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監(jiān)管問詢的有效性研究:基于審計師行為視角分析

        2019-11-05 08:13:12張立民黎來芳
        管理科學 2019年4期
        關鍵詞:審計師交易所證券

        彭 雯,張立民,鐘 凱,黎來芳

        1 北京交通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北京 100044 2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國際商學院,北京 100029 3 中國人民大學 商學院,北京 100872

        引言

        近年來深圳證券交易所(簡稱深交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簡稱上交所)對上市公司展開“刨根問底”式監(jiān)管問詢的力度不斷加大,針對信息披露存在疑點的公司提問,要求其解釋、更正或者補充關鍵信息,相關信息要求審計師等中介機構核查并發(fā)表明確意見。自2014年12月交易所首次將問詢函在深交所和上交所網站上公開至今,問詢函數量逐年增加,對資本市場多方主體的決策行為產生了重要影響:通過施加監(jiān)管壓力對上市公司規(guī)范信息披露行為發(fā)揮督促作用[1],通過發(fā)布監(jiān)管信號對外部投資者的決策行為發(fā)揮提示作用[2],從而降低信息不對稱[3]。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也對資本市場信息中介審計師的決策行為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如2017年,中安消股份有限公司7次收到發(fā)自深交所的問詢函,隨后2017年12月5日其審計師由德勤華永變更為大華會計師事務所;深圳新都酒店股份有限公司屢次收到深交所問詢函,隨后該公司于2018年8月15日發(fā)布公告稱公司尚未聘請到審計機構對2017年度報告進行審計??梢?,監(jiān)管問詢促使審計師與上市公司之間的契約關系發(fā)生重構。由于外界監(jiān)管環(huán)境趨嚴,在審計師與客戶的博弈過程中,審計師的決策行為受到監(jiān)管問詢的影響,審計師與客戶關系的均衡狀態(tài)被打破[4]。

        本研究探討監(jiān)管問詢對審計師行為的影響機理,基于審計視角揭示監(jiān)管問詢發(fā)揮積極作用的新渠道。證券交易所向信息披露存在疑點的上市公司發(fā)函,暴露了客戶公司的經營風險,從而提高了審計師面臨的處罰風險,審計師出于聲譽成本的考慮,會提高謹慎性水平,從而增加就是否存在與被審計單位持續(xù)經營能力相關的重大不確定性出具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的概率。同時,對于收到問詢函的高風險客戶,審計師可能采取辭聘策略。被問詢公司若不及時針對財務報告信息披露中的疑點問題進行修正,甚至會面臨聘不到審計師的處境。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監(jiān)管問詢通過影響審計師行為,加深了上市公司的監(jiān)管壓力,促使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質量,有助于資本市場健康發(fā)展。本研究結合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審計師變更(指會計師事務所層面變更)等審計師決策行為視角,分析證券交易所問詢機制發(fā)揮監(jiān)管效應的機理。

        1 制度背景

        監(jiān)管問詢是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履行監(jiān)管職責的一種方式,此項以證券交易所為發(fā)函主體的問詢機制屬于非行政處罰性監(jiān)管,不同于行政處罰性監(jiān)管。問詢函涉及的內容不一定屬于違法范疇,問題嚴重性尚未達到懲處程度,但由于問詢函的發(fā)函主體證券交易所是規(guī)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第一道關口,監(jiān)管問詢對上市公司進行全面“體檢”,能夠及時發(fā)現信息披露過程中潛在的不準確、不合規(guī)、不完整等問題。證券交易所將問題公開,監(jiān)督整改,體現證券交易所一線監(jiān)管在靈活性、透明度、及時性等方面的優(yōu)勢。從源頭發(fā)現萌芽中的市場風險,杜絕目前尚未嚴重的問題繼續(xù)惡化,具有一定的威懾力,可以建立起維護資本市場健康運行的第一道防線。中國有關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的制度規(guī)定可以追溯到1998年1月深交所發(fā)布的《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guī)則》和上交所發(fā)布的《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guī)則》中要求上市公司及時回復證券交易所的問詢,隨后深交所和上交所相繼多次發(fā)布相關政策文件,做出相關規(guī)定?!渡虾WC券交易所市場監(jiān)察質量報告(2008)》指出,依據每年發(fā)放問詢函的次數考核市場監(jiān)察發(fā)現問題的及時性;《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辦法(2017年修訂)》和《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評價辦法(2017年修訂)》要求以回復證券交易所問詢函的及時性作為評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一項測量指標等。近年來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工作的透明度也不斷提高,問詢函從2014年12月開始公開披露,為本研究探討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機制的有效性提供了契機。

        與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密切相關的一項監(jiān)管措施是信息披露直通車制度,2011年深交所開始信息披露直通車試點工作,2013年上交所發(fā)布《上海證券交易所直通車業(yè)務指引》,正式開啟信息披露直通車業(yè)務,此舉允許上市公司直接發(fā)布公告,證券交易所不進行事前審核,將信息披露監(jiān)管的重心從事前轉移到事中、事后,這與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機制相輔相成。證券交易所信息披露直通車放松事前管制,監(jiān)管問詢加強事后監(jiān)管,有助于提高信息披露效率,滿足投資者的信息需求。HUANG et al.[5]研究發(fā)現,中國信息披露直通車制度實施之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有所下降,而且放松事前管制之后,審計師和分析師等資本市場信息中介并沒有發(fā)揮積極的外部治理功能,因此需要加強事后監(jiān)管以保證審計等外部治理機制發(fā)揮作用,從而提升信息質量。本研究將研究視角聚焦于證券交易所的事后監(jiān)管制度——監(jiān)管問詢,分析其發(fā)揮效應的機理。

