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曉芬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解決問題或許僅僅只是一項技能,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有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在多年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有效、創(chuàng)新的課堂提問,才能撞擊思維的火花,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有利于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tǒng)一,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下面我就“以問導學”這一觀點,來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問中求新,激發(fā)學習興趣
古人有云:“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焙弥?、樂之即有喜好、有興趣,由此可見興趣是學習的直接動力。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帶有濃厚的興趣色彩,而這種興趣往往又是不穩(wěn)定、不持久的。因此教學時,就需要教師設計新穎的問題,隨時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在教學《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一課時,緊扣題眼,牢牢抓住課題中的“變”字,說道:“小朋友們,悄悄地告訴你:夏天姐姐是一位出色的魔術(shù)師,你想變成什么,她就能把你變成什么。你們想讓夏天姐姐幫你變成不同的事物嗎?”學生聽到這激動人心的消息,不禁齊聲說道:“想?!贝藭r,學生的學習興趣空前高漲,一下子就進入了情境,有了進一步與課文“談話”的興趣,在此基礎之上,利用多媒體,展示與文本相吻合的畫面,帶領(lǐng)學生入情入境。接著,我又說道:“是呀,夏天來了,你們想變點什么呢?”學生在如此簡單而又明了的問題中,通過自己與文本的對話,以及光盤中的直觀演示,一下子就感受到夏天的氣息,一個個精彩的答案一一呈現(xiàn):“夏天來了,我想變成透明的雨滴,因為夏天很熱,如果能變成小雨滴,睡在涼爽的綠葉上,一定很舒服?!薄跋奶靵砹耍蚁胱兂梢粭l小魚,就能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玩了,多開心呀!”“夏天來了,我想變成一只蟈蟈,為人們唱出動聽的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問題是最好的特效藥,一個好的問題,在整節(jié)語文課中,不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引導學生運用語言,更有效地學習。
二、曲中求異,激活學生思維
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促進學生的思維從靜止的潛隱狀態(tài)轉(zhuǎn)到活躍的顯現(xiàn)狀態(tài),從而積極思考問題,積極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避免提出一些平鋪直敘,沒有任何“營養(yǎng)”的問題,善于提出一些新穎別致、妙趣橫生、能喚起學生求知欲望的問題,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探索新知識。如教學《母親的恩情》一文時,學生對于課文中所包含《游子吟》這首詩中,何為“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焙螢椤罢l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不是很理解。問題一旦遇到暗礁擱淺了,再怎么“啟”也不能“發(fā)”,講解又很費勁。于是教學時,我便采用“繞道式”的“曲”問方法。針對以上情況,我說道:“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親對于孩子的關(guān)心和愛護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和段落讀一讀!”學生在與文本對話后,一下子就找到了相關(guān)內(nèi)容,他們爭先恐后地說了起來:“母親知道孩子要出遠門了,晚上很晚了,還在油燈下給他縫補衣裳,我覺得從這可以看出母親十分關(guān)心她的孩子!”“母親年紀那么大了,還在一針針一線線地幫孩子縫衣裳,我也覺得她很關(guān)心自己的孩子”……從學生的回答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他們已經(jīng)理解了古詩中的意思。此時,也就不用再費勁地去解釋古詩的意思了。學生在別樣的方法中,已開拓了思維,知曉了課文內(nèi)含的意思?!百F曲忌直”就是這個道理。
三、以虛求實,訓練發(fā)散思維
發(fā)散性思維是兒童的天賦,做任何事情,他們都樂于表現(xiàn)得與眾不同。但是,由于年齡特點的限制,他們的獨立判斷、自我探究的能力較弱。因此,課堂上教師的提問應使學生突破常規(guī)的禁錮,鼓勵講出自己的獨立見解,迸發(fā)出求異的火花。如《問銀河》一課,文本結(jié)束時,留下了一個發(fā)散性思維的空間,到銀河那去作客會發(fā)生什么事?這個空間給老師教學留下了一個空白,更留下了一個訓練學生語用能力的切入口,教師就可以順勢引導學生想象,“當我駕駛著中國制造的宇宙飛船,來到神秘的銀河……”學生以此為開頭,與同桌的小朋友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幾分鐘后,學生們妙語如珠,“當我駕駛著中國制造的宇宙飛船,來到神秘的銀河,看到了一座座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十分壯觀!”“我來到神秘的銀河,看到銀河的街道上,車水馬龍,燈火輝煌?!薄?此時的學生思維如泉!又如教學《蝸牛的獎杯》一課時,文末提到“沉重的獎杯變成了堅硬的外殼,蝸牛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边@個結(jié)尾又為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設了一個“空白”,給予了一個平臺。教學時更讓學生面對此空白處,試著想想,說說,看到現(xiàn)在不能飛行,只能在地上慢慢爬行的蝸牛,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再如,教學《狐假虎威》一課,文本最后給我們說明了事情的結(jié)果,也告訴了我們一個淺濕的道理。此時,我敏銳地發(fā)現(xiàn),這里也是課文留給我們的一個空白點、語用點,是訓練學生發(fā)散思維的一個平臺,此時,我說道:“這時,老虎才發(fā)現(xiàn)自己被那狡猾的狐貍給騙了,過了一個星期,他們又碰在了一起……”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說說這個故事的后續(xù)。此時,學生的思路已拓寬,種種奇妙的話語也出現(xiàn)了。教學時,我們要巧妙利用教材創(chuàng)設的空白處,化“虛”為“實”,加上適當?shù)囊龑?,讓孩子原本就超凡的想象力,插上一雙有力的翅膀,迸發(fā)出更多的智慧的火花,得到更多的思維的訓練。
提問的方法還有很多,如:選擇式提問、揭疑式提問、誘導式提問、逆問式提問等等,在有效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靈活變通,使用不同的方法,多維度,多方位地提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學習語言、運用語言,讓我們的課堂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