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450000)陳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護理工作十分關鍵,本研究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其臨床效果顯著,能夠改善患者預后效果。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治療的患者76例,采用抽簽法將其分為實驗組(n=38)與參照組(n=38)。其中,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1例,女性患者25例。最小年齡45周歲,最大年齡82周歲,中位年齡(64.05±12.66)周歲。發(fā)病時間最短30min,最長4h,中位發(fā)病時間(2.67±1.08)h。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發(fā)病時間等臨床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不具備明顯差異(P>0.05),分組方式通過可比性校驗。納入標準:①經(jīng)影像學檢驗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②患者家屬了解本研究內(nèi)容后自愿參與。排除標準:①惡性腫瘤;②發(fā)病時間超過6h。
1.2 方法 參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接到患者后,對其臨床癥狀進行了解,行常規(guī)心電檢查,確定患者病情后予以搶救[1]。實驗組行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具體措施包括:其一,接到急救電話后立即出診,抵達患者處向家屬了解患者病情,并給予患者初步診斷,通過急救措施保障患者生命,常規(guī)予以患者吸氧。救護車轉運期間為患者實施心電監(jiān)護,并開放靜脈通路,將患者實際情況告知醫(yī)院,使其做好搶救準備[2]。其二,急救車抵院后,在搬運期間保持輕柔及平穩(wěn),保障患者舒適度。于抵院內(nèi)2min對患者生命體征予以檢測,并開放綠色通道對其予以全面檢查。搶救期間護理人員做好患者心電監(jiān)測及匯報,根據(jù)患者病情及醫(yī)囑給予患者藥物治療,給藥期間加強對患者血壓、體溫、意識、脈搏等體征予以觀察,防止患者發(fā)生藥物不良反應[3]。其三,患者實施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前需將檢查結果告知主治醫(yī)師,并協(xié)助主治醫(yī)師進行手術操作。術后為患者創(chuàng)造安靜的休息環(huán)境,提高患者睡眠質量,必要時可給予患者鎮(zhèn)靜處理,并給予患者心理寬慰,提升其術后恢復[4]?;颊呒本燃笆中g結束后協(xié)助其家屬辦理住院手續(xù),向病房護理人員做好交接工作,告知護理人員患者病情及護理注意事項。
附表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各流程用時比較(min)
附表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診斷時長、給藥時長、心電圖時長、搶救時長、轉入院時長等指標。記錄患者搶救成功、梗死復發(fā)、再行介入治療等急救結果[5]。應用《患者滿意度量表》調(diào)查患者及其家屬護理滿意度情況,問卷0~10分,0~5分為不滿意;6~7分為一般滿意;8~10分為十分滿意。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研究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關數(shù)據(jù)錄入SPSS19.0軟件之中,實驗組與參照組診斷時長、給藥時長、心電圖時長、搶救時長、轉入院時長數(shù)據(jù)行t檢驗,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組患者搶救成功、梗死復發(fā)、再行介入治療及急性心肌梗死護理滿意度情況行X2檢驗,采用(n,%)表示。以P<0.05為組間差異水準,探討其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各流程用時比較 對比實驗組與參照組急性心肌梗死急診各流程用時數(shù)據(jù)(見附表1),實驗組診斷時長、給藥時長、心電圖時長、搶救時長、轉入院時長均短于參照組,兩者差異明顯(P<0.05)。
2.2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效果比較 對比實驗組與參照組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效果情況(見附表2),實驗組梗死復發(fā)(10.53%)、再行介入治療(7.89%)比例均低于參照組(42.11%、31.58%),與參照組(78.95%)相比,實驗組搶救成功率(97.37%)較高,兩者差異明顯(P<0.05)。
2.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比實驗組與參照組急性心肌梗死護理滿意度情況(見附表2),實驗組急性心肌梗死護理滿意度(94.74%)高于參照組(71.05%),兩者差異明顯(P<0.05)。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中急重癥之一,臨床患者死亡率及致殘率較高,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護理工作十分必要,是保障患者心肌血液灌注的關鍵措施,影響臨床急救成功率[6]。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6h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黃金時間,在6h內(nèi)對患者實施有效救治,保障其生命安全[7]。鑒于此,本研究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予以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在極大程度上縮短了患者治療時間,在保障患者急救效果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急診科室患者流動性較大,且病情發(fā)展速度較快,導致護理人員工作強度較大,因此影響了臨床急救的效果。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針對患者臨床救治各階段時長予以縮短,從而保障其護理工作的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護理人員可在短時間內(nèi)達到護理目標,其臨床應用效果顯著。對此,急診科對急性心肌梗死急救護理流程予以優(yōu)化,促使護理工作更為有序,減少護理工作中各階段時長,提高護理工作效率,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爭取更多的時間,進而保障患者的急診搶救效果。
綜上所述,本研究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應用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其臨床應用效果確切,其結果顯示,患者急救各階段時長有所縮短,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水平較高。因此,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具有臨床推廣及應用的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