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竹
摘要:書畫同源,說的是中國的書法與國畫的淵源相同,而此處的同源卻不僅僅是指起源相同或是書畫工具的造型與筆墨運用上的相同,更是指書法與國畫在意境與神韻上的相同與書法與國畫對人的情感的表達方式的相同。而作為幾千年來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書法與國畫無論是在產(chǎn)生之初還是在歷朝歷代的發(fā)展過程中都是密不可分的。本篇文章對“書畫同源”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分析了書畫同源在當代書法、國畫學習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書畫同源;當代;書法;國畫;重要性
根據(jù)資料記載,中國的國畫與書法有著四千年以上的親緣關系,“書畫同源”這一說法最早始于河圖、洛書的傳說。相傳,漢字的創(chuàng)始人是黃帝的大臣倉頡,也就是說漢字的起始時間大約在公元前26世紀。在當時書畫是一體的,倉頡為了使卦象的內(nèi)容更加形象,能夠更加清晰的表現(xiàn)出圣人的意圖,將書畫進行了初步的分離。但在往后很長的一段歷史中,畫圖式的文字的使用依然占有很大的比例,就如我們熟知的甲骨文以及青銅器銘文等,他們是“書畫同源”最有利的事實依據(jù)。隨著幾千年發(fā)展,“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也已經(jīng)成為了中國獨有的藝術形式。
一、對書畫同源的認識
(一)書畫同源的由來
中國的漢字最初是從對實物的描摹而開始的,雖然那時候的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都不盡相同,所描摹出的文字也都有所差異,但都不失于形式,而從另一方面來說,這樣描摹出來的文字這也是“畫”的開端。當然,最初人們對實物進行描摹也只是單純的為了記錄事情或是傳遞信息,并未去探尋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存在的美感情愫。歷經(jīng)各個時期的運用演變,有人追求更加細致逼真的描摹效果,進而形成了最初的繪畫,而越來越抽象的描摹團則經(jīng)過逐步的演變形成了最初的漢字?!皶嬐础边@一說法在我國已經(jīng)流傳已久,根據(jù)史料記載,元代書畫家趙孟頫最早提出了書畫同源這一說法,但事實上早在唐朝的《歷史名畫記敘畫之源流》一書中就出現(xiàn)“書畫同體而未分”這樣的說法[1]。
(二)書畫工具的由來演變
“筆、墨、紙、硯”是我們熟知的文房四寶,無論是書法還是繪畫,這四樣工具都是必不可少的,若追究其淵源則要從最初的結繩記事說起,再到后來逐漸開始使用竹石木刻,或是使用金屬刀劍進行記事,再慢慢出現(xiàn)了素娟白練以及后來所形成的完整的筆墨紙硯。這些材料工具雖然都各有差別,但其使用形式卻都大抵相同。
(三)書法國畫所追求的神韻意境
宋代的大學士蘇軾曾云:“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這句話出自蘇軾《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他認為作為欣賞者在品評繪畫作品如果只以形似論畫,就如同兒童的見識了。蘇軾認為欣賞畫應該和欣賞詩一樣,“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2]”應該看其是否清新自然。在歷史的漫漫長河中,書法與國畫的演變使得其無論是在藝術形態(tài)還是在意境上都意境愈發(fā)的豐富完善了,書法與國畫所追求的神韻意境也將更加的深遠令人回味。
二、“書畫同源”在當代書法、國畫學習中的重要性
書法和國畫的關系,一直以來都是極受人重視的,這二者有著相同的理念基礎與審美意識。通過對書畫同源的了解與領會,充分感受書畫同源的歷史淵源,能夠使得學生在書法訓練中逐漸變得沉穩(wěn)、細心,做事一絲不茍,有耐性、有意志、有氣度,性格剛毅穩(wěn)健。能夠有效地改變粗枝大葉、有口無心、馬虎毛糙的不良習慣。學繪畫造就的開放思想和學書法形成的穩(wěn)健性格,強強呼應、相輔相成,為同學將來的成功之路奠定良好的素質(zhì)基礎。而繪畫藝術千變?nèi)f化、靈活灑脫、通過學習繪畫可以陶冶情操,凈化心靈,能夠在繪畫的過程中充分感知世間的萬紫千紅、生活的絢麗多彩。從而會對未來無比向往和憧憬,樂觀上進、充滿希望。
中國的國畫與書法自出現(xiàn)至今已歷經(jīng)幾千年,也經(jīng)過的不同社會時期的改良與發(fā)展,成為我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它們與中國文化相互依撐,與中華民族精神成一體,有著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是世界藝術之林的奇葩,它們以漢字為載體,涉及語言、歷史、美學等方面。書畫同源的歷史發(fā)軌跡能夠使人們明白,作為一個中國人有責任記敘將這樣的文化瑰寶傳承下去,讓學生在學習書法與國畫的過程中感受到書法國畫歷經(jīng)幾千年所積累的古文化底蘊與藝術魅力[2],從而激起學生繼承發(fā)揚民族傳統(tǒng)的決心與信心,激發(fā)愛國熱情。
綜上所述,書法和國畫作為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所形成的文化瑰寶,他們既有著各自獨立鮮明的藝術特色,又有著不可忽視的融合性。而書法也已經(jīng)成為了國畫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國畫上所提的詩文就如畫龍點睛一般,使國畫中的意境得以充分的表現(xiàn),使國畫作品看起來更具品味。自古以來,“書畫同源”的觀念也早已經(jīng)深入人心,在對書法與國畫進行學習時,充分了解“書畫同源”的發(fā)展歷史,則更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刻的理解書法與國畫中所蘊含的意境,學得其中精髓。
參考文獻:
[1]李玲,周汝豪.由“書畫同源”看書法與中國畫的共同特征[J].宿州學院學報,2015,30(7):86-87.
[2]張藝鵬.由“書畫同源”引發(fā)的思考——談書法與中國畫的共性特征[J].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4):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