        2 相關研究評述

        關于資本市場監(jiān)管的研究主要關注行政處罰性監(jiān)管,上市公司受到行政處罰,市場對處罰公告做出顯著的負面反應,同時使審計師受到牽連[6]。審計師為了降低聲譽成本會增加謹慎性水平[2],證明行政處罰性監(jiān)管的有效性。然而有關非行政處罰性監(jiān)管的早期研究對其監(jiān)管效度提出質疑,隨著監(jiān)管政策的不斷完善,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機制這項非行政處罰性監(jiān)管能否發(fā)揮作用值得研究。關于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機制經濟后果的少量研究主要關注證券交易所向上市公司發(fā)放問詢函的信息含量[7]。與中國證券交易所的監(jiān)管問詢機制相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意見函監(jiān)管模式也屬于信息披露事后監(jiān)管,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公開意見函的年份較早,因此關于美國意見函監(jiān)管模式的研究較多。薩班斯法案第408條強制要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所有上市公司披露的重要信息進行至少3年1次的審閱,向信息披露存在問題的公司發(fā)放意見函[8]。BROWN et al.[9]研究發(fā)現,美國意見函監(jiān)管模式通過審計師行為渠道發(fā)揮溢出效應,提升同行業(yè)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已有研究發(fā)現,由于公司在回復意見函時通常會抄送給審計師[10],使審計師更加謹慎。調整審計風險評估程序和重要性水平,識別與意見函提及問題相關的財務信息披露中的潛在缺陷,導致審計師發(fā)生變更行為[11]。

        證券交易所問詢函是投資者和審計師關注的焦點,向市場傳遞負面信號[7]的同時,也給審計師帶來了較高的處罰風險。為降低風險,審計師會增加就是否存在與被審計單位持續(xù)經營能力相關的重大不確定性出具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的可能性[12],而且當處罰風險大于審計師能承受的最大風險水平時,會進一步導致審計師拒絕為收到問詢函的高風險客戶提供審計服務??墒牵粏栐兩鲜泄疽灿袆訖C通過變更審計師進行審計意見購買、降低信息披露等問題被發(fā)現的可能性[13]。因此,審計師在審計報告中出具的審計意見體現為審計師與客戶的博弈,當監(jiān)管環(huán)境趨嚴,客戶收到監(jiān)管問詢函,審計供給要素與審計需求要素之間的均衡被打破,審計師與客戶的契約關系發(fā)生改變。通過考察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對審計師行為的影響,一方面有助于說明監(jiān)管問詢是否能夠通過審計師途徑發(fā)揮積極的監(jiān)管效應,另一方面能夠深入反映在中國競爭較為激烈的審計市場中,審計師的決策行為是否具有較高的獨立性。

        關于審計師行為的研究大多假定注冊會計師是理性的經濟人[10],然而由于審計環(huán)境的復雜性,審計師在對客戶執(zhí)行審計程序的過程中可能受信息的可獲取性、不確定性和真實性等因素干擾,產生認知偏差,因此審計師的決策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理性特征。在這種情況下,審計師可能向外部監(jiān)管層提供的信息框架尋求心理依托[14]。認知心理學中的框架理論是審計師判斷決策的重要依據之一,框架理論認為框架能夠影響審計師對情景的理解和對信息的處理[15]。基于認知心理學理論分析監(jiān)管問詢對審計師行為的影響,①證券交易所向上市公司發(fā)布問詢函,搭建起被問詢公司存在的問題框架,審計師依據監(jiān)管問詢設置的問題框架收集證據,做出職業(yè)判斷,進而出具審計意見;②上市公司收到問詢函之后,公司從監(jiān)管層關注對象到成為公眾和審計師等利益相關者關注的焦點,促使各主體在潛意識中與上市公司的認知框架趨于一致[16],從而影響審計師的判斷決策行為。若證券交易所作為監(jiān)管主體對某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提出質疑,則該公司的審計師會依據證券交易所發(fā)布的權威信息,用更加嚴謹的批判式思維對客戶進行風險評估,對客戶財務信息的真實性持高度的職業(yè)懷疑態(tài)度,使審計師有動機就是否存在與被審計單位持續(xù)經營能力相關的重大不確定性出具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

        3 理論分析和研究假設

        從審計師聲譽理論和處罰風險視角分析,證券交易所向信息披露存在疑點的上市公司發(fā)放問詢函,被問詢公司的經營風險被暴露。已有研究發(fā)現證券交易所問詢機制傳遞了風險信息,投資者據此調整了對收到問詢函公司的風險評估水平[7],上市公司成為投資者和監(jiān)管層關注的焦點,使審計師面臨的處罰風險提高,審計師聲譽受損[17]。為了降低潛在的處罰風險和聲譽風險,審計師在對高風險客戶實施審計程序時持以更加謹慎、穩(wěn)健的職業(yè)懷疑態(tài)度[12],從而導致審計師加大了就是否存在與被審計單位持續(xù)經營能力相關的重大不確定性出具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的可能性[18]。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設。

