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先
(武漢城市職業(yè)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4)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關于教育發(fā)展和思想政治課程建設的重要指示。2017年召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2018年召開全國教育大會、2019年3月18日習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主持召開了全國思政課教師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提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規(guī)格之高刷新了歷史記錄,把思政課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思政課建設的高度重視和思政課教學的重要地位。思政實踐課是思政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同樣擔負著立德樹人的重要任務,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6個1”模式的構建是遵照習總書記提出的“八個統(tǒng)一”的具體要求,立足于用好課堂教學主陣地,幫助破解當前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困局,努力為“拔節(jié)孕穗期”的高職生在心靈上埋下真善美的種子。
由于有國家政策層面的大力支持,各高職院校紛紛加入積極推進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大潮,實踐教學內容不斷深化、形式不斷拓展、成效不斷涌現。但實踐教學的困局依然存在,某些地方某些院校還比較嚴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為了減少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企業(yè)在招聘員工時通常很重視求職者的實際能力。因此,為了提高學生就業(yè)率,高職院校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專業(yè)課程學習和專業(yè)技能訓練上,導致形成重專業(yè)技能、輕理論知識的社會風氣在短期內還難以改變。
2.職業(yè)技能大賽的影響。近年來,由教育部和國內20多個部門聯(lián)合舉辦的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受到高職院校的廣泛關注,在比賽中獲獎的學生和指導老師都能名利雙收。而思政課教學方面,很少有這樣的平臺和機會,使得學校、學生對思政課教學的關注和投入相對減少,甚至出現名義上加強、實際上弱化和擠占思政課教學課時的現象。
3.一些高職學生存在浮躁、功利的思想觀念。一些高職學生認為學好專業(yè)課、掌握專業(yè)技能就能找到好工作,思政課學習的好壞對找工作影響不大,甚至把思政課一類的文化課都列入雜課,形成重專業(yè)技能、輕文化知識,忽視思政課理論和實踐教學的認識誤區(qū)。沒有正確的認識和積極的態(tài)度,在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上就會大打折扣,從而出現在思政實踐教學中應付了事的現象。
4.其他。由于經費、安全、課時數以及思政課教師陳舊、單一的教學方式,組織管理上的不科學等因素影響,導致出現思政課實踐教學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的狀況。
雖然當前各高職院校在不斷深化實踐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形成了不少頗具特色的實踐創(chuàng)新案例,但大都存在學生參與度不高的問題。由于成功經驗主要為校外實踐經驗,而校外實踐存在耗時長、開銷大、牽扯部門多、安全隱患和管理難等問題。為了避免以上問題而采取選派部分學生為代表參加的方式,比如選派學生骨干建小分隊實地演練、組建社團傳承非遺、組織班團干部進行考察和社會調查等等,這些形式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學生參與度不高、覆蓋面有限的問題。
1.現有的實踐教學經驗大都傾向于校外實踐,校外實踐除了需要耗費大量的人財物力,還有安全隱患,需要多個部門的聯(lián)動和支持。這樣消耗巨大的經驗不一定適合所有高職院校,而且對任何一所高職院校來說,要實現學生校外實踐全覆蓋也有難度。
2.現有的成功經驗往往得益于得天獨厚的資源,如當地政府助力、學校政策發(fā)力、名校學生給力、名校名師效應、經費充足有保障等等。這些經驗對高職院校來說,卻是無法復制的。
3.有些成功經驗不能排除有多方加工包裝的嫌疑,實際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更談不上推廣價值。
思政課實踐教學“6個1”模式,是指圍繞一個思政實踐教學主題(如家鄉(xiāng)優(yōu)秀文化)細分六個子任務,每個小組認領一個子任務,每個子任務必須采用一種不同于其他子任務的形式表現主題,反映對主題的理解,形成一個可以展示的作品,在實踐教學時展示出來。以“家鄉(xiāng)優(yōu)秀文化”為主題的思政實踐教學為例,子任務設計可以參看表1:
表1 “家鄉(xiāng)優(yōu)秀文化”主題實踐教學“6個1”模式任務表
1.實踐參與全員化,覆蓋面廣
作為課堂實踐教學的“6個1”模式只需要有一間教室就可行,基本上沒有場地限制,也沒有人數的限制,完全可以實現全員參與目標。而且每個小組都有規(guī)定的任務,每個學生都有明確的位置,人人都能得到鍛煉,人人都有出彩的機會。
