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宜春 楊順韜
【摘 要】本文論述了基于“互聯網+思政”的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實踐體系,在“互聯網+思政”模式下,構建以服務大學生成長成才為中心,以網絡型、精準型、精細型、精致型為四軸的“一心四軸”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實踐體系,通過把握整體、把握規(guī)律、把握內容、主動作為、形成成果,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實現互聯網與學生思政工作的融合。
【關鍵詞】互聯網+思政? 一心四軸? 實踐體系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6C-0091-02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推廣應用,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為堅持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緊緊圍繞“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這一主題,廣西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積極順應信息網絡技術迅猛發(fā)展的趨勢,根據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成因及特點,主動迎接新媒體發(fā)展給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挑戰(zhàn),開發(fā)“目標行動導向”App平臺,旨在打造“互聯網+思政”模式,構建以服務大學生成長成才為中心,以網絡型、精準型、精細型、精致型為四軸的“一心四軸”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實踐體系,推進教育、管理、服務一體化融合。
一、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實踐體系內容
大學生素質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綜合評價大學生素質教育在高等職業(yè)學院是提高工作質量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我校2015年出臺了《廣西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大學生綜合素質考核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該考核辦法緊貼高職學生特點,從社會實踐、課外活動、集體主義、學習學風、行為規(guī)范等5個方面25項具體內容對大學生的德、智、體、美、勞進行多維評分,建立了科學合理的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體系。
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運用互聯網新技術,打造“App平臺多元化、框架立體化、內容精細化”的大學生綜合素質考核學生數據收集機制:一是明確考核責任主體,將考核辦法的測評條目分解到不同層級的責任主體,便于準確、及時采集學生的動態(tài)信息,實現網絡思政從院級、系級、班級到個人不同層級一體式的覆蓋,發(fā)揮互聯網功能。二是在搭建好平臺的基礎上,以優(yōu)質內容為基礎,提供精細化的服務,數據能夠導出、匯總、篩選等,使考核平臺具有反饋功能,也為學院因材施教提供學生的數據分析結果。三是從縱向、橫向、互向等角度為招聘單位提供學生在校期間的個人表現、能力、興趣、愛好、學習情況等綜合素質能力數據,形成教育、管理、服務一體化融合的內涵式發(fā)展。
二、實施方法與過程
(一)把握整體,互相銜接。學校以“黨政工團齊管共育”為總格局,積極推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為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學校的實踐育人工作,2015年制定了《辦法》,形成由黨委負總責、分管院領導親自抓、學工處處長具體抓、教學系部直接抓、相關部門配合抓的育人工作格局,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堅持“大學綜合素質考核內容具體化、考核方式科學化、考核過程主體化、學生干部培訓機制化、考核手段網絡化”工作格局。著力把大學生綜合素質考評工作體系建成大學生“思想教育、職業(yè)素養(yǎng)、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行為養(yǎng)成、能力培養(yǎng)”的素質教育有機載體。
(二)把握規(guī)律,順勢而為。為讓《辦法》得以有效實施,操作過程采用“制度硬約束”+“文化軟實力”兩手配合的方式。在制定考核項目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學院的“四項教育”和“六項管理”的指導地位,結合《廣西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學生手冊》的具體內容,整個考核指標體系呈現全方位、有重點、貼實際、講紀律、塑素質、重發(fā)展、促成才幾大特點,大力推動精準育人,堅持德育抓方向、智育重能力、體育推普及、美育強形式、勞育見探索,促進青年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
