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智,謝麗苗,洪慧娟,匡 珂,王建明,郭友逢
(廣東食品藥品學院,廣東 廣州 510663)
職業(yè)素養(yǎng)又指人文素養(yǎng),是指由知識、能力、觀念、情感、意志等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一個人的相對穩(wěn)定的內(nèi)在品質(zhì),是一個人外在精神風貌和內(nèi)在精神氣質(zhì)的綜合表現(xiàn),也是一個人文明程度的綜合體現(xiàn)[1]。為了評價素養(yǎng)水平,還提出了情緒智力概念,是指個體監(jiān)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緒和情感,并識別、利用這些信息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的能力。在護理實踐要求最高的課程中,利用學生標準化病人(SSP),在教學中更多地接近臨床,滲入人文素養(yǎng)教育,努力提高護生的人文素養(yǎng)水平和情緒智力,以適應臨床的需求。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是從事非醫(yī)療工作的正常人或病人,經(jīng)過培訓后能逼真地表演出某種疾病特有的癥狀和陽性體征的人,有扮演病人、評估者和教師3種功能,SSP則是由護生從事此項工作,主要扮演病人角色[2-3]。
1.1 研究對象
選取我校就讀的2015級五年一貫制護理專業(yè)學生,共1個班,合計53人,其中男生4人,女生49人,平均年齡(17±1)歲。
1.2 方法
采用學生標準化病人(SSP),在高職護理專業(yè)第四個學期的護理學基礎課程中實施學生標準化病人授課和開展人文素養(yǎng)教育。實施前后分別采用自我和諧量表(SCCS)、情緒智力量表(EIS)和容納他人量表(Acceptance of Others)對 53名護理專業(yè)學生進行調(diào)查。發(fā)放有效問卷53份,回收有效問卷5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1.2.1 學生標準化病人(SSP)教學法 學生標準化病人(Stu-dent as Standardized Patient,SSP)是由學習過一定醫(yī)學知識的護生擔任,具有易于招募、方便培訓、便于使用的特點,能為護生創(chuàng)造一個交流、互動、逼真的臨床環(huán)境[4]。通過招募本校往屆畢業(yè)生作為SSP,經(jīng)過系統(tǒng)培訓后,應用到基礎護理技能訓練的教學中。編寫《護理學基礎情景教學大綱》SSP表演劇本,指導SSP練習和表演,直到SSP能夠穩(wěn)定、準確地模擬癥狀和表演。以任務為驅(qū)動,將SSP與情景模擬相結(jié)合,使用理實一體化教學,采用以護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護生在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中突破教學重難點,實現(xiàn)教學目標。
1.2.2 《護理學基礎情景教學大綱》SSP表演劇本設計 集合我校護理專業(yè)教學教師,在參考《護理學基礎實訓指導》、全國護理技能競賽案例的基礎上,對病人轉(zhuǎn)運技術、臥有病人更換床單、吸氧和靜脈輸液技術等操作進行創(chuàng)作設計,制造“意外”或困難給護生,考驗護生的處理能力。見表1。
表1 SSP劇本設計
1.3 評價指標和標準
1.3.1 情緒智力量表(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ale,EIS) 中文版由王才康教授[5]翻譯,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3。量表共33個條目,包括情緒知覺、自我情緒管理、他人情緒管理和情緒利用4個維度。每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別計1~5分。本研究測得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79。該量表可用于評估人們對自己以及他人情緒的感知、理解、表達、控制和管理利用的能力,其中5、28、33題為反向計分,得分越高,表明情緒智力水平越高。
1.3.2 容納他人量表 該量表是美國心理學家Fey1955年編制的,本量表共包括20項陳述,總分在20~100分之間,得分越高表示容納他人程度越高。該量表的分半信度為0.89~0.90[6]。
