激,從而促進患者康復[5]。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快速康復護理模式,針對術前、術中、術后不同時期患者康復需求的差異來針對性實施更符合患者特點的護理服務,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指導、飲食指導、強化病情監(jiān)護、與患者家屬進行積極溝通,避免機械灌腸、盡早協(xié)助患者開展康復鍛煉等多種護理對策來改善患者的康復效果、提高患者的康復速度。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30 例(96.8%),不滿意1 例(3.2%);對照組護理滿意24 例(77.4%),不滿意7 例(22.6%);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結直腸癌患者圍手術期為患者實施快速康復外科可進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復速度,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