(三)把握內容,開發(fā)平臺。根據新時代大學生“網絡原住民”的時代特征,“目標行動導向”App平臺開發(fā)堅持“同步設計、同步實施、同步總結”的原則,通過建立臺賬,完成應用需求、應用開發(fā)、應用測試,自查總結,推動《辦法》的貫徹落實,實現學生端、輔導員管理端、系學生管理端、學院學工處端等多個端口數據的匯集,實現內務檢查、課程考勤、晚歸考勤、請假管理等模塊,將數據自動匯總統(tǒng)計作為大學生綜合素質考核的參考數據。旨在能夠充分鼓勵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團結協(xié)作意識,激勵班級成員在成長過程中互幫互助,實現班班通、人人追求進步。
(四)把握過程,主動作為。通過操作過程“三段式”,實現力度和效果到位,每個時間段任務明確,時間層次分明,節(jié)點清晰。如表1所示:
最后將每個學生學期的量化考核分數在班級公示、公布,并將結果上報系部、學院,同時對高分的同學進行表揚,對落后的同學進行鼓勵,形成育人長效機制。
(五)形成成果,示范推廣?!盎ヂ摼W+思政”模式下,構建的“一心四軸”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實踐體系已經在學院經過了三年時間運行和開展,一體化構建了內容完善、標準健全、運行科學、保障有力、成效顯著、可示范、可輻射、可推廣、具有廣西職業(yè)院校特色的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三、主要成效及經驗
(一)互聯網與學生思政工作的融合。大學生綜合素質考核“目標行動導向”App平臺運營團隊在欄目設置和議題上精心設計,與學生行為規(guī)范相結合,與學風建設相結合,與集體主義養(yǎng)成教育相結合,與課外活動相結合,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實現了以服務大學生成長成才為中心。同時“目標行動導向”App平臺的建立實現了四個層次的互動:課堂線上與線下的互動,理論與實踐的互動,輔導員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促使輔導員能夠精準地將教育、管理和服務有機融合。
(二)線上、線下相結合,教育更精準。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考評專屬的App,“目標行動導向”準確、及時精準采集學生的動態(tài)信息,從而精準發(fā)布,實現線上線下同步結合、雙管齊下,解決了同學們思想、學習和生活等成才教育問題,從而在廣大同學中的認可度和影響力得到顯著提升。
(三)師生聯動,管理更精細。通過“目標行動導向”App平臺開展大學生綜合素質考核工作,平臺將“內容”與綜合素質考評的每一項結合起來,貼近學生日常管理的特點,凸顯學生主體,從學生來,到學生中去。大大提高了輔導員、學生干部的工作效率,簡化了原來負責的學生事務,輕松形成數據統(tǒng)計,徹底告別以往長期依賴紙質表格的無奈,使工作更加具有時代感和吸引力,增強了學生綜合素質考評實效。
(四)常態(tài)化推進,服務更精致。“目標行動導向”App平臺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根據大學生綜合素質考評工作需求,提供人性化服務,明確提出以學風考核為龍頭、先鋒考核為動力、活動風考核為助力、紀律風考核為基礎,引導同學們在這四方面努力追求上進。結合學生綜合表現精準推送成長成才相關服務,為構建精準化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提供了必需的基礎與技術,為學生提供信息化、標準化、立體化的精致服務,引領廣大學子“找回了成才的自信、找尋了成才的夢想、找到了成才的路徑”。
四、加強和改進的計劃
一是繼續(xù)加強改變考核評價“終結性”功能的誤區(qū),進一步引導考核評價導向性初衷,進而促進高校實現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ǎng)目標。繼續(xù)加強構建以服務大學生成長成才為中心,以“網絡型”“精準型”“精細型”“精致型”為四軸的“一心四軸”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實踐體系,朝著教育內容更加精準化、形式更加多樣化、管理更加標準化、服務更加人性化等方向繼續(xù)改進。
二是拓展平臺建設,引入大數據管理。進一步做實做細大學生綜合素質考評工作,拓寬大學生綜合素質考評體系,著力把大學生綜合素質考評工作體系進行交互式管理和結果應用,以形成網絡矩陣互向發(fā)展模式。
三是繼續(xù)增強綜合素質考評工作對學生成長成才的影響力,以“縱向發(fā)展、橫向聯動、交叉矩陣”實現“目標行動導向”App平臺與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同頻共振,形成疊加一體效應,使綜合素質考評工作助推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全面“活”起來。
【參考文獻】
[1]林燚寧.基于《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學生精細化管理體系探究——以廣西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廣西教育,2016(11)
[2]李艷潔.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路徑研究[J].陰山學刊(自然科學版),2018(2)
[3]康鮮菜.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系統(tǒng)的設計與研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8(15)
[4]劉傳亮,喬東超,張玉娜.科學制定大學生綜合素質考核體系[J].教育,2014(12)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