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艷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實施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春酒》雖是一篇自讀課文,但文章詩化的意境和小說化的人物形象塑造讓人動情。琦君的似酒鄉(xiāng)情,入口甘洌,細細品來又覺蕩氣回腸,醉倒了無數(shù)讀者。本課教學要點是引領學生體會文中彌漫的人情民風之美,引發(fā)學生深層思考。我對本課的總體構思就是通過讀、悟、析、遷四步解讀課文,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個性體驗,享受審美樂趣。
一、讀——激發(fā)學生的個性體驗
有感情的朗讀,能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理解課文,更能有利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配上喜歡的樂曲,動情朗讀,是我布置給學生的預習作業(yè)。文章的感情基調是歡快愉悅的,字里行間有滲透著對母親對家鄉(xiāng)的懷念,文章結尾才有那種難掩的鄉(xiāng)愁,初二學生讀出這些情感有一定難度。課堂上老師提出朗讀要求后,先介紹了綺君的生平故事和寫作此文的背景,然后再讓學生朗讀。學生們了解了作者,對文章的理解也就加深了,朗讀自然更加有感情。朗讀是學生個性理解的體現(xiàn),教師在學生彰顯個性過程中要做有心人,為學生創(chuàng)設展示個性的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自然而然地去感受和體驗。教師還要對學生的表現(xiàn)及時進行分析和指導,為學生學習課文儲備能量,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朗讀應該成為學生釋放個性的平臺,張揚個性的舞臺。
二、悟——引導學生的個性體驗
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解讀過程,在課文問題設計上,我摒棄了“答案唯一性”的限定性問題,讓學生說說讀后的感受和自己喜歡的人物,說說童年類似的經(jīng)歷,說說從文章的語言方面學得了什么,聯(lián)系自己最親近的母親,為她們設計頒獎辭等一系列開放性的問題,調動學生富有個性色彩的知識、經(jīng)驗、思維、靈感,為學生馳騁思維、放飛思想。 “個性閱讀”不是“任性閱讀”,個性化的發(fā)揮要有“度”,既要尊重個性解讀又要尊重文章原旨,既強調自主平等,又不可忽視教師承擔著教學方向的責任。文中有一句話,說“我”也做了八寶酒,可是兒子挑剔的說:“你用的是美國貨葡萄酒,不是你小時候家鄉(xiāng)自己釀的酒呀?!蔽覇枌W生,兒子挑剔說明了什么問題?有的學生回答:“酒不好喝”,也有學生回答 :“因為生活條件好了,所以更加挑剔”,兒子的一番話,實際是兩代人思想上的隔閡,作為兒子不能體會母親的那種濃濃的思鄉(xiāng)情懷,“家鄉(xiāng)味”是這篇文章的文眼,學生的回答雖然是結合自己的體驗,但是偏離了文章主旨,仍然需要教師的引導。學生的個性體驗和教師的引導作用同樣重要。
三、析——綻放學生的個性體驗
閱讀是自由的夢,是被引導的創(chuàng)造 ,把握住學生個性閱讀的基點,就是有夢有創(chuàng)造的課堂。文章細節(jié)描寫和場面描寫有情有味,文中的哪處細節(jié)描寫最有情最有趣?在場面分析階段,我針對作者散文中人物小說化的特點,引導學生分析人物在喝春酒、喝會酒場景下的形象,以場面分析帶動學生感受風俗美和人情美。通過學生的分析,老師能明顯感受到學生對這種場面的羨慕之情,這說明學生已經(jīng)陶醉于文章,體會到文章中營造的人與人之間和諧的氣氛,學生對民俗文化也有了自己的思考,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對和諧社會的憧憬。
在賞析細節(jié)描寫時,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回憶稚氣的童年,并且談出本文的細節(jié)描寫對自己以后寫作有哪些幫助。這個問題的設計,調動了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綻放了學生的個性風采。課本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范例,利用好課本這個資源,分析品味文章的語言、內(nèi)涵,挖掘出自己可以吸收借鑒的寫作方法,可謂一舉兩得。
四、遷——升華學生的個性體驗
留下空白讓學生用個性化的體驗去填充,變空白點為燃燒點,讓教師的情,學生的情,課文的情水乳交融,這往往能再一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致,升華學生的個性體驗。教學最后的拓展,“'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你能想個好辦法,幫作者這個忙嗎?”,這是引發(fā)學生感受、體驗、參與,引導學生把讀書與經(jīng)驗、回想與現(xiàn)實、作者與讀者聯(lián)系起來的最好的對話平臺。本文主題的開掘,我定為“思鄉(xiāng)”。實踐證明這種情感基調對閱歷尚淺的學生來說是易于接受和認同的。學生出謀劃策,最后歸結到“兩岸統(tǒng)一”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的辦法上來。學生發(fā)言完畢,老師又補充了作者相關的資料(2006年6月7日,享年90歲的琦君懷著對故鄉(xiāng)的思念,駕鶴西去。臨終前,她還反復念叨,我要回去,我要回去……最后,她的骨灰被帶到了家鄉(xiāng)溫州,了卻了她的心愿。) 當老師用低沉舒緩的聲音補充完資料時,整個教室沉寂了,一種淡淡的憂傷之感和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彌漫在教室上空,我輕輕的打開音樂,屏幕上緩緩出現(xiàn)了我根據(jù)網(wǎng)絡上有關的篇章改編的詩歌——《祖國母親,我輕輕地呼喚你》,不需任何的提示,學生情不自禁的齊聲朗誦著這首詩歌,整堂課在學生的意猶未盡中結束。
縱觀整個教學,我對《春酒》重點的把握,學生對“民俗之美”與“人情之美”的感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理解,張揚了自己的個性。閱讀教學如同一首歌,歌到情處淚雙流,閱讀就是與作者與文本的心靈對話,斟酒小酌。在實施教學中,我們要把握好閱讀教學的方向,要引導學生理解性讀,感悟性讀,個性化讀,讓個性之花綻滿閱讀的原野。
(作者單位:山東省桓臺縣城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