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娟
【摘 要】 目的:分析尿結石患者護理中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應用及對患者滿意度的影響。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治療的80例尿結石患者為研究主體。分成A組和B組,均是40例。A組給予優(yōu)質護理,B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對比護理效果。結果:A組的疾病知曉與遵醫(yī)行為評分均高于B組(P<0.05);A組的疼痛緩解時間與血尿緩解時間均短于B組(P<0.05);A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5.0%,B組為80.0%(P<0.05)。結論:為尿結石患者行優(yōu)質護理可改善其疾病知識掌握度,縮短其病程,規(guī)范其遵醫(yī)行為。
【關鍵詞】
尿結石;優(yōu)質護理;滿意度
尿結石即泌尿系統內部出現結石,如腎結石和輸尿管結石等。其病因是代謝紊亂,臨床癥狀為尿痛、血尿和腹部絞痛等,對患者的生活具有負面影響[1]。該疾病復發(fā)率較高,治療難度較大,需要輔以護理干預。研究中以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治療的80例尿結石患者為主體,旨在探究尿結石患者應用優(yōu)質護理的效果,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治療的80例尿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A組和B組,均是40例。其中,A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28~70歲,平均(41.34±1.52)歲;發(fā)病部位為:輸尿管26例,腎部14例。B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6~68歲,平均(41.25±1.44)歲;發(fā)病部位為:輸尿管24例,腎部16例。將以上數據行對比處理后無統計學差異(P>0.05),可比較。
1.2 方法
B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飲食指導、飲水護理、運動指導和體質量控制等。A組給予優(yōu)質護理,具體為:
1.2.1 生活指導 指導患者每日的飲水量應為2~4L,利用水花療法促進小結石排出。糾正其不良生活習慣,叮囑其24h尿量需在2~3L間,于睡前或夜間飲水,可加速結石排泄。評估患者的結石部位并指導其科學運動,如跳躍、變換體位和按摩等。將護理要點制訂成冊,為患者發(fā)放,并指導患者記錄每日飲水量、進食量和活動量,征求患者同意后預留聯系方式。
1.2.2 飲食干預 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溝通,了解其疾病誘發(fā)原因,評估其不良飲食與生活習慣。以化驗結果為基礎,制定個體化護理建議表。詢問患者的飲食喜好,告知其忌食與宜食食物,調整其飲食結構,針對結石類型給予相對應的飲食指導,具體為:含鈣結石應少食含鈣多且草酸成分多的食物,如濃茶、土豆和番茄,多補充纖維;同時限制其堅果、豆制品和動物脂肪等攝入量。尿酸結石應限制嘌呤的攝取量,少食動物內臟;每日動物性蛋白的攝取量應<1g/kg,鈉鹽的攝取量應<2.5g。叮囑患者應規(guī)律進餐,晚餐應在5點左右,不宜過晚,避免因鈣沉積導致結石。
1.2.3 健康宣教 設置專項小組,負責健康宣教工作,于患者出院前進行細致的健康指導,包括講解疾病知識、告知其科學的飲食方法和運動方法,指導其合理用藥,普及堅持鍛煉和定期復查的重要性。同時建立個人檔案,告知患者專項護理人員的聯系方式,使患者可隨時咨詢護理問題。
1.2.4 音樂療法 碎石術中與術后行音樂療法,可使患者的耐受度增強。應選擇節(jié)奏舒緩且輕快的輕音樂,使其放松身心,轉移注意力,減輕術后不適感。
1.2.5 家庭訪視 出院后每月進行1次家庭訪視,給予其康復指導,連續(xù)訪視1年左右。訪視內容是評估患者的并發(fā)癥預防、疾病治療和自我保健等知識掌握度,并評價其飲食依從性,告知其復查時間。
1.3 觀察指標
利用自制調查問卷評估患者的疾病知曉程度(科學飲食方法、疾病預防方法、藥物治療用法與用量)與遵醫(yī)行為(堅持功能鍛煉、定期復查),均為100分,分數與知曉程度、遵醫(yī)行為呈正比;記錄其疼痛緩解與血尿緩解時間;利用自制評價表評估護理滿意度,包括護理行為、服務態(tài)度、護理技能與溝通技巧,共90分,分為滿意(75分以上)、較滿意(50~75分)和不滿意(50分以下)。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通過SPSS 16.0軟件加以處理,疾病知曉與遵醫(yī)行為評分、癥狀緩解時間用(±s)表示,行t檢驗;護理滿意度用%表示,行χ2檢驗。若P<0.05,則說明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護理效果
A組的疾病知曉與遵醫(yī)行為評分均高于B組(P<0.05),疼痛緩解時間與血尿緩解時間均短于B組(P<0.05)。詳見表1。
2.2 對比護理滿意度
A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5.0%,B組為80.0%(P<0.05)。詳見表2。
3 討論
尿結石會導致患者的腎臟功能受損,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但術中操作會降低患者的機體代謝能力,易引發(fā)并發(fā)癥[1]。臨床中多通過護理干預確保手術療效,避免疾病復發(fā)。優(yōu)質護理是全面性、系統性的護理模式,其護理服務強調舒適性和個體化,護理前提是緊密的護患關系。其中,生活指導可通過水花療法等方式避免發(fā)生尿路感染,并能提高患者的運動意識[2];飲食干預可確保飲食結構與時間的合理性和規(guī)律性;健康宣教和音樂療法可提高其疾病認知度和治療耐受度;家庭訪視可定期評估其院外護理行為,規(guī)避疾病復發(fā)的高危因素,改善預后性。結果為:A組的疾病知曉與遵醫(yī)行為評分均高于B組(P<0.05);疼痛緩解時間與血尿緩解時間均短于B組(P<0.05);護理滿意度(95.0%)高于B組(80.0%)(P<0.05),與黎雙雙[3]等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梢姡瑑?yōu)質護理可提高尿結石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約束其不良生活方式。
參考文獻
[1] 汪孝燕.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尿結石患者中的護理措施和患者滿意度分析[J].養(yǎng)生保健指南,2018,04(48):151.
[2] 翟玉華.優(yōu)質護理服務應用在尿結石患者護理中的價值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8,28(30):210.
[3] 黎雙雙.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尿結石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7,21(36):5187-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