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473400)程相杰
有臨床研究發(fā)現,早期靜脈溶栓治療,能對腦梗塞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進行顯著改善[1]。阿替普酶是現階段臨床中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溶栓藥物。本研究主要分析了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應用于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文所選8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均為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所收治。納入標準:滿足急性腦梗死的相關診斷標準[2];意識清醒;首次發(fā)病;顱腦CT檢查結果顯著無低密度影或出血;具有溶栓適應癥;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精神障礙患者;出血或嚴重臟器疾病患者;腦血管家族病史患者;昏迷患者。將其中50例接受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的患者作為實驗組,28例男性、22例女性;病程為0.5~4.0小時,平均病程為(1.9±0.6)小時;患者年齡為48~75歲,平均年齡為(63.8±6.5)歲;21例患者伴高血壓,15例患者伴糖尿??;14例患者伴高脂血癥。將其中30例接受常規(guī)治療的患者作為對照組,18例男性、12例女性;病程為0.5~4.5小時,平均病程為(1.7±0.8)小時;患者年齡為49~76歲,平均年齡為(63.2±6.9)歲;15例患者伴高血壓,8例患者伴糖尿病;7例患者伴高脂血癥。在基線資料方面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入院后應進行凝血功能、血常規(guī)和生化檢測,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嚴密觀察,并對血壓和血糖水平進行嚴格控制。對照組選擇常規(guī)治療,如抗血小板聚集、抗自由基等。實驗組選擇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給藥劑量為0.9mg/kg,最大給藥劑量為90mg;10%藥物靜脈推注,剩余藥物則應在1小時內靜脈滴注。
1.3 臨床觀察指標 治療后2周,選擇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對患者神經功能進行測定,分值越高則表示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3];治療后3個月選擇改良Rankin's量表(mRS)對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狀況進行評估,分值越低則表示恢復情況越理想。
1.4 統計學分析 選擇SPSS21.0軟件來分析和統計本實驗相關數據,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選擇卡方檢驗、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治療后的NIHSS評分、mR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如附表。
附表 治療后的NIHSS評分和mRs評分觀察(±s)
附表 治療后的NIHSS評分和mRs評分觀察(±s)
組別 例數 NIHSS評分 mRS評分實驗組 50 7.43±3.15 1.72±0.51對照組 30 12.82±4.64 2.95±1.14 t 6.9245 7.3409 P<0.05 <0.05
在人們生活方式逐漸改變、老齡化進程逐漸加劇的過程中,缺血性腦卒中的患病人數也在不斷增加?,F階段腦血管疾病已成為了導致我國人民殘疾和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腦梗死的組成包括中心壞死區(qū)及其周圍缺血半暗帶,而缺血半暗帶則存在側支循環(huán),如果能讓梗死血管在短時間內實現再通,讓其血流恢復,則能對缺血半暗帶進行有效挽救,讓梗死面積減少,讓神經功能缺損所導致的殘疾減少。
現階段臨床中在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治療時,公認的最佳方案為靜脈溶栓,通過靜脈溶栓治療能對缺氧缺血所導致的神經功能損傷和梗死腦組織血供進行顯著改善。而阿替普酶則是臨床中最常用和最有效的一種溶栓藥物。阿替普酶的成分主要為糖蛋白,經過結合纖維蛋白間和纖溶酶,讓纖溶酶原被激活,從而將纖維蛋白網切斷,讓血栓出現崩解,最終來對血管血流進行改善。除此之外,阿替普酶不會導致全身性纖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本研究中,實驗組治療后的NIH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果顯示采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能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進行顯著改善。此外,實驗組治療后的mR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果顯示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能促進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
總之,在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治療時,采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能取得比較理想的臨床療效,能對患者神經功能進行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