        H1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促使審計師就是否存在與被審計單位持續(xù)經營能力相關的重大不確定性出具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的概率增加。

        上文分析認為在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機制的影響下,審計師有動機就是否存在與被審計單位持續(xù)經營能力相關的重大不確定性出具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而當風險較高時,審計師就是否存在與被審計單位持續(xù)經營能力相關的重大不確定性出具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無法規(guī)避受到處罰的風險,高額的潛在處罰成本和聲譽成本無法由已收取風險溢價的審計業(yè)務收入來支撐,使審計師重新評估現有客戶風險水平并調整客戶組合,辭聘高風險客戶[19]。審計師-客戶匹配關系理論認為審計師特征與客戶特征相匹配,審計供給與客戶需求達到均衡是審計效率最優(yōu)狀態(tài)[20],當外界環(huán)境或內部特征發(fā)生變化時,審計師與客戶關系的穩(wěn)態(tài)被打破,發(fā)生審計師變更。關于監(jiān)管環(huán)境的變化對審計師變更行為的影響,ACITO et al.[21]研究發(fā)現,美國公眾會計監(jiān)督委員會對審計師的監(jiān)管加大了審計師變更的可能性;黃崑等[22]認為,《公開發(fā)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guī)則第14號——非標準審計意見及其涉及事項的處理》監(jiān)管政策的實施,導致審計師從大事務所向小事務所降級變更,變更后的審計師謹慎性水平也逐漸提高。除監(jiān)管環(huán)境外,外生事件的沖擊以及審計市場結構等因素也會影響審計師與客戶的關系,LANDSMAN et al.[20]研究發(fā)現,安然-安達信事件之后發(fā)生的審計師變更行為主要由于審計師與客戶關系不匹配,安然公司破產、安達信事務所消失這一外生沖擊使審計市場結構發(fā)生變化;HAISLIP et al.[23]的研究表明,在審計市場競爭激烈、審計師處于弱勢地位的情況下,審計師在盈余預測修正之后被客戶解聘的可能性較大。

        對于審計師而言,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機制改變了其成本結構和收益函數。審計師與客戶之間的潛在不匹配關系被放大激化,客戶風險超過審計師能容忍的最高水平,而且證券交易所要求審計師等中介機構對問詢函中的相關問題進行核查并發(fā)表明確意見增加了審計投入,審計師在與客戶的博弈過程中,權衡繼續(xù)為被問詢公司提供審計服務的成本與收益,處罰成本、聲譽成本、審計投入等成本大于已收取風險溢價之后的審計收費,導致審計師變更。進一步分析證券交易所問詢機制如何影響審計師變更的方向,上市公司受到的監(jiān)管壓力具有溢出效應,使審計師面臨高額的潛在處罰成本和聲譽成本,為了降低處罰風險,審計師會采取優(yōu)化客戶組合的風險管理策略[19],辭聘收到問詢函的高風險客戶。因此,收到問詢函公司的審計師變更方向為從大所向小所降級變更。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設。

        H2a相對于沒有被證券交易所問詢的上市公司,被問詢的公司在收到問詢函之后發(fā)生審計師變更的概率較高。

        H2b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促使被問詢公司的審計師從大所向小所降級變更。

        根據上文分析,證券交易所問詢機制促使審計師出具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審計師辭聘的可能性增加,表現為審計師獨立性水平的提升[24]。而審計師獨立性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信息質量的改善[25],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證券交易所問詢機制的監(jiān)管效應能夠通過資本市場信息中介——審計的決策行為發(fā)揮作用。一方面,監(jiān)管問詢通過影響審計師出具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審計師變更行為向上市公司傳遞監(jiān)管壓力,促使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另一方面,根據審計師聲譽理論,被問詢公司的審計師為了減少聲譽受損的成本,有動機提高審計師獨立性水平[26],增加審計投入,進而提高客戶信息質量。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設。

        H3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促使被問詢公司的信息質量提升。

        4 研究設計

        4.1 模型和變量

        為了檢驗H1,即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機制影響審計師就是否存在與被審計單位持續(xù)經營能力相關的重大不確定性出具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下文簡稱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本研究參考DEFOND et al.[27]的研究構建模型進行檢驗,即

        Gcoi,t=α0+α1Leti,t-1+∑Coni,t+μi,t

        (1)

        其中,Gcoi,t為i上市公司在t年被審計師是否出具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出具取值為1,否則取值為0;Leti,t-1為i上市公司在(t-1)年是否收到證券交易所問詢函,收到取值為1,否則取值為0;Coni,t為控制變量,包括自由現金流量比率、審計收費、審計師行業(yè)專業(yè)能力、客戶重要性、破產風險、成長能力、應收賬款比率、存貨比率、流動比率、公司規(guī)模、財務杠桿、總資產報酬率等;α0為截距項,α1為回歸系數,μi,t為殘差項。相關變量定義見表1。

        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324號——持續(xù)經營》的規(guī)定,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是指審計師就管理層在編制財務報表時運用持續(xù)經營假設的適當性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就是否存在與被審計單位持續(xù)經營能力相關的重大不確定性得出結論的一類非標準審計意見[28]。與非標準審計意見相比,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具有異質性[29],審計師就管理層編制財務報表時運用持續(xù)經營假設的適當性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并得出結論的過程中,審計師不僅需要依據被審計單位的財務信息,還需要依據非財務信息進行主觀判斷,如評價管理層與持續(xù)經營能力評估相關的未來應對計劃等。

