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婕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教育是一個國家繁榮強盛的核心。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習近平總書記也同樣強調(diào):“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可見教師隊伍素質(zhì)關(guān)乎教育之根本、國家之興衰,不可謂不重也。那么,對于教師素質(zhì)我們要用什么根本標準來評價呢?什么樣的教師才是一名真正的好教師呢?
師道源遠,傳承千古,隨著時代更迭不斷與時共進、薪火相傳,對于教師的評判有著諸多標準,既有“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后可以為人師也”這樣以教育方法為主體的評判標準,也有“善教,民愛之……善教得民心”以教育目的為主體的評判標準。但無論是哪個時代,無論是哪一種評判體系,師德絕對是考量教師的重中之重,因此儒學經(jīng)典中不論是“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還是“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無不體現(xiàn)了師德的尊崇地位。到了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zhì)的第一標準應(yīng)該是師德師風?!币虼耍處熕刭|(zhì)、教師的好壞應(yīng)該以其師德為根本標準進行評價。
好教師雖然沒有統(tǒng)一的模式,但高尚的師德一定是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質(zhì)。根據(jù)教師職業(yè)道德要求,我認為師德可分為四個種類。
第一種師德是人德,即作為一個社會人基本的道德,這也是師德的最低要求,是教師從教的最低門檻。人何以為師?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淵博的學識是可以為師的基礎(chǔ),端正的品行才是可以為師的關(guān)鍵?!皫熣?,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為師的第一任務(wù)乃是傳道,這里的“道”即包含了做人道理和社會道德。如果連最基本的道德都沒有,學識再高也只會是教師隊伍中的敗類。近年來媒體曝光了多起高校教授猥褻學生、教師暴力毆打體罰學生的案例,這些教師連最基本的禮義廉恥都沒有,喪失了教師的基本底線,也給整個教師隊伍的形象帶來了巨大沖擊,所以人德作為教師從教的底線絕不可逾越。
第二種師德是教德,即作為一名教師率先垂范、以身作則的品德,可以說是評判教師好壞的界線。為人師表貴在表率示范,通過自身潛移默化的作用讓學生擁有同樣的德行,故有“善教者,使人繼其志”,這個需要繼承的“志”,講的就是教師的高尚品行。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有著很強的示范作用和引導意義,教師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無聲的教育,所以我們常常說“身教大于言傳”,言傳的效果要用身教來保證。
要做好學生的表率,首先必須有高度的自律,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率先遵循。教師希望學生為人正直,自身先要樹立公道正派的形象,為人行事也要堂堂正正;教師希望學生能認真聽課,先要認真對待自己的授課,要下功夫做好課堂設(shè)計。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只有教師自己做出榜樣,學生才會信任教師。要做好學生的表率,還需要說話誠實守信,承諾的事情一定要做到。電影《一個都不能少》里,代課老師魏敏芝答應(yīng)代課期間班上的學生一個都不會少,中途雖然有學生輟學,但是其克服了重重困難終于找回了學生,守住了自己的諾言。一句簡單的承諾,源于教師對學生的濃濃愛心,也贏得了學生的愛戴和信賴。要做好學生的表率,還需要精研教師專業(yè)技能,在學識上引領(lǐng)學生。在《論語》中我們最常見的有“子路問”“子夏問”“子貢問”等各種孔子弟子的發(fā)問,孔子通過自己淵博的學識以及與學生的探討,或回答、或啟發(fā)學生解決了一個個問題,讓學生感到深深折服。所以教師要在所教授的知識方面成為學生的榜樣,一個“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教師,很自然地容易受到學生的喜愛和欽佩,也能更好地深入淺出地為學生授業(yè)解惑。
