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靜 馬永強
(1.陜西醫(yī)學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腫瘤內科,陜西 西安 710038;2.志丹縣人民醫(yī)院普胸外科,陜西 延安 717500)
非小細胞肺癌是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惡性腫瘤,五年內的生存率相對比較低[1-2]。手術治療能夠有效的切除病變的肺葉組織,達到根治的目的,而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進步和醫(yī)療設備不斷完善,胸腔鏡手術具有微創(chuàng)、高效、低出血量等優(yōu)點[3]。NSCLC化療以鉑類為基礎的雙藥連用作為治療的基礎[4],順鉑聯(lián)合吉西他濱是目前公認治療NSCLC的一線方案[5]。本研究對我院部分NSCLC患者選擇手術治療,部分患者行化療的非手術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近遠期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間收治的早中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94例,根據(jù)治療方法分為觀察組50例,對照組44例。對照組男28例,女16例;年齡34~78歲,平均(53.21±3.98)歲。觀察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32~77歲,平均(52.62±4.1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納入標準:患者符合NSCLC病理學診斷標準,觀察組患者符合手術指征,對照組患者有放療和化療的適應證;既往無其他腫瘤治療史;無嚴重心肝腎骨髓功能損傷,且存在可測量和可評價病灶;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TMN分期Ⅲ期以上;合并有其他惡性腫瘤;傷口未愈合;孕期或哺乳期;合并有其他肺間質病變。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GP化療的方案進行治療,用藥前經外周靜脈中心置管(PICC),第1、8天使用吉他西濱GEM 1 000 mg/m2,第1~3天使用30 mg/m2順鉑,連續(xù)治療28 d為一個周期,在化療的過程使用5-HT3受體拮抗劑止吐,如果患者白細胞下降Ⅲ度以上,可使用G-CSF類藥物3~5 d達到提升白細胞數(shù)量的作用。在化療期間每周復查患者的血常規(guī)和肝腎功能。觀察組:患者使用胸腔鏡手術切,患者取健側臥位,全身麻醉,氣管插管后將身體前傾并墊肩,手術床改為折刀位,在第8肋間腋中線作1.5 cm胸腔鏡套管切口、肩胛下角線第7肋間作1.5 cm輔助操作孔輔助操作孔,第4肋間腋前線做4 cm操作孔,在不牽拉肋骨的前提下置入開胸器,全程操作在胸腔鏡下進行,直線切割病灶,閉合器處理血管、肺裂、支氣管等,在操作孔取出,行常規(guī)縱膈和淋巴結清掃術。
1.3觀察指標 (1)治療后1個月比較兩組患者近期療效,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實體腫瘤近期療效評價標準:完全緩解(CR),病灶組織消失且持續(xù)4周以上;部分緩解(PR)病灶組織的最大直徑減少超過30%且維持4周以上;穩(wěn)定(SD),病灶組織的最大直徑減少不足30%且不能維持4周以上;病變進展(PD),病灶組織的最大直徑不減反而增大且超過原直徑的20%以上;總緩解率(ORR)=CR+PR。。(2)患者在治療后隨訪至2018年12月,無失訪病例,使用Karnofsky體力狀況(KPS)評分標準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QOL),QOL穩(wěn)定率為改善率+好轉率。(3)同時對比兩組患者1年局部控制率,1年無進展生存率和1年總生存率等指標的差異。
2.1兩組近期療效比較 對照組CR 9例,PR 12例,SD 15例,PD 8例,ORR 47.73%;觀察組CR 14例,PR 19例,SD 13例,PD 4例,ORR 60.00%。觀察組患者近期ORR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遠期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總生存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穩(wěn)定率、局部控制率、無進展生存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早中期NSCLC患者遠期療效比較情況[n(%)]
非小細胞肺癌是臨床最常見的肺癌類型,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6]。使用傳統(tǒng)開胸手術治療能夠有效的切除病灶,降低癌癥的復發(fā)率,但是有資料顯示[7],對于癌癥分期Ⅲ期以上的患者使用手術方法難以徹底切除病灶,而使用傳統(tǒng)的放化療后緩解率和生存率都偏低,對于癌癥晚期的患者來說一年內的病死率在50%左右,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局部復發(fā)或者癌變組織發(fā)生遠處轉移。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胸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和化療保守治療的患者近期療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于癌癥早期患者選擇手術治療或使用藥物保守治療療效差異不大,這是因為癌癥早期發(fā)生病變的部位體積較小,并未發(fā)生轉移和擴散,手術切除和化療都能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手術治療后患者的QOL穩(wěn)定率、局部控制和無進展生存率都明顯高于非手術組(P<0.05),說明對于早中期NSCLC患者來說手術治療比非手術治療的遠期療效要好,患者的生存率也相對較高,但是兩組患者的生存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能是隨訪的時間較短,并沒有表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
胸腔鏡手術是微創(chuàng)技術不斷發(fā)展的一項技術變革[8],相較于傳統(tǒng)開胸手術,其避免了創(chuàng)傷大、術后疼痛感嚴重、患者恢復慢、遠期生存質量低等諸多弊端,其可在微小的切口下完成復雜的微創(chuàng)操作[9],具有創(chuàng)傷小、痛苦少、恢復快、并發(fā)癥少等諸多優(yōu)點[10]。但是也有資料提出[11],在胸腔鏡手術過程中會因術者技術和經驗等多方面原因,為了追求小切口,肋骨撐開器和皮膚切口小,但是在皮下潛行一段距離后切開肌肉便于操作,雖然外觀較為美觀,但是會造成淋巴結清掃不徹底,手術時間過長等問題,達不到真正意義上的安全,因此手術需要經驗豐富、技術過硬的醫(yī)師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