        表1 變量定義Table 1 Definition of Variables

        借鑒黃崑等[22]和CHEN et al.[30]的審計師變更模型,本研究設計模型分析證券交易所問詢機制對審計師變更的影響,驗證H2a。具體模型為

        Chai,t=η0+η1Leti,t-1+∑Coni,t+σi,t

        (2)

        其中,Chai,t為i上市公司在t年是否發(fā)生審計師變更,發(fā)生取值為1,否則取值為0;η0為截距項,η1為回歸系數,σi,t為殘差項。

        參考WANG et al.[31]的方法,本研究使用(3)式進行Ordered Logistic回歸,驗證H2b。具體模型為

        Swii,t=χ0+χ1Leti,t-1+∑Coni,t+τi,t

        (3)

        其中,Swii,t為序數變量,表示i上市公司在t年的審計師變更方向,若審計師從大所降級變更為小所取值為3,大所指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德勤、畢馬威、安永),小所指非“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若審計師不變或同級變更取值為2,若從小所升級變更為大所取值為1;χ0為截距項,χ1為回歸系數,τi,t為殘差項。

        檢驗H3的模型為

        DAi,t=λ0+λ1Leti,t+∑Coni,t+υi,t

        (4)

        其中,DAi,t為i上市公司在t年的信息質量,λ0為截距項,λ1為回歸系數,υi,t為殘差項。采用修正的瓊斯模型,利用(5)式分年度、分行業(yè)回歸得到的殘差為操控性應計利潤,操控性應計利潤的絕對值為信息質量的代理變量,即

        (5)

        其中,Acci,t為i上市公司在t年的應計項,TAi,t-1為i上市公司在(t-1)年的總資產,Sali,t為i上市公司在t年的營業(yè)收入,Reci,t為i上市公司在t年的應收賬款,Ppei,t為i上市公司在t年的固定資產,β1~β3為系數,εi,t為殘差項。

        4.2 數據來源

        從2014年12月開始中國在深交所網站和上交所網站上公開問詢函,本研究樣本選擇2015年至2017年的滬深A股上市公司。證券交易所問詢數據來自中國研究數據服務平臺(簡稱CNRDS),為確保數據的質量,本研究對CNRDS數據庫中的監(jiān)管問詢數據進行檢查,將其與手工查找的證券交易所數據進行核對,沒有發(fā)現數據偏誤,說明CNRDS數據質量具有可信度;審計師變更數據來源于中國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網站,手工整理;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數據為手工數據,根據第1324號審計準則,借鑒周楷唐等[32]的手工收集方法,在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審計報告中提取關鍵詞句,包括持續(xù)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重大不確定性、持續(xù)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持續(xù)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持續(xù)經營能力產生重大不確定性、持續(xù)經營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持續(xù)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持續(xù)經營存在不確定性、主要財務指標顯示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已嚴重資不抵債等,若審計報告中出現以上關鍵詞則判定為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樣本;上市公司財務數據來自于國泰安數據庫(簡稱CSMAR)。本研究按照如下方法對數據進行篩選處理:剔除金融行業(yè)樣本;剔除凈資產小于0的樣本;剔除數據缺失樣本;剔除會計師事務所合并、名稱變更、強制輪換的樣本;考慮到與并購、半年報、季報相關的問詢不直接影響年度財務報告審計師行為,剔除相關的問詢函樣本,僅保留年報問詢函、年報審核問詢函樣本;針對連續(xù)型變量兩端進行1%縮尾處理。具體樣本篩選過程見表2。

        表2 樣本篩選Table 2 Sample Selection

        5 實證結果

        5.1 描述性統(tǒng)計和相關性分析

        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Gco的均值為0.014,中位數為0,說明有1.400%的樣本被出具了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Cha的均值為0.095,中位數為0,說明有9.500%的樣本發(fā)生了審計師變更,這與劉啟亮等[17]研究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一致;Swi的均值為2.024,中位數為2,說明與發(fā)生審計師升級變更的樣本相比,發(fā)生降級變更的樣本較多;Let的均值為0.145,中位數為0,說明有14.500%的樣本收到了證券交易所問詢函;DA的均值為0.071,中位數為0.045。控制變量中CF的均值為0.040,中位數為0.039;Fee的均值為13.870,中位數為13.760;Spe的均值為0.067,中位數為0.053;Imp的均值為0.014,中位數為0.005,說明客戶審計收費占事務所當年收費總額的平均比率為1.400%;Z的均值為0.842,中位數為0.852,反映中國資本市場中破產風險的平均水平;Gro的均值為0.238,中位數為0.113,說明樣本公司的營業(yè)收入以23.800%的平均速度增長;Rec的均值為0.120,中位數為0.096;Siz的均值為22.320,中位數為22.180;Lev的均值為0.433,中位數為0.424;Roa的均值為0.034,中位數為0.032;Big4的均值為0.056,中位數為0,說明有5.600%的樣本被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

        表3 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Table 3 Results for Descriptive Statistics

