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劉小偉
(重慶市南岸區(qū)第三人民醫(yī)院 重慶 400036)
糖尿病胃腸功道相關疾病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并發(fā)癥[1],在糖尿病神經(jīng)病變中有高達10%~20%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胃腸功能紊亂[2]。因胃腸功能紊亂會導致臨床血糖控制欠佳。進一步發(fā)展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及神經(jīng)傳導功能會有一定影響,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心血管病變。作者應用中藥藥膳聯(lián)合八段錦療法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胃腸功能紊亂,積累一部分經(jīng)驗?,F(xiàn)報道如下。
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間于重慶市南岸區(qū)第三人民醫(yī)院門診及住院部就診T2DM伴有胃腸功能紊亂的患者,采用隨機分組的方法,46例為觀察組,42例為對照組。所有入組患者經(jīng)檢查符合T2DM診斷,并符合糖尿病胃腸功能紊亂診斷標準。觀察組男性21例,女性25例;年齡41~82歲,平均(60.22±7.99)歲。病程4~22年,平均(10.21±4.01)年。對照組中男性21例,女性21例;年齡42~82歲,平均(60.32±8.05)歲。病程4~21年,平均(9.92±3.95)年。排除其他消化系統(tǒng)等器質性病變。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參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糖尿病臨床診療學》[1]關于2型糖尿病伴胃腸功能紊亂診斷標準。參考《2011糖尿病中醫(yī)防治指南》、《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關于糖尿病胃腸功能紊亂中醫(yī)診斷標準。本次臨床研究入組標準如下:①有明確糖尿病胃腸功能紊亂診斷。②臨床表現(xiàn)為便秘、頑固無痛性腹瀉,嚴重者為水樣稀便,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xiàn)。③無痛電子腸鏡見結輕度中度腸黏膜充血、水腫。④血糖改善及對癥處理胃腸功能紊亂癥狀改善。⑤形寒肢冷,倦怠乏力,腰膝酸軟,脈沉細或沉弱,舌淡胖苔白。
其他原因(非糖尿病原因)引起的腹瀉;因依從性欠佳不能堅持本治療方案的;精神障礙患者;合并其他嚴重并發(fā)癥患者;其他不適合參加本項目的。
所有患者采用隨機分組的方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均予三餐前門冬胰島素筆芯注射液(諾和諾德中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18010032)聯(lián)合睡前甘精胰島素特充注射液(賽諾菲北京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1800058)降糖,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應用中藥藥膳加味益脾餅聯(lián)合八段錦雙手攀足固腎腰。具體操作操作如下:補骨脂90g、生白術60g、干姜30g、雞內(nèi)金30g、熟棗肉80g。補骨脂、生白術、雞內(nèi)金研成細末炒熟,干姜研為細末攪勻,連同將棗肉搗爛如泥,做小餅,重50g,烤箱180℃烤5分鐘。每日空腹1個口服。30天為一個療程,連續(xù)服用60天。八段錦雙手攀足固腎腰式,每天2次,每次16個循環(huán),配合呼吸。治療60天后觀察兩組療效。
療效評定:參考《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制定。顯效:患者臨床癥狀、體征總積分較治療前減少70%以上,治療后患者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h 血糖<7.8mmol/L,或下降幅度>50%。有效:臨床癥狀、體征總積分減少35%以上,治療后患者空腹血糖6.1~6.9mmol/L,餐后2h血糖為7.8~11.0mmol/L,或下降幅度>30%。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總積分減少35%以下或加重,治療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較治療前下降幅度≤30%。
觀察指標:治療期間觀察記錄患者的者胃腸功能改善臨床癥癥候積分狀、對比患者治療之前及治療后早餐前血糖、早餐后2h血糖。
采用SPSS19.0軟件。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
觀察組總有效率88.33%、對照組70.00%,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臨床有效率比較(例)
觀察組患者惡心、腹脹、腹痛、腹瀉及便秘等癥狀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改善情況比較[n(%)]
治療后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明顯下降,較治療前有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相關檢測指標變化比較(±s,mmol/L)
表3 相關檢測指標變化比較(±s,mmol/L)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
糖尿病中醫(yī)稱之為“消渴”,根據(jù)病情發(fā)展常有淤熱虛損等階段,在每一個階段中都可能發(fā)生胃腸道病癥,中醫(yī)治療糖尿病胃腸功能紊亂有諸多經(jīng)驗,消渴在許多古代典籍中都有記載胃腸道病癥,近代醫(yī)家樸春麗教授等多有從脾胃論治消渴,糖尿病胃腸功能紊亂病因復雜,目前機制尚不能完全明確,因糖尿病伴胃腸功能紊亂導致內(nèi)分泌功能紊亂,使得藥物吸收和利用受到限制,增加病患痛苦和醫(yī)療負擔。臨床研究莫沙必利等藥物促進胃腸道動力藥物對胃腸功能紊亂有一定幫助,但是效果欠佳,停藥后容易癥狀反復加重。中醫(yī)藥治療藥膳、氣功、中藥外用等多種方法具有一定特色,本病常因肝郁脾虛或脾虛胃強,病情遷延不愈,日久耗上腎陽,導致脾腎陽虛。本文進行研究的加味益脾餅來自筆者結合張錫純《醫(yī)學衷中參西錄》益脾餅加補骨脂而成,方中補骨脂性溫,味辛、苦,歸腎經(jīng)、脾經(jīng),溫腎助陽、納氣、止瀉,溫補脾腎,為方中君藥。干姜味辛熱,入脾、胃經(jīng),具有溫中散寒,助君藥溫補脾腎,為方中臣藥。生白術味苦、性溫,歸脾、胃經(jīng),具有健運脾胃,補益中氣,燥濕的功效。雞內(nèi)金甘,平,歸脾、胃經(jīng),具有健胃消食功效,以上兩藥益氣健脾,燥濕澀精,為方中佐藥。熟棗肉味甘平,入脾、胃經(jīng),調(diào)和脾胃,能補益脾胃,味甘能使喜食,人又能塑型成餅,方便飲食。現(xiàn)代研究證明,補骨脂含有香豆素類、黃酮類、單萜酚類等多種化合物,藥理研究證實,補骨脂具有免疫調(diào)節(jié)、抗炎、抗腫瘤等多種功效。干姜現(xiàn)代藥理研究其有鎮(zhèn)痛消炎等作用。白術、雞內(nèi)金、大棗有抗炎,抗缺氧等作用,對胃腸道功能紊亂有一定積極作用。八段錦是中國傳統(tǒng)氣功功法,配合呼吸吐納及雙手攀足固腎腰式能增加人體精神,改善患者氣血循環(huán),且動作簡單易學,每日耗時較短,方便患者每日堅持練習,操作更簡單、可行。采用中藥藥膳聯(lián)合氣功功法的方式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高達84.78%,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患者便秘、腹痛、腹瀉、惡心、腹脹等胃腸功能紊亂癥狀,明顯改善,同時空腹及餐后2小時血糖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