第三種師德是業(yè)德,即教師將教學當成終身事業(yè),淡泊名利,全身心奉獻的崇高師德,是對于好老師更高層次的要求。為師者,其傳道授業(yè)解惑的目的,最終乃是為了弘道,即弘揚師道精神。教師要有弘道精神,要舍棄名利得失,以卓行特立的修養(yǎng),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業(yè),如此方能通過傳道授業(yè),開拓一代師道新風。
要求教師淡泊名利,并非是讓教師安于清貧,而是要求教師在師道上正當追求,淡泊外道的功名利祿,全身心投入教育事業(yè)。因為教師本不是一種普通的職業(yè),對于欲存業(yè)德的教師而言,自然要求也是更高。當今社會,市場化的氛圍滲透了各個領(lǐng)域,教育事業(yè)也難以避免。市場化扭曲的名利觀,讓教師隊伍中出現(xiàn)了一些不擇手段追逐名利、沽名釣譽、利欲熏心之輩,部分“明星”教師、電視“專家”喧囂塵上,難道師道的傳承就靠這些教師?顯然不可能!陽光之下確有陰影,但是光明普照才是主流,師道的傳承,依靠的是千千萬萬為了教育事業(yè)而奉獻終身的教師,他們“不汲汲于榮名,不戚戚于卑位”,卻在每時每刻燃燒著自己,書寫著師道最絢麗的篇章。
去年感動中國的黃大年教授,不為名利所動,響應(yīng)祖國號召毅然放棄國外優(yōu)越條件,以一顆赤子之心投入教育科研事業(yè),以爭分奪秒,只爭朝夕的態(tài)度燃燒自己,為國家培養(yǎng)出一批高精尖人才,突破國外技術(shù)封鎖,填補了我國多項技術(shù)空白,生命最終時刻還記掛著教育科研工作。扎根大山38年的鄉(xiāng)村教師支月英,用長滿老繭的雙手為學生們撐起了對山外的夢想,用單薄的雙肩挑起了38年來學生們的學習生活所需,用泥濘的雙腿為學生們的未來奔走跋涉,38年絢爛了數(shù)代人的童年,卻花白了支月英的青絲。這樣的教師還有很多很多,他們不論職位高低,不論成就大小,都懷著一份對教育事業(yè)最樸質(zhì)的追求,不圖名利、奉獻一生,他們才是師道千古傳承最堅實的脊梁,他們才是國之大師,才是師之表率!
第四種是至德,即教育工作者懷著崇高的歷史使命感,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將教育事業(yè)融入整個時代發(fā)展之中,推動整個社會文化進步,成師道千古傳承之精髓。這些教育工作者或許并不全是立于三尺講臺的授課教師,但是他們的所言、所行、所著文章均體現(xiàn)了師道教化萬民、德育天下的本質(zhì)。
存至德的教育工作者自古以來鳳毛麟角,少之又少,但是每一位的橫空出世均標記著一個時代的誕生。先師之師老子李耳,授學孔丘,無為之道延綿千年;永遠的至圣先師孔夫子,開師道之千古風尚,奠定中華文化之基石;獨尊儒術(shù)的董仲舒,成中華文化之大一統(tǒng),漢族之始當源于此。先賢們鋪展出一幅幅廣闊的文卷,后繼者潑墨揮灑,用師教天下的情懷撰寫出青史流芳的篇章?!靶奚睚R家治國平天下”是教育君子的千古真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是指引為政者的金科玉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激發(fā)知識分子心系天下、家國情懷的肺腑之言。正是有著這么多心懷至德的先賢,我們的師道方能薪火相傳、源遠流長,與中華文化匯流,構(gòu)筑出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文明。
師德的四個種類,內(nèi)分層次又縱橫交錯,互有依存又各有區(qū)別,譬如光有人德而無業(yè)德,則終身碌碌無從發(fā)展;身具業(yè)德而失了人德,則如百丈高樓基業(yè)崩塌。所以只有守住人德,做好教德,心懷業(yè)德,追求至德,才能在為師之路上越走越遠。
當然,我們也不可能要求每位教師均能達到業(yè)德、至德的狀態(tài),但是只要我們堅持以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zhì)的第一標準,以高尚的師德要求每一位教師,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zhì)將會越來越高。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就像億萬中國人的夢想?yún)R聚成偉大的中國夢一樣,我們千萬教師的師德將會匯聚成新時代師道大德,教育人民、培養(yǎng)棟梁,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早日實現(xiàn)。
責任編輯 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