        注:觀測數為7 592。

        表4給出本研究主要變量的Pearson相關系數,由表4可知,Let與Gco、Cha、Swi均在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Let與DA在1%水平上顯著負相關。一定程度上說明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與審計師出具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的概率正相關;相對于沒有被證券交易所問詢的上市公司,被問詢的公司在收到問詢函之后發(fā)生審計師變更的概率較高,變更方向為從大所向小所降級變更;并且,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促使被問詢公司的信息質量提升。Lev與Siz的相關系數為0.514,與已有研究的相關系數分析結果相近[33],除此之外,其他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在0.500以下。在回歸過程中進行了方差膨脹因子檢驗,VIF值都在5以下,小于閾值,說明把這些變量引入回歸模型不會產生明顯的多重共線性問題。

        5.2 回歸結果

        表5給出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機制影響審計師出具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的回歸結果,表5的第2列為Let與Gco的回歸結果,第3列為在第2列的基礎上加入控制變量的回歸結果,第4列為在第3列的基礎上控制行業(yè)和年度的回歸結果。總體來看,公司在上1期收到證券交易所問詢函與當期審計師出具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的概率在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表明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暴露了企業(yè)的風險,促使被問詢客戶的審計師出具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的概率增加,H1得到驗證。說明監(jiān)管問詢能夠影響審計師行為,有助于審計師獨立性的提升[34],而審計師獨立性的提升也反映為審計質量和信息質量的改善[35-36],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審計是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機制發(fā)揮作用的重要途徑。

        表4 相關系數Table 4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注:***為在1%水平上顯著,**為在5%水平上顯著,*為在10%水平上顯著,下同。

        表5 監(jiān)管問詢與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的回歸結果Table 5 Regression Results for Inquiry Letters on Auditors′ Going-concern Opinion

        注:括號中的數據為z值。

        上文分析結果說明,在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的作用下,審計師為了降低處罰風險采取了出具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的風險管理措施。而當處罰風險較大、審計師通過提高謹慎性水平出具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也無法應對時,審計師可能采取優(yōu)化客戶組合的風險管理策略,辭聘被問詢的客戶,發(fā)生審計師變更行為[37]。為了檢驗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對審計師變更行為的影響,本研究分別對(2)式和(3)式進行Logit和Ordered Logistic回歸分析,表6給出監(jiān)管問詢與審計師變更的回歸結果。表6上半部分結果表明,上1期Let與當期Cha至少在10%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表明相對于沒有收到證券交易所問詢函的上市公司,收到問詢函的公司隨后發(fā)生審計師變更的概率較高,H2a得到驗證。表6下半部分的結果表明,上1期Let與當期Swi至少在10%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表明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促使被問詢公司的審計師從大事務所變更為小事務所,H2b得到驗證。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提高了審計師面臨的處罰風險,從而對審計師與客戶的關系產生影響,審計師拒絕繼續(xù)為收到問詢函的高風險公司提供審計服務,促使審計師發(fā)生降級變更行為。

        表6 監(jiān)管問詢與審計師變更和 審計師變更方向的回歸結果Table 6 Regression Results for Inquiry Letters on Auditor Change and Auditor Switch

        上文實證結果說明監(jiān)管問詢能夠影響審計師行為,而審計作為資本市場信息中介對會計信息質量的提升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表7給出監(jiān)管問詢與信息質量的回歸結果,表7的第2列為Let與DA的回歸結果,第3列為在第2列基礎上加入控制變量的回歸結果,第4列為在第3列的基礎上控制行業(yè)和年度的回歸結果。表7結果表明,上1期Let與當期DA在1%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說明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促使被問詢公司的信息質量提升,H3得到驗證。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監(jiān)管問詢對于提升資本市場信息質量的監(jiān)管效應通過審計師渠道發(fā)揮作用。

        表7 監(jiān)管問詢與信息質量的回歸結果Table 7 Regression Results for Inquiry Letters on Information Quality

        6 進一步分析

        6.1 審計師變更:辭聘還是解聘

        上文研究發(fā)現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機制影響了審計師與客戶關系的穩(wěn)定性,促使審計師從大事務所降級變更為小事務所。那么,在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的影響下,中國審計市場中發(fā)生的審計師-客戶關系重構究竟是客戶享有主動權的解聘行為還是審計師主動的辭聘行為有待進一步分析。一方面,已有研究發(fā)現中國審計市場在早些年為客戶享有主動權的買方市場;另一方面,有研究發(fā)現隨著事務所合并熱潮的掀起、監(jiān)管的加強,審計師地位逐漸上升[4],近年來甚至出現上市公司在收到問詢函之后聘不到審計師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證券交易所問詢機制暴露了公司存在的問題,在審計師選擇行為的作用下,問題公司若不及時修正將有可能面臨被市場淘汰的處境。下面進一步驗證是辭聘還是解聘行為主導了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機制對審計師變更行為的影響,已有研究認為在客戶風險較高的情況下審計師辭聘的動機更強[28-29]。本研究通過考察不同客戶風險下監(jiān)管問詢與審計師變更行為的關系是否存在差異,檢驗在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機制的影響下審計師變更行為的動機是辭聘還是解聘。在客戶風險的代理變量中,KRISHNAN et al.[38]用Altman的破產風險Z-Sco測量客戶風險,發(fā)現辭聘與解聘的客戶在破產風險上存在差異,被辭聘的客戶破產風險較高。本研究借鑒LEE et al.[35]構建的根據中國資本市場調整的Z-Sco測量客戶風險,調整的Z-Sco越小表示客戶風險越大,定義調整的Z-Sco小于年度行業(yè)中位數為高客戶風險組,其他樣本為低客戶風險組。若在高客戶風險組中監(jiān)管問詢與審計師變更的相關關系顯著,說明在監(jiān)管問詢的影響下,審計師變更為審計師主動的辭聘行為。

