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沁陽市人民醫(yī)院(454550)姚江燕
宮頸癌在女性中發(fā)病率僅低于乳腺癌,其臨床表現多為尿頻尿急、陰道異常出血、肛門墜脹以及腎功能不全等,對女性生命健康影響極大[1]。目前臨床對于宮頸癌多以手術治療為主,但手術同時帶給患者的心理負擔及身體創(chuàng)傷亦不容忽視[2]。故對于宮頸癌的治療除了需要精湛的技術外,規(guī)范有效的護理同樣必要。本研究現將快速康復護理應用于宮頸癌手術中,分析其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康復效果的影響。具體過程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術的84例宮頸癌患者納入研究。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兩組,各42例。其中觀察組患者年齡20~45歲,平均年齡(31.46±6.25)歲。對照組患者年齡20~55歲,平均年齡(32.04±6.33)歲。統(tǒng)計學對比兩組患者年齡及宮頸癌分期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用作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以常規(guī)方式護理,包括術前腸道準備以及健康教育等。觀察組實施快速康復護理干預,內容如下。(1)術前護理:①心理支持。術前醫(yī)護人員應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針對評估結果做好相應指導。②腸道準備。術前1d指導患者夜間進食碳水化合物食物或碳水化合物飲料,術前2~3h指導其口服250ml10%葡萄糖,緩解饑餓、口渴等癥狀。③皮膚護理。術前1d做好皮膚準備工作,剔除毛發(fā)。(2)術中護理:輔助麻醉師進行麻醉,調整手術室溫度,保證患者溫度在36℃左右,控制液體攝入量,避免水腫等發(fā)生。(3)術后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留意其疼痛情況,依據具體情況予以藥物止痛;早期予以全營養(yǎng)腸內飲食,之后逐漸向普食過渡;監(jiān)測引流液;鼓勵患者進行早期自主活動,指導其進行功能鍛煉。
附表 兩組術后康復情況對比(,h)
附表 兩組術后康復情況對比(,h)
組別 首次排氣時間 首次進食時間 首次排便時間 下床活動時間 胃腸功能恢復時間觀察組(n=42) 25.49±5.29 11.39±7.72 41.37±9.48 8.55±0.82 60.49±7.66對照組(n=42) 41.37±5.16 25.44±9.25 60.62±8.78 15.17±1.09 71.48±7.20 t 13.926 9.806 9.655 31.453 6.775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1.3 觀察指標 ①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表(SDS)評估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總分均100分,分值與焦慮、抑郁情況呈負相關。②記錄兩組術后初次排氣時間、初次進食時間、初次排便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以及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及胃腸功能恢復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資料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比較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焦慮、抑郁情況 觀察組干預后的SAS評分(37.06±8.20)、SDS評分(36.36±4.61)均對比對照組的(47.82±10.51)、(49.22±5.77)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康復情況 觀察組術后初次排氣時間、初次進食時間、初次排便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以及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均對比對照組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快速康復護理一種具有循證醫(yī)學依據的圍術期優(yōu)化護理措施,其作用在于將手術應激最大程度降低,提升康復時間,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改善預后,給患者提供更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本研究將快速康復護理干預應用于宮頸癌手術中,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SAS、SDS評分均對比對照組低,術后首次排氣時間、首次進食時間、首次排便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均較對照組短,提示快速康復護理干預有改善負性心理狀態(tài)、促進康復的作用。分析原因在于此次護理干預在術前、術中及術后分別對患者心理及身體進行了有效干預。通過心理干預改善了患者負性情緒,提升患者手術的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而腸道、皮膚麻醉、室溫控制等則協(xié)助手術順利進行;術后的康復鍛煉指導則利于提升康復進程術后的各項監(jiān)測則可避免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
綜上所述,快速康復護理可有效改善宮頸癌手術患者心理狀態(tài),提升康復效果,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