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瑩 王媛 馬葵花
【摘 要】 目的:探究和分析集束化護理在預防老年患者骨科手術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當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于2017年7月到2018年12月期間收治的其中45例對照組和45例觀察組作為本次臨床試驗研究的觀察和分析對象,對照組的45例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則實施集束化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為4.44%,比對照組26.67%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少;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7.76±2.48)d,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2.24±3.93)d;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7.78%和73.33%,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對骨科手術的老年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能夠顯著降低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中進行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 骨科手術;下肢深靜脈血栓;集束化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8-187-02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骨科科手術中的一種嚴重術后并發(fā)癥,指的是患者靜脈腔內的血液發(fā)生異常凝結,并導致靜脈管腔堵塞,出現(xiàn)靜脈回流障礙的一種并發(fā)癥。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不僅增加了患者身心方面的痛苦,同時也會延長患者病情愈合的時間和出院時間[1]。對骨科科手術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本文對2017年7月到2018年12月期間的90例老年骨科手術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與集束化護理對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效果進行簡要的探究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7年7月到2018年12月期間收治的其中45例對照組和45例觀察組作為本次臨床試驗研究的觀察和分析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骨科手術的相關臨床指征,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次臨床試驗研究知情;排除了凝血功能異常的患者;排除了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排除了肝腎功能異常的患者[2]。在對照組的45例患者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在62-84歲,平均(72.83±4.73)歲,在觀察組的45例患者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在61-86歲,平均(73.21±5.24)歲。觀察組患者的性別與年齡非常接近對照組患者的性別和年齡,P>0.05,組間對比有意義。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的45例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一是術后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和觀察;二是遵醫(yī)囑給予患者用藥指導;三是對患者實施常規(guī)飲食指導。
1.2.2 觀察組
觀察組的45例患者給予集束化護理,具體的集束化護理內容如下所示:
1.2.2.1 進行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評估
在患者入院以后,護理人員要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狀況、臨床手術情況、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意識狀態(tài)、肢體活動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相關資料與信息對患者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風險進行評估,并根據(jù)評估結果制定有效的預防護理措施。
1.2.2.2 心理干預和健康宣教
一是護理人員要主動、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并搭建一個良好的護患溝通平臺,對患者進行心理狀態(tài)和負面情緒的評估,并給予針對性的個體化心理干預和疏導,讓患者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平和、樂觀、積極配合治療。二是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實施健康宣教,將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的機制、預后影響、預防和護理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措施等相關內容詳細的講解給患者及其家屬,糾正患者及其家屬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正確認識,增強患者的護理配合度和依從性。
1.2.2.3 運動鍛煉干預
在患者住院期間,護理人員除了定期協(xié)助患者進行翻身之外,可以讓患者使用循序減壓彈力襪來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同時護理人員還需要鼓勵患者盡早進行肢體功能康復訓練,讓患者從床上簡單的肢體活動開始逐漸過度到下床,鼓勵患者盡早下床,并循序漸進的進行日常生活自理訓練。
1.3 觀察指標
觀察和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平均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其中護理滿意度采用醫(y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表調查統(tǒng)計。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文所有的數(shù)據(jù)資料均采用 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 t值進行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值進行檢驗,當P<0.05時,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和住院時間
在觀察組中,發(fā)生了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有2例,在對照組中,發(fā)生了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有12例;觀察組患者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為4.44%,比對照組26.67%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少;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7.76±2.48)d,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2.24±3.93)d;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7.78%和73.33%,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如表1所示。
3 結論
從上述結果當中可以明顯的看出,觀察組患者中,發(fā)生的下肢深靜脈血栓明顯比對照組患者少,觀察組的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存在明顯差異,與同類研究中的相關臨床試驗研究結果相似[3]。
總而言之,對骨科手術的老年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能夠顯著降低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中進行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郭薇,馬運俠.集束化護理在預防老年患者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中的應用[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7,14(3):447-448,454.
[2] 李翠翠,胡靖,蘇向妮等.集束化護理理念及其在外科護理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7,23(30):3813-3816.
[3] 李喜迎,程月起,韓曉蘭.集束化護理在老年患者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中的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