        表8給出按客戶風險高低分組的檢驗結果,表8的上半部分的結果表明,在高客戶風險組中上1期Let與當期Cha至少在5%水平上顯著正相關;下半部分的結果表明,在高客戶風險組中上1期Let與當期Swi至少在10%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而在低客戶風險組中上1期Let與當期Cha和Swi的關系均不顯著。分樣本F檢驗結果表明,Let與Cha和Swi之間的相關關系在高客戶風險組與低客戶風險組存在顯著差異,說明審計師為了降低訴訟風險而辭聘收到問詢函的高風險客戶,審計師辭聘行為反映為較高的審計師獨立性水平[37-38],因此檢驗結果也驗證了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機制有助于提升審計師獨立性。

        表8 進一步分析:客戶風險的回歸結果Table 8 Further Analysis: Regression Results for Client Risk

        6.2 問詢函次數

        上文實證結果發(fā)現收到問詢函的公司被審計師出具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審計師辭聘的概率增加。首先,定義Num為問詢函次數,計算方法為公司在一個年度區(qū)間內共收到問詢函的次數加1取自然對數。然后以上1期的Num作為自變量,以當期Gco和Swi分別作為因變量,進行回歸檢驗。表9給出對問詢函次數的回歸結果,第2列~第4列的結果表明,上1期Num與當期Gco在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第5列~第7列的結果表明,上1期Num與當期Swi在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進一步驗證了監(jiān)管問詢對審計師決策行為產生影響,問詢函次數越多影響越大。

        6.3 審計投入

        為進一步驗證監(jiān)管問詢的有效性,本研究檢驗監(jiān)管問詢對審計投入的影響。借鑒王艷艷等[36]的方法,用審計完成日期與資產負債表日之間的天數取自然對數測量審計投入Lnt。表10給出對審計投入的回歸結果,第2列~第4列的結果表明,上1期Let與當期Lnt至少在10%水平上顯著正相關;第5列~第7列的結果表明,上1期Num與當期Lnt在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監(jiān)管問詢促使審計師增加審計投入,進一步驗證審計是監(jiān)管問詢發(fā)揮積極效應的途徑。

        6.4 問詢函分類

        鑒于監(jiān)管問詢可分為與審計相關、與審計不相關兩類問詢函,本研究對問詢函進一步分類,分別檢驗兩類問詢對審計師行為的影響。首先定義Typ為收到與審計相關問詢函,若問詢函包含審計相關內容,即問詢函中出現“審計”或“會計師事務所”字樣取值為1,否則取值為0;定義Num_A為收到與審計相關問詢函次數,計算方法為當年公司共收到與審計相關問詢函的次數加1取自然數;定義Typ2為收到與審計不相關問詢函,若收到的問詢函與審計不相關取值為1,否則取值為0;定義Num_A2為收到與審計不相關問詢函數次數,計算方法為當年公司共收到與審計不相關的問詢函的次數加1取自然對數。表11給出按問詢函分類的回歸結果,第2列和第3列的結果表明,上1期Typ和Num_A與當期Gco至少在5%水平上顯著正相關;第4列和第5列的結果表明,上1期Typ和Num_A與當期Swi在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第6列和第7列的結果表明,上1期Typ2和Num_A2與當期Gco至少在5%水平上顯著正相關;第8列和第9列的結果表明,上1期Typ2和Num_A2與當期Swi至少在10%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即使考慮問詢函是否與審計相關的進一步分類,前文結果依然成立。

        表9 進一步分析:問詢函次數的回歸結果Table 9 Further Analysis: Regression Results for Number of Inquiry Letters

        表10 進一步分析:審計投入的回歸結果Table 10 Further Analysis: Regression Results for Audit Effort

        表11 進一步分析:問詢函分類的回歸結果Table 11 Further Analysis: Regression Results for Type of Inquiry Letters

        6.5 首次問詢

        上文實證結果發(fā)現監(jiān)管問詢對審計師決策行為產生影響,問詢函次數越多影響越大。為進一步比較首次問詢與多次問詢的有效性,本研究分別檢驗首次問詢和多次問詢對審計師行為的影響。定義Fir為樣本期間內是否首次收到問詢函,首次收到取值為1,否則取值為0;定義Fir2為樣本期間內是否多次收到問詢函,多次收到取值為1,否則取值為0。表12給出首次收到問詢函和多次收到問詢函的回歸結果,第2列和第3列的結果表明,上1期Fir與當期Gco和Swi至少在5%水平上顯著正相關;第4列和第5列的結果表明,上1期Fir2與當期Gco和Swi至少在5%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證券交易所首次問詢和多次問詢都對審計師行為產生顯著影響。

        表12 進一步分析:首次問詢的回歸結果Table 12 Further Analysis: Regression Results for the First Time Inquiry Letters

