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川江
語文二字,其本謂語言文字。事事可文,人人皆語。然則內(nèi)涵包羅萬千,如文學、曲藝、應用文等等。今天,我想談一談當今社會小學語文教育的核心素養(yǎng)是什么?作為一名小學階段的學科引路人——教師,應當以何種身份、姿態(tài)、方式去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科的涉足。近年來,從上至下的教育改革浪潮中,語文學科的重要性無不得以體現(xiàn),回歸國學語文的重要性已如飛出之弦。而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對于學生的影響可謂是舉足輕重!故而,我們不得不談之,踐行之,反思而優(yōu)化之。
當今的語文大多是被動的語文,不是學生主動的語文。為什么這樣說,在今天的教育大環(huán)境下,教育的大方向依然是應試教育。學生已經(jīng)習慣性形成“出題者”的套路思維,漸漸失去了自己的思維方式。這里不得不說的是之前發(fā)生過的一件“語文事故”:2017年浙江高考的語文閱讀題《一種美味》,原作者被萬能的網(wǎng)友找了出來,然而原作者表示說,這題我也不會做!一時間舉國嘩然,由此證明一種現(xiàn)象級事件發(fā)生:原本靈活廣義的語文素養(yǎng)演化成了出題者的慣性思維。再重點說說小學語文的現(xiàn)狀:教師教學手段簡單,學生的學習形式不合理。小學語文教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基礎階段,所以教學方式必須多元化,但是針對目前的教學來看,教師受陳舊學習模式嚴重,大部分教師按照識字、課文分段和確定主旨三方面進行。單純地認為只要這三方面完成便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樣日復一日的教學形式,使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和學習能力提升相脫離,嚴重違背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形式,使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致使學生的學習能力低下。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過少,沒有建立起情感基礎。根據(jù)心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如果小學生能夠擁有良好積極的情感,便能夠使學生的記憶力變強,學生的想象力得到拓展,這樣便可以使學生的潛力得到不斷的發(fā)展。但是針對目前的語文教學可以發(fā)現(xiàn),小學生與教師中間沒有感情基礎,課堂中沒有感情的溝通,這便是引起小學語文教學的成果低的因素之一。
在我看來,立足于學生發(fā)展的語文素養(yǎng)便是最核心、高效的教育。學生的個性是不同的,認知基礎也是不同的,在語文方面的發(fā)展需求亦是不同的。拿小學生來說,在語文的認知方面大多數(shù)都是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上、提取上能夠言之有物,而不能在語文的創(chuàng)作上、比較上侃侃而談;少部分學生基礎掌握欠佳,小學畢業(yè)也難以自成篇章,大部分能夠清楚表達,有所修飾,還有一部分能夠?qū)W以致用,引經(jīng)據(jù)典。前者是在語文深度學習上的不同,后者還有語文淺層學習、積累上的不同??梢娊绦W語文的確是一門學問,因為面對的學生實屬變量,不能一概而論。正如醫(yī)者行醫(yī),對癥而施方為正途。那么,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而言,首要任務是充分了解自己面對的每一位學生,多渠道方式打通學生與教師思維上的隔閡。這里談談我遇到的一位學生小磊,這位學生給所有老師的印象就是懶散、品德不佳。剛開始,作為他五年級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的時候,經(jīng)過了幾次管教無果之后也把他劃作了“無為而治類”的學生——放任不管。后來,我發(fā)現(xiàn)他的“惡行”變本加厲,越來越不像一名小學生所為:從不完成作業(yè),上課玩玩具、啃手指頭,與同學打架、置氣……于是,我開始觀察他,了解他,關心他,與他談心,想和他一起走進、融入這個班集體。漸漸地,我開始明白了:原本他是個自尊心極強的孩子,因為長期受到老師們、同學們的“差評”后,回家后得到的也是家長無休止的責怪,心里愈發(fā)覺得身邊的人總是在針對于他......找到癥結后,我立刻與家長達成一致,平時多多關心、表揚他,發(fā)現(xiàn)他身上的優(yōu)點去放大它!慢慢的,小磊變了,竟然由喜歡我這個老師到喜歡上語文學科!我們作語文老師,尤其是小學語文老師,應該發(fā)揮好語文交際的作用性。讓語言賦予教師真摯的情感去影響學生,這也是語文的作用體現(xiàn)。小學語文,是學生在語文思維上的塑形階段,決不能僅僅把語文教育當做教學任務,而應該以德為先、以生為本地去引導學生學習,主動地學習。
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制定個性化的學習方案是小學語文教育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那么其二便是為師者的自身素養(yǎng)。這里不是說作為語文老師需要有多么深厚的文化積淀,多么內(nèi)涵先進的教育理念,而是師者的影子作用。為師者,自己而言要愛語文,學語文,進而才能懂語文,教語文。2016年,我有幸參加了廣州的全國中小學語文教師“生本教育”培訓,一位來自深圳市華僑城中學的數(shù)學高級教師荊志強老師的講座中他這樣說道:自己從一個教授養(yǎng)魚專業(yè)的職高老師到一個全國知名的高中數(shù)學老師、班主任,他所形成的教育核心素養(yǎng)便是讓學生站在課堂正中央!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的角色是導演,是幕后,是觀眾!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自己原本是“外行人”,卻成了教育行業(yè)的領軍人!可見,一位小學語文教師也應該發(fā)散自己的教育思維,多樣性刺激學生的課堂,讓語文的活力散發(fā),讓學生的活力綻放。
小學語文該教哪些?我想,應該先是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然后再發(fā)展根據(jù)學生的個性需求形成語文素養(yǎng)。激趣,尤其是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具備的基本功。信手拈來幾個古今中外的有趣故事,博得學生對語言文字魅力的聽覺刺激;放映一段膾炙人口的名人典故片段,例如談談諸葛亮的才華橫溢、周瑜的英年早逝、關羽的忠義之名等等;搞一場詩詞大會,成語接龍,擊鼓造句等等。在我看來,當今的教育,學生是課堂的主角,教師的功夫應置于課外。我們要轉(zhuǎn)變應試語文的弊端思維,使語文活過來的前提是教師的思維要蘇醒。雖然在教學的實踐中道路必然曲折,但歸途一定明然!
若言小學語文教育的優(yōu)質(zhì),其前行的路必有創(chuàng)新探索的身影,必有堅持不懈的扎根“生本”,必有靈動的課堂層出不窮??偠灾?,語文的趣是靈魂,語文的骨是學生,語文的血肉是課堂。最后,借用著名生本教育研究專家郭思樂教授的一句話,做到:人人有點,點點有思,思思有文,文文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