1.3.3 自我和諧量表 該量表是Rogers編制,由國內(nèi)學者王登峰[7]翻譯并修編,量表共有35個項目,采用5級評分,即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別計1~5分,包括自我與經(jīng)驗的不和諧、自我靈活性、自我刻板性3個分量表。在大學生常模中,≤74分為低分組,75~102分為中間組,103分及以上為高分組。各分量表的同質(zhì)性信度分別為0.85、0.81和0.64。自我和諧不僅反映了自我認知和實際經(jīng)驗保持一致的程度,同時還包括對情境變化的靈活應變能力。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2.1 實施SSP教學法前后護生自我和諧量表、情緒智力量表和容納他人量表評分比較(見表2)
2.2 實施SSP教學法前后護生自我和諧量表評分與大學生常模的比較(見表3)
2.3 實施SSP教學法前后護生容納他人量表評分與大學生常模的比較(見表4)
表2 實施SSP教學法前后護生自我和諧量表、情緒智力量表和容納他人量表評分比較(±s,分)
表2 實施SSP教學法前后護生自我和諧量表、情緒智力量表和容納他人量表評分比較(±s,分)
量表自我和諧量表容納他人量表情緒智力量表實施前103.20±9.5671.64±11.2362.38±17.34實施后105.57±12.7775.71±9.7864.98±15.4 t P-11.12-8.93-6.280.0000.0010.000
表3 實施SSP教學法前后護生自我和諧量表評分與大學生常模的比較(±s,分)
表3 實施SSP教學法前后護生自我和諧量表評分與大學生常模的比較(±s,分)
時間實施前實施后高職護生評分103.20±9.56105.57±12.77大學生常模108.33±10.56108.33±10.56 t P-7.15-3.650.0010.043
表4 實施SSP教學法前后護生容納他人量表評分與大學生常模的比較(±s,分)
表4 實施SSP教學法前后護生容納他人量表評分與大學生常模的比較(±s,分)
時間實施前實施后高職護生評分71.64±11.2375.71±9.78大學生常模75.50±8.4075.50±8.40 t P-3.88-0.230.0020.470
2.4 實施SSP教學法前后護生情緒智力量表評分與大學生常模的比較(見表5)
表5 實施SSP教學法前后護生情緒智力量表評分與大學生常模的比較(±s,分)
表5 實施SSP教學法前后護生情緒智力量表評分與大學生常模的比較(±s,分)
時間實施前實施后高職護生評分62.38±17.3464.98±15.40大學生常模63.39±12.6263.39±12.62 t P-10.26-1.020.0060.037
Luke Laari等[8]將護理人文素養(yǎng)教育稱之為軟技能培訓,并將此引入護理在崗培訓體系,以提高護士處理臨床病人心理和生理需求的能力。張錦玉、佘蘭等[9-10]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護理專業(yè)學生人文關懷能力、健康教育能力與情緒智力呈正相關;護生非技術技能與情緒智力呈正相關。兩者認為提高護生人文素養(yǎng)能力,要重視情緒智力的提高。而護生也最想要學習和提高溝通協(xié)作能力、隨機應變能力、分析和解決護理問題的能力。本研究中用自我和諧量表和容納他人量表的評分來評價護生情緒智力的變化情況,實施SSP教學法后,自我和諧量表的評分提高(P<0.05),說明護生對情境變化的靈活應變能力提高。容納他人量表評分提高(P<0.05),表示護生可以容納他人的程度提高。這一點對于獨生子女、嬌生慣養(yǎng)、以自我為中心的護生來說,真的是很大的進步。實施SSP教學法后,情緒智力量表的評分提高(P<0.05),表明護生對自己以及他人情緒的感知、理解、表達、控制和管理利用的能力有所改善,顯示護生的心理素質(zhì)、應變能力、溝通能力有所提高,其情緒管理和情緒利用能力都比SSP教學法實施前有所改善。說明重視人文素養(yǎng)教育,是能夠讓高職護生認知到個人情緒性格對職業(yè)的影響,提醒護生在日常生活中自省,與同學、教師、家人的相處中養(yǎng)成良好的情緒控制和修養(yǎng),使他們將來在臨床工作中能夠有一顆同理心,愛護病人、站在病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為病人提供優(yōu)質(zhì)護理。