        6.6 溢出效應

        本研究基于審計視角研究監(jiān)管問詢的有效性,為了進一步驗證審計在其中發(fā)揮的作用,考慮到由于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可以審計多家上市公司,同一家事務所審計的被問詢公司與未被問詢公司之間可能存在溢出效應,本研究實證檢驗該溢出效應。Spi為在未收到問詢函的樣本中上市公司的會計師事務所在之前年度審計的客戶組合中是否存在被問詢的公司,存在取值為1,否則取值為0。表13給出對監(jiān)管問詢溢出效應的回歸結果,第2列~第4列的結果表明,上1期Spi與當期Gco至少在5%水平上顯著正相關;第5列~第7列的結果表明,上1期Spi與當期Swi至少在5%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監(jiān)管問詢的有效性能夠通過審計師渠道發(fā)揮溢出效應。

        6.7 中介效應

        為進一步驗證審計師行為在監(jiān)管問詢對信息質量的影響中發(fā)揮中介效應,本研究參考溫忠麟等[39]的中介效應模型,檢驗結果說明存在中介效應,即Gco在Let對DA的影響中發(fā)揮中介效應,進一步驗證監(jiān)管問詢的有效性通過審計師渠道發(fā)揮作用。

        7 穩(wěn)健性檢驗

        7.1 非A+H股

        考慮到A+H股公司于2017年開始率先執(zhí)行修訂后的新審計準則,為了避免準則變動可能對上文結果產生的潛在干擾,本研究用非A+H股樣本進行穩(wěn)健性檢驗。非A+H股樣本回歸結果表明,上1期Let與當期Gco在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上1期Let與當期Swi至少在10%水平上顯著正相關,上1期Let與當期DA至少在5%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說明即使考慮準則變動的潛在干擾,前文結果依然成立。

        表13 進一步分析:監(jiān)管問詢溢出效應的回歸結果Table 13 Further Analysis: Regression Results for Spillover Effect of Inquiry Letters

        7.2 非標準審計意見

        上文用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作為測量審計師行為的指標之一,雖然在非標準審計意見中,與其他非標準審計意見相比,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具有異質性,理論上是一個較好的測量指標[40]。但是,一方面,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仍屬于非標準審計意見范疇;另一方面,目前中國審計師還未針對公司持續(xù)經營能力單獨發(fā)表意見,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的測量需基于審計報告加以判斷,因而可能引發(fā)一定的測量偏差。因此,本研究用非標準審計意見代替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進行穩(wěn)健性檢驗。監(jiān)管問詢與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回歸結果表明,上1期Let與當期Opi在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監(jiān)管問詢促使審計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的概率增加。

        7.3 審計師變更方向

        在(3)式中審計師變更方向的測量變量Swi為序數變量,本研究參考SHU[19]和LANDSMAN et al.[20]的實證模型,用虛擬變量Swi2測量審計師變更方向,若審計師從大會計師事務所降級變更到小會計師事務所取值為1,否則取值為0。審計師變更方向檢驗結果表明,上1期Let與當期Swi2至少在10%水平上顯著正相關,上1期Num與當期Swi2在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機制促使審計師降級變更行為的發(fā)生,為研究結果提供了穩(wěn)健性證據。

        7.4 傾向得分匹配

        鑒于證券交易所向上市公司發(fā)放問詢函并非隨機選擇,可能對研究結果的穩(wěn)健性產生影響,為了檢驗上述結論的可靠性,本研究采取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進行卡尺內的近鄰匹配??紤]到被問詢公司與未被問詢公司之間可能在經營風險和成長性等方面存在系統(tǒng)性差異,選取自由現金流量比率、破產風險、成長能力等變量作為PSM匹配過程中的解釋變量。

        相對于匹配之前,匹配之后收到問詢函樣本(Let=1)與未收到問詢函樣本(Let=0)的差異縮小,表明匹配效果理想,匹配之后被問詢公司與未被問詢公司之間非隨機性抽樣的內生性干擾得到緩解。匹配后樣本的檢驗結果表明,上1期Let與當期Gco和Swi均在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上1期Let與當期DA至少在5%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說明即使考慮被問詢公司與未被問詢公司非隨機選擇可能存在的內生性問題,研究結果仍然成立,即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機制暴露了公司風險,審計師為了降低處罰風險出具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調整客戶組合,辭聘收到問詢函的客戶,審計師與客戶關系發(fā)生重構,促使信息質量的提升。

        7.5 工具變量

        為了緩解內生性問題對實證結果可能產生的潛在干擾,采用傾向得分匹配法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樣本選擇偏差,為進一步緩解遺漏變量等內生性問題,本研究采用工具變量回歸。選取上市公司當年所在行業(yè)內其他上市公司被問詢的平均概率M_Let作為工具變量,上1期M_Let與當期Let相關,同時上1期M_Let不受當期Gco、Swi和DA的影響。檢驗結果表明,Let的預測值與Gco在5%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與Swi和DA在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采用工具變量后,研究結果仍然成立。對M_Let的外生性檢驗結果表明,p值小于0.010,說明工具變量有效,進一步緩解了遺漏變量等內生性問題。

