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通許縣中心醫(yī)院(475400)張艷艷
支原體肺炎是臨床兒科較為多見的一種疾病,本研究對阿奇霉素序貫療法在小兒支原體肺炎中的應用進行探討,旨在為提高小兒支原體肺炎臨床治療效果提供參考建議,現(xiàn)將研究內(nèi)容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支原體肺炎患兒,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將其分為對照組(60例)和研究組(60例)。研究組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范圍為3~8歲,平均年齡為(5.0±1.3)歲,病程時長為1~7d,平均病程時長為(4.3±1.0)d;對照組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范圍為1~7歲,平均年齡為(4.8±1.5)歲,病程時長為1~9d,平均病程時長為(4.1±1.3)d。不同組患者一般資料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所有患兒住院后做好相關檢查,如胸片檢查和痰液培養(yǎng)等。對照組予以阿奇霉素注射液(哈藥集團制藥總廠,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10363)靜脈滴注,每天10mg/kg,持續(xù)靜滴8d。研究組患者則先予以阿奇霉素靜脈滴注,每天10mg/kg,靜滴3d后,若患兒白細胞計數(shù)和體溫明顯改善,病情趨于穩(wěn)定后改為序貫口服,每天10mg/kg,口服5d。治療8d后對患者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進行比較。
1.3 觀察指標[1](1)根據(jù)患者臨床癥狀以及肺部X線檢查結果評估并比較患者臨床療效:①治愈:經(jīng)治療后患者發(fā)熱、咳嗽和肺部濕啰音等癥狀均消失,體溫、肺功能和呼吸功能指標均恢復正常;②顯效:經(jīng)治療后患者發(fā)熱、咳嗽和肺部濕啰音等癥狀以及體溫、肺功能和呼吸功能指標均較前改善;③無效:經(jīng)治療后上述癥狀以及指標均未見改善或加重。(2)記錄并比較不同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不良反應主要包括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腹痛腹脹和關節(jié)疼痛等。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分別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若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和對照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1.7%和76.7%,兩者比較差異顯著(P<0.05),詳見附表;研究組患者惡心嘔吐1例、食欲不振1例,對照組患者惡心嘔吐2例、食欲不振1例、腹脹腹痛1例、關節(jié)疼痛1例,雖然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3%vs8.3%)低于對照組,但兩組比較差異不顯著(χ2=1.365,P=0.243)。
附表 不同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由于兒童免疫功能未發(fā)育完全,機體抵抗力降低,所以加強小兒支原體肺炎的預防和治療工作非常關鍵。阿奇霉素屬于大環(huán)內(nèi)脂藥物,其抗菌活性明顯高于紅霉素,同時能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文獻報道,IL-6、INF-γ和TNF-α等炎性因子是加重支原體肺炎患兒病情的重要因素,而阿奇霉素能明顯減少吞噬細胞氧化物以及促炎因子濃度,此外阿奇霉素還能保護患兒氣道[2]。然而也有文獻報道,持續(xù)靜脈滴注阿奇霉素會降低患兒治療依從性和加重其身心痛苦。因此對于采取阿奇霉素治療的支原體肺炎患兒而言,合理選取阿奇霉素給藥方案非常重要。序貫治療是一種常用的給藥方式,是指靜脈給藥一段時間后及時改為同等劑量的口服藥物,繼續(xù)進行治療。本研究在患兒靜脈給藥后,病情穩(wěn)定后及時更改為口服給藥,同時與持續(xù)靜脈給藥患兒進行比較,結果顯示,研究組和對照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1.7%和76.7%,兩者比較差異顯著(P<0.05);雖然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3%vs8.3%)低于對照組,但兩組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本研究結果與梁道瓊等[3]研究報道相類似。
綜上所述,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臨床療效較佳,且不良反應相對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