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471003)王婧婧 梁瑾
近年來,丙型肝炎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與吸毒、輸血等血液暴露有著密切的正相關(guān)性。其中50%~85%的丙型肝炎為慢性病型肝炎,又有10%~15%的患者可發(fā)展為肝硬化,進而增加了肝癌的發(fā)生率,導致死亡率的明顯增高[1]。只有從根本上清除或者控制丙型肝炎病毒(HCV),才可良好地控制肝炎的進展,改善患者肝功能,阻止丙型肝炎進一步發(fā)展,從而提高社會人口的生活質(zhì)量[2]。早期診斷才是阻斷丙型肝炎病毒傳播及治療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通過對我院125例HCV-Ab陽性標本,以及128例高危人群但是HCV-Ab陰性的標本進行檢測,同時納入健康對照人群,從人群納入的角度進行分析,了解目前臨床上應(yīng)用的HCV-cAg、HCV-Ab、HCV-RNA檢測在早期丙型肝炎中的診斷效果及價值。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病例來自2016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門診及住院患者HCV-Ab陽性標本125例,同時納入高危人群但是HCV-Ab陰性的標本128例,包括醫(yī)務(wù)人員42例,血液透析患者50例,病人家庭親密接觸者36例,另外收集我院體檢中心健康對照人群100例。分別將收集到的血液標本置于-20℃冰箱中保存,避免反復凍融。
1.2 檢測方法
1.2.1 HCV-Ab檢測 采用HCV-Ab診斷試劑盒(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操作步驟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
1.2.2 HCV-cAg檢測 采用HCV-cAg酶聯(lián)免疫檢測試劑盒(北京科衛(wèi)臨床診斷試劑有限公司),操作步驟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
1.2.3 HCV-RNA定量檢測 采用HCV核酸擴增(PCR)熒光定量檢測試劑盒(深圳匹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HCV-RNA定量檢測采用熒光定量逆轉(zhuǎn)錄聚合酶鏈反應(yīng)法,低于103copies/ml 判定為 HCV-RNA 陰性,利用美國ABI公司7500實時PCR分析系統(tǒng)進行定量分析。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配對卡方和Kappa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
125例HCV-Ab陽性患者為A組;128例HCV-Ab陰性高危人群中為B組;健康對照人群為C組。
2.1 各試驗組血清HCV-cAg、HCV-Ab檢測結(jié)果分析 在A組中HCV-cAg陽性30例;B組中HCV-cAg陽性3例;C組中HCVcAg、HCV-Ab均為陰性,見附表1。
2.2 各試驗組血清HCV-RNA檢測結(jié)果分析 在A組中HCV-RNA陽性32例;B組中HCV-RNA陽性1例;C組中HCV-RNA均為陰性,見附表2。
2.3 HCV-RNA與HCV-c Ag測定的相關(guān)性分析 HCV-RNA與HCV-c Ag均陰性92例(73.6%),HCV-Ab為陽性中HCVRNA與HCV-c Ag均陽性31例(24.8%),Kappa≥0.740表示兩者吻合度較強,經(jīng)Kappa相關(guān)性分析,顯示HCV-RNA、HCV-c Ag成正相關(guān)(P<0.01),見附表3。
2.4 HCV-RNA與HCV-c Ag測定對HCV早期診斷價值 以HCV-RNA結(jié)果作為金標準,在HCV感染的各項評估指標中HCVRNA、HCV-c Ag之間的差異不明顯,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附表4。