        8 結論

        8.1 研究結果

        本研究基于審計師視角系統(tǒng)研究證券交易所問詢機制發(fā)揮監(jiān)管效應的機理和途徑,研究結果表明,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機制這項非行政處罰性監(jiān)管措施使信息披露存在疑點的上市公司成為投資者和監(jiān)管者關注的焦點,客戶風險被暴露。為了降低處罰風險,審計師提高了謹慎性水平,使收到證券交易所問詢函的上市公司隨后被審計師出具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的概率增加,被審計師辭聘的可能性增加,從而加大了上市公司的外部壓力,迫使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質量,說明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機制通過審計師渠道發(fā)揮積極作用。進一步研究發(fā)現,收到問詢函次數越多的公司,其審計師決策行為受到監(jiān)管問詢的影響越大;同時,監(jiān)管問詢促使審計師增加了審計投入,進一步驗證了審計是監(jiān)管問詢發(fā)揮積極效應的途徑。此外,結合問詢函分類、首次問詢、溢出效應、中介效應、非標審計意見、傾向得分匹配、工具變量等維度的分析,提供了相應的穩(wěn)健性證據。

        8.2 研究貢獻

        本研究在理論方面做出了一定貢獻。

        (1)發(fā)現證券交易所問詢機制的有效性通過審計師渠道發(fā)揮作用,支持了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機制具有積極的經濟后果這一研究結果。一方面,本研究為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機制的有效性提供了相應的經驗證據,是對已有關于非行政處罰性監(jiān)管和行政處罰性監(jiān)管有效性研究的重要補充[41];另一方面,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發(fā)現證券交易所問詢機制對于上市公司具有直接監(jiān)督效應[7]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現證券交易所問詢機制能夠通過影響審計師行為發(fā)揮監(jiān)管效應,表明監(jiān)管問詢機制對于提高信息披露質量、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2)基于審計師視角的研究,拓展了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機制經濟后果的相關研究。已有關于監(jiān)管問詢機制經濟后果的研究主要關注證券交易所向上市公司發(fā)放問詢函的信息含量[10]。本研究基于審計師視角,豐富了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機制的經濟后果研究,發(fā)現收到問詢函的上市公司更易被審計師出具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且被審計師辭聘的可能性增加。

        (3)本研究結果也說明在中國競爭較為激烈的審計市場中,審計師具有較高的獨立性。本研究通過探討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機制對審計師行為的影響,發(fā)現對于被問詢上市公司,審計師出具持續(xù)經營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增加,且審計師更可能發(fā)生辭聘行為,表明雖然中國審計市場競爭激烈,審計師仍保持較高的獨立性。一方面拓展了關于中國審計師獨立性問題的研究,另一方面也對加強審計師獨立性、完善審計師變更原因信息披露等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參考。

        本研究基于審計師行為視角揭示了證券交易所監(jiān)管問詢發(fā)揮積極作用的新渠道,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證券交易所向上市公司發(fā)放問詢函并非隨機選擇,本研究采用的傾向得分匹配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樣本選擇偏差;對于可能還存在遺漏變量問題,本研究采用的工具變量等方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內生性問題。但是,這些方法并不能將內生性問題完全消除,未來研究可以就內生性問題的解決方法繼續(xù)深入研究。由于監(jiān)管問詢函從2014年12月才開始公開披露,本研究的樣本期間相對較短,對于監(jiān)管問詢有效性的檢驗可能還需基于更長樣本期間進行考察。

        猜你喜歡
        審計師交易所證券
        審計師駐村“治未病”桐廬“紀審聯(lián)動”延伸至村 打通“最后一米”
        杭州(2023年1期)2023-03-15 03:25:36
        財務重述、董事長更換與審計師變更
        審計師輪換類別與審計結果
        ——基于“關系”的視角
        東方證券
        中國外匯(2020年17期)2020-11-21 08:24:22
        東方證券
        中國外匯(2020年5期)2020-08-25 12:05:02
        2018年10月包頭稀土交易所產品價格統(tǒng)計
        稀土信息(2018年11期)2018-12-07 11:07:50
        《今日證券》今日證券 每日相約
        審計師聲譽與企業(yè)融資約束
        智富時代(2018年7期)2018-09-03 03:47:26
        2018年4月包頭稀土交易所產品價格統(tǒng)計
        稀土信息(2018年5期)2018-06-06 01:12:19
        2018年1月包頭稀土交易所產品價格統(tǒng)計
        稀土信息(2018年2期)2018-05-29 10:40:50
        高清不卡日本v二区在线| 无码人妻专区免费视频| 最新福利姬在线视频国产观看| 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三区| 人妻丝袜中文无码av影音先锋专区|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 | 欧美一级在线全免费|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免费看| 国产麻豆久久av入口|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 精品国产看高清国产毛片| 韩国美女主播国产三级| 国产人妻熟女呻吟在线观看| 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观看| 热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激情| 校园春色综合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国产精品无码无片在线观看3D|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本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亚洲人成绝费网站色www|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自拍午夜伦理福利| 18禁黄网站禁片免费观看女女| 风流少妇又紧又爽又丰满| 蜜臀av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免费精品| 天天天天躁天天爱天天碰|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av| 伊人大杳焦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四页 | AV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牛牛| 人妻少妇艳情视频中文字幕| 一本久久伊人热热精品中文字幕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在线观看| 天天狠天天添日日拍| 麻豆精品网站国产乱子伦| 日本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77777_亚洲午夜久久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