護理是情(關懷意識)、理(倫理意識)、知(知識意識)、行(實踐意識)的組合[11]。調(diào)查表明[12],現(xiàn)在醫(yī)學院校對于護理人才的教育都注重科學理論知識的教授,而對于人文素養(yǎng)的關注較少。超過70%的本科生認為學校開設人文課程不夠;90%以上的護生希望接受禮儀培訓;70%以上的護生希望提高自己的溝通、照護能力。曾滿秀等[13]發(fā)現(xiàn),SSP教學法有利于激發(fā)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助于實習護生縮短臨床適應期。陳濤、劉芳等[14-15]研究得出,SP能發(fā)揮3種主要功能,即扮演病人、充當評估者和教學指導者,在提高護生護患溝通能力、臨床判斷和處置能力,增強護生職業(yè)責任感等方面有獨到的優(yōu)勢。使用SSP教學法教學,把課堂轉(zhuǎn)換為更真實的臨床情景,將所學的理論用于實踐,護生直接與 SSP交流,并對 SSP進行護理。我們的實踐也發(fā)現(xiàn),53名護理專業(yè)高職學生的自我和諧量表、容納他人量表和情緒智力量表評分在實施SSP教學法后有顯著提高(P<0.05)。實施SSP教學法前,高職護生自我和諧量表、容納他人量表和情緒智力量表評分遠遠低于大學生常模,差異顯著(P<0.05),實施后,高職護生評分與大學生常模的差距減少,自我和諧量表和情緒智力量表的評分改變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容納他人量表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考慮與樣本量較小有關,但結(jié)果也可以說明,通過SSP教學法實施人文素養(yǎng)教育,對于高職護生心理素質(zhì)、自我和諧的認識和容納他人等情緒智力的影響初見成效,可以提高護生心理素質(zhì)、應變能力和溝通能力,也利于培養(yǎng)護生病情觀察能力、臨床判斷能力和處置能力,提高今后臨床工作的執(zhí)行力和護理質(zhì)量。但是,人文素質(zhì)的養(yǎng)成是需要通過不斷的教育、培訓,潛移默化,長期內(nèi)化形成的。因此,通過SSP教學法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教育方法,是一個長期探索與實踐的過程,SSP教學法也需要不斷修正和改進。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們會加大樣本量繼續(xù)探索。
醫(yī)學專業(yè)的教學最好能醫(yī)教結(jié)合。SSP教學盡管不能完全代替臨床教學,但是接近醫(yī)教一體的教學模式,可以讓護生提前學習面對“病人”,學習有效溝通并進行熟練操作。與傳統(tǒng)的教學和評價方法相比,SSP能夠把扮演病人獲得的體驗反饋給護士,告知所思、所想、所感,幫助護士更深入地了解病人的內(nèi)心世界,進行換位思考,從而提供更優(yōu)質(zhì)的護理。涂麗霞和林輝等[16-17]通過對比研究,認為應用SSP教學不但提高了護理大專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而且提高了理論與操作水平。我們也發(fā)現(xiàn),使用SSP進行教學,護生實訓的熱情更高,參與度也更強,對出現(xiàn)的“意外”能夠主動想辦法解決。經(jīng)過幾次訓練,一些護生還參與到SSP情景案例的設計中來,表演真切,處理合情合理,并對處理方法進行討論,甚至將情景表演搬上了校園晚會、5·12護士節(jié)的舞臺上,這與曾滿秀等[13]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SSP教學法用于教學和評價護生的操作技能以及對待病人體現(xiàn)人文關懷的綜合能力確實有效可行。
目前,SP或SSP教學法在醫(yī)學專業(yè)中被大力推廣,有的已經(jīng)成為臨床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提高護生的核心能力,促進實習護生的角色轉(zhuǎn)變,使其適應臨床護理。但也有一定局限性,比如SSP扮演的都是典型病例的病人,更多的是主觀模仿而無客觀體征,不能有效訓練護生對臨床疾病表現(xiàn)多樣化的評判思維。同時,不同疾病人群對知識的需求不同,SSP和護生溝通內(nèi)容很局限,不能滿足不同個體的心理需求。另外,SSP扮演者的年齡、社會閱歷、表達方式、靈活應變能力等也會影響護生對病情的認識與判斷。在接下來的研究中,擬用質(zhì)性研究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通過護生一對一、小組訪談等方式,進一步、全面地評價SSP教學法對護生人文素養(yǎng)及情緒智力的影響,為課程設置和改革提供更充分的依據(jù)。
綜上所述,通過在SSP教學法中進行人文素養(yǎng)教育,達到提高護生心理素質(zhì)、應變能力、溝通能力的目的,增強護生的自我和諧感和容納他人等情緒管理能力,有利于今后在臨床執(zhí)行優(yōu)質(zhì)護理,使護士擁有更好的護患溝通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職業(yè)修養(yǎng)和職業(yè)道德。隨著SSP教學的推廣,如何更規(guī)范、更合理地使用SSP,與其他教學方法相結(jié)合,有待進一步探索。根據(jù)國情和目前醫(yī)療狀況,是否可以發(fā)展標準化病人家屬也是我們將要致力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