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第六人民醫(yī)院(450013)丁桂芳 于丹丹 王雪偉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科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78例糖尿病腎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9例。對照組男22例,女17例,年齡35~74歲,平均(59.64±3.28)歲;觀察組男23例,女16例,年齡36~73歲,平均(59.71±3.33)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chǔ)上行心理護理:①入院時教育:在患者入院時熱情接待,給予患者家人般的關(guān)心與支持。以通俗易懂的言語講解各項治療措施、預期治療效果、各項檢查的意義,增強其治療依從性。說明保持膳食平衡的意義,囑咐戒煙戒酒,積極開展體育鍛煉并展開血糖定時監(jiān)測。②系統(tǒng)性心理護理:實施系統(tǒng)性心理護理:首先到病床旁為患者及家屬耐心講解糖尿病腎病發(fā)病原因、危險因素與臨床癥狀,說明遵醫(yī)囑用藥的重要性,鼓勵患者不要放棄治療;耐心傾聽患者傾訴,對其出現(xiàn)不良情緒的原因認真分析,對應疏導。在一對一交流過程中,鼓勵患者完整講解內(nèi)心擔憂,闡述自身精神壓力,并適時表達理解、同情,用語言、肢體動作、目光等給患者鼓勵;另外為患者耐心說明負性情緒對疾病康復、生活質(zhì)量造成的影響,教會患者調(diào)節(jié)自身不良情緒的方法,如聽音樂、寫日記、深呼吸、讀書等。將患者劃分為3~6人的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與探討,讓患者彼此之間互相鼓勵、互相探討,一起面對疾病與治療,并讓治療情況良好的患者分享自己的治療體會,給其他病友以鼓勵。每半個月展開1次糖尿病腎病知識集體講座,在講座中耐心解答患者疑問,引導患者對疾病與治療形成正確認知,避免其失去治療信心。③家庭支持:為患者家屬講解疾病發(fā)生原因、患者治療中注意事項、治療期間患者易出現(xiàn)的不良情緒及有效疏導方法,囑咐家屬多給予患者理解、支持與鼓勵,和患者一起面對治療。④活動指導:鼓勵患者積極參加各項社會活動,如參加興趣活動小組、各種俱樂部、做一些適當?shù)膽敉饣顒拥?,鼓勵患者多和外界接觸,避免一個人獨處時胡思亂想,同時借助豐富多彩的生活改善其不良情緒。
1.3 觀察指標 ①在護理前后以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1]評分評估患者情緒狀態(tài),分值越高說明不良情緒越嚴重。②評估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分析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與不滿意三個等級,以非常滿意、滿意人數(shù)占比之和為護理總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用SPSS20.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s)以t檢驗對比;計數(shù)資料以X2檢驗對比。P<0.05為差異顯著。
2.1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分析 護理前兩組SAS、SDS評分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兩項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分析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4.87%)高于對照組(79.49%),差異顯著(P<0.05)。
附表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評分(±s,分)
附表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評分(±s,分)
組別 SAS評分 SD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53.14±3.64 50.98±3.28 55.36±4.17 52.69±1.87觀察組 53.21±3.80 47.15±3.41 55.40±4.08 51.36±2.58 t 0.083 5.055 0.043 2.607 P 0.467 0.000 0.483 0.005
近年來,隨著醫(yī)學理念與護理理念的不斷改變,臨床護理工作已經(jīng)改變過去被動而單一的常規(guī)護理模式,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給予了較多關(guān)注[2]。心理護理是近年來應用較多的護理方法,在實施中護士不僅需為患者完成各項日常護理工作,同時還需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通過熱情接待、一對一護理、小組探討、集體教育等多種途徑來使得患者對疾病與治療形成正確認知,使之以積極、平穩(wěn)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與治療。本研究顯示,護理后觀察組焦慮、抑郁情緒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4.8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9.49%(P<0.05),可見心理護理的實施效果是多方面的。
綜上所述,為糖尿病腎病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可有效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有助于構(gòu)建和諧護患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