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西安市鄂邑區(qū)教研室 楊永厚
閱讀2019年第12期《人民教育》刊發(fā)的《提升中小學辦學活力的三個關鍵問題》—文,引發(fā)了我的一些思考。
怎樣激發(fā)中小學辦學活力?
首先,體制機制要“給力”。各級教育管理部門要從學校管理、校長選聘、經(jīng)費投入、激勵性政策等方面不斷改革發(fā)展,激發(fā)學?;盍?。
其次,學校內部管理要“發(fā)力”。校長不僅要做教育的“行家里手”,還必須是“多面手”。要善于發(fā)掘利用資源,內挖潛力,迎難而上;要敢擔當、勇?lián)煟煤脵?、把好舵?/p>
最后,教師、學生要“添力”。教師是學校充滿活力的重要因素,學生是學校充滿活力的顯性元素。學校要充滿活力,就必須通過制度、文化、關懷、激勵等,千方百計地調動和激發(fā)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要創(chuàng)新德育及學生管理工作的模式和方法,關心關愛學生,多方面、多途徑激勵學生,讓學生身心健康、個性張揚、快樂成長。
只有體制機制“給力”,學校內部管理“發(fā)力”,教師學生“添力”,“三力”形成合力,學校辦學才可能充滿活力!
山東省臨沂第一實驗小學 王紅
2019年第12期《人民教育》核心議題聚焦中小學辦學活力問題。就學校內部管理而言,制度評價是對教師工作較為客觀公正的衡量。但是,教師工作的特點,尤其是育人的復雜性,決定著教師工作有著制度難以衡量的方面。因此,筆者認為,凸顯學校管理的人文關懷,發(fā)揮非制度評價的作用,更能有效激發(fā)教師活力,進而激發(fā)學?;盍Α?/p>
要讓教師的工作被“看見”。除了完成日常教學和學校集體活動等顯性工作,教師還存在很多隱性勞動,比如:基于提升自身業(yè)務水平的讀書學習、基于轉變問題學生的談心談話等。這些細微之處的功夫不在考核量化中,但對于提高師德師能、加強育人水平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作為管理者,要多去發(fā)現(xiàn)這樣默默無聞的教師。
要讓教師的工作被“提起”。在適宜的場合,管理者要有意識地將教師好的工作經(jīng)驗公之于眾。揚人善,人知之,愈思勉。教師的工作被提起,就意味著在更大范圍內獲得肯定,會進一步激發(fā)教師群體的工作動力。
要讓教師的工作被“銘記”。眾多一線教師的教學生涯中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但正是每一位普通教師在平凡崗位上日復一日的付出,為學校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根基。我們學校的校史,載有每一位在校工作過的教師的名字;校史館建設將教師的發(fā)展與學校的發(fā)展結合起來,“校興我榮”;畢業(yè)多年學有所成的校友,探望母校,尋訪教師——銘記,給教師工作帶來更持久的認同感與幸福感。
山東省淄博市特殊教育中心 翟慶文
2019年第12期《人民教育》中《做一個有信仰的教育者》這篇文章深深地感染了我,在我心底產(chǎn)生共鳴。
我出生于教師之家,父母就像本文作者一樣是有信仰的教師,在學校所處的鎮(zhèn)里村上非常受人尊敬。父母退休后,聽不到上課的鈴聲就感覺好像生命失去了色彩,于是想方設法搬到我任教學校附近住,每天聽著上課下課的鈴聲,他們就感到無比充實和幸福。
五六歲的時候,我最大的興趣是陪父親改作文。放學后,父親總是帶著學生的部分作業(yè)回家批改?;璋档臒艄庀?,父親津津有味地改作文,看到學生寫得生動處,他總是情不自禁地朗誦起來。他在學生作文的字里行間畫上各種符號,滿篇紅色與學生的鋼筆水顏色互相映襯,特別好看:方框代表錯字,提醒學生改正;一條橫杠一個問號,提示學生這句話需要再斟酌考慮;一串連接的小圈圈加一個嘆號表示此處寫得好,兩個嘆號表示特別棒……
我喜歡父親讀學生作文時那副好似讀名著的神態(tài)表情;我喜歡他改作文時非常享受的那個情境。父親改作文就是在與學生對話,那種情境應該就是“熱愛教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