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了丙型肝炎毒所引起的一系列癥狀,以肝臟急慢性疾病為臨床表現(xiàn),該病特點是具有傳染性、持續(xù)性、發(fā)病隱匿。由于HCV病毒具有變異性,而且該病的發(fā)病率并不高,丙型肝炎病毒初期感染癥狀不典型,HCV的感染窗口期較長,導致該病的漏診率較高。目前臨床上主要利用ELISA的方法對HCV抗體的檢測,給早期診斷帶來了一定的困難[3]。
以上檢測是常規(guī)的檢測及篩查方法,另一種檢測HCV感染的方法是運用定量檢測HCV-RNA的表達和PCR的方法定性,目前多采用逆轉(zhuǎn)錄多聚酶鏈聚合反應(yīng)RTPCR,檢測血清中HCV-RNA的含量。但由于該技術(shù)需要昂貴精密的儀器、較高的實驗技巧、容易交叉污染、試劑也比較昂貴,導致它在臨床基層醫(yī)院的推廣受影響[4]。
附表1 各試驗組血清HCV-cAg、HCV-Ab檢測結(jié)果分析
附表2 各試驗組血清HCV-RNA檢測結(jié)果分析
附表3 HCV-RNA與HCV-c Ag測定的相關(guān)性分析
附表4 HCV-c Ag與HCV-RNA測定對HCV早期診斷價值
HCV核心抗原在各亞型 HCV 病毒中高度保守,同樣也是HCV感染者體內(nèi)出現(xiàn)的早期標志,血清中核心抗原較為穩(wěn)定,研究還證實了該指標幾乎與HCV-RNA同時出現(xiàn),可以在室溫條件下穩(wěn)定存在7d,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HCV-c Ag與HCV-RNA有良好的相關(guān)性,是理想的HCV感染標志物。在125例HCV-Ab為陽性的患者中,HCV-RNA陽性的為32例,陽性率25.6%;128例HCVAb陰性高危人群中HCV-RNA陽性的為1例,陽性率0.8%。本研究HCV抗體陽性組125例患者中丙肝核心抗原檢測陽性的患者是30例,原因可能是抗體檢測陽性沒有經(jīng)過臨床的確診,有可能是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藥物干擾等造成的假陽性結(jié)果,或者可能是既往感染史的患者。HCV-RNA檢測過程中標本存儲的問題;HCV-RNA陽性數(shù)少于HCV-c Ag 陽性數(shù),ELISA方法檢驗出現(xiàn)了假陽性,可能原因是試劑盒的抗原不純,采用多克隆抗體和酶結(jié)合物純度低等問題;或者是因為加樣后孔壁上貼有微小血塊加樣,加樣時間過長造成等待時間過長,加樣后放入恒溫箱前等問題[5]。
HCV-c Ag陽性檢查出有3例HCV-Ab陰性高危的患者,涉及到了手術(shù)中感染責任和用血安全等問題,說明僅用丙肝抗體檢測可能存在漏檢的可能,手術(shù)前應(yīng)對丙肝核心抗原的檢測及丙肝病毒篩查,可降低感染的風險。丙型肝炎患者在感染丙肝病毒后1~4周內(nèi)血清HCV-RNA轉(zhuǎn)陽,HCV-c Ag出現(xiàn),隨后ALT增高和HCV抗體轉(zhuǎn)陽。丙肝抗體檢測在丙肝病毒感染急性期不容易被檢出,一些病例可出現(xiàn)假陰性,降低窗口期的漏檢率,丙肝抗體檢測和丙肝核心抗原檢測同時檢測可以排除其他疾病及藥物的干擾,并且不需要特殊的設(shè)備,可降低丙肝診斷假陽性率和假陰性率,有助于丙肝與其他疾病的篩查和病情的判斷,從而提高丙型肝炎病毒檢測的準確性[6]。結(jié)果顯示,HCV-RNA、HCV-c Ag檢測,都有極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避免了兩種檢測方法存在的各自缺陷而發(fā)生漏檢的風險。
此外,我們在臨床中還發(fā)現(xiàn)HCVRNA陰性的患者中HCV-Ab陰性組中也存在丙肝核心抗原陽性現(xiàn)象,這說明HCVRNA檢測與丙肝核心抗原檢測結(jié)果并不能完全等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該患者是丙型肝炎的早期,存在假陽性的情況,核心抗原檢測的試劑盒不夠完善,RNA的拷貝數(shù)較少有關(guān)。HCV-c Ag檢測可縮短HCV的窗口期,進而降低HCV經(jīng)血傳播的風險。
綜上所述,HCV-c Ag檢測可以彌補抗
體檢測方法的不足,作為一種新的檢測方法具有高度敏感性及特異性,故建議在臨床推廣,有條件的醫(yī)院應(yīng)當同時在核酸水平和蛋白水平上檢測HCV-RNA,尤其是高?;颊?,相互補充,有利于丙型肝炎的早期診斷,可以明顯縮短窗口期,減少因輸血傳播丙型肝炎的發(fā)生率,有效的控制HCV 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