2.實踐內容專題化,針對性強
實踐活動的主題是針對教材內容的一個或幾個知識點,結合當前形勢和學生特點提煉而成,具有較強針對性。如“家鄉(xiāng)優(yōu)秀文化”實踐教學主題是根據《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18版教材第十章第三節(ji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內容、結合十九大報告和習總書記關于堅定文化自信,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講話精神設立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意識,堅定文化自信。
3.實踐形式多樣化,觀賞性好
“6個1”模式設定了六個具體的子任務,派發(fā)給6個小組去完成,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把握作為實踐主題的知識點,充分發(fā)揮高職生的優(yōu)勢特長和專業(yè)技能,有效避免因為內容和形式簡單重復而引起尷尬,讓實踐課因形式多樣鮮活起來,因其觀賞性好而更受學生喜歡。
4.實踐主體學生化,實際效果好
“6個1”模式的實踐教學,主角是學生,整個實踐過程就是學生實現自我展示、自我評價、自我組織和自我管理的過程。活動前的準備、活動中的主持、協(xié)調、作品展示、拍照、錄制微視頻發(fā)到班群等全都是由學生完成,學生可得到多方面鍛煉。學生通過實踐教學中的互相交流、評比、糾錯、借鑒等一系列活動,他們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5.實踐模式操作性強,可復制和推廣
“6個”實踐教學模式可以不受場地限制,有一間教室就可以進行。不受時間的限制,正常上課時間就可以進行。沒有人數限制,人多人少都可以進行。也可以沒有費用開支,也沒有安全隱患,簡單易行,操作性強,可以復制和推廣。
思政實踐教學“6個1”模式雖然規(guī)定了目標和任務的框架,但并沒有限制學生的思維。以“家鄉(xiāng)優(yōu)秀文化”的主題實踐教學為例,有故事演說——一位鄉(xiāng)親,有情感迸發(fā)——難忘的記憶,有才藝展示——鄉(xiāng)音、技藝等等。所以,思政實踐“6個1”模式實際上是為學生搭建了一個實現自我規(guī)劃、自我展示、自我評價、自我管理的平臺,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充分體現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思政實踐“6個1”模式中,思政課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變換,由臺前主演轉到了幕后的指導和管控。以“家鄉(xiāng)優(yōu)秀文化”的主題實踐教學為例,無論是前期準備階段的主題和子任務的設立和解析,還是最后的糾偏糾錯,都體現了思政課教師對課題教學方向的掌控,發(fā)揮了引路人的作用。
“6個1”模式立足于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致力于發(fā)揚學生的優(yōu)勢與長處。以“家鄉(xiāng)優(yōu)秀文化”的主題實踐教學為例,所設立的6個子任務的表現形式都不是單一的,如鄉(xiāng)音——《記住鄉(xiāng)愁》,設立了唱歌和朗誦的形式,唱歌還可以衍生出獨唱、合唱、領唱、表演唱等多種形式,朗誦的形式也是可變的。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優(yōu)勢和長處,體現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滿足學生個性化成長的需求,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打下基礎。
“6個1”模式由于設定了6個不同的子任務,可以有效避免因內容和形式的簡單重復而出現尷尬局面。此外,“6個1”模式便于學生發(fā)揮各自的特長、優(yōu)勢,學生制作的作品容易形成看點、特點和亮點,教學效果會更好,學生參與思政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也會更高。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中國的古圣先賢們很早就提出了實踐育人的主張。《尚書·說命》提出“非知之艱,行之惟艱”。的確,高職《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內容中,有理想信念、誠實守信、保護環(huán)境等諸如此類的淺顯道理,學生不是不懂,就是做不到。思政實踐教學“6個1”模式可以針對學生的實際問題設立主題,讓學生以自己的經歷,從多角度、多方式反思教材中的基本道理,在實踐中引發(fā)心靈觸動,達到育人目的。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實踐教學是學生增強認識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6個1”模式立足于用好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幫助解決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存在的困惑和問題所作的積極探索和嘗試。實踐永無止境,由于條件限制,該模式還有不成熟和不完善之處。希望通過此次探索性研究,引發(fā)更多關于思政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考,不斷提高思政課實踐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