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卡
[摘? ? ? ? ? ?要]? 培養(yǎng)高素質應用型護理人才是護理人才培養(yǎng)的重點,通過提高學生綜合職業(yè)能力、形成自我效能感、提升學習自主性三個方面對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意義進行總結,從教學模式不合理、學生參與程度不高、實驗教學不足,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并從明確教學目標、構建參與式教學形式、提高實踐教學重視程度、合理應用信息技術、理實一體化教學,對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方法與應用進行分析。
[關? ? 鍵? ?詞]? 護理學基礎;教學模式;參與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1-0118-02
護理學基礎課程為護理專業(yè)的主要課程,學生在學習之后能夠掌握基礎技能,為之后的護理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但現(xiàn)階段部分教師應用的教學方法不合理,降低了教學有效性,需要教師按照學生的護理能力、教學標準等構建教學形式,提升學生的護理綜合素養(yǎng)、掌握基本技能,希望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一、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意義
(一)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
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第一,教師按照相關標準設計課程內容,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掌握操作技能、了解相關理論知識,并在知識整理思考中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達到提高學生綜合職業(yè)能力的目的。第二,由于護理學基礎課程中包含大量的實踐課程,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提高護理技能,明確護理工作的細節(jié),加深對護理學基礎課程內容的了解程度,為之后的護理課程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形成自我效能感
進行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時,能夠形成自我效能感,第一,自我效能感為一種判斷自身能力的意識,在教學中,學生與教師相互溝通交流,并在這一過程中形成自信心,逐漸提高學習積極性,為之后的課程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二,應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學生能夠在學習中了解自身不足,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并感受到自身的進步,增強學習自信心,為之后的護理知識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提高學生的護理綜合能力。
(三)提升學習自主性
合理進行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自主性水平,第一,由于護理學知識較多,并且在不斷更新,學生在校內學習到的知識較為有限,為了提高其自身綜合素養(yǎng),需要不斷吸取最新知識,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習自主性水平。第二,由于部分護理知識較為枯燥,學生有一定的學習壓力,但教師應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能夠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學習相關護理知識,對學生護理綜合能力培養(yǎng)有積極影響。
二、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不合理
在現(xiàn)階段的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方法中,存在教學模式不合理的問題,第一,部分教師對護理學基礎課程的重視程度不高,沒有按照教學標準、學生綜合能力構建教學模式,出現(xiàn)了教學工作不能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問題,難以達到提高學生護理綜合能力的目的。第二,部分教師在教學時,將教學重點放在護理理論知識講解中,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有一定的影響,甚至部分學生會出現(xiàn)厭學的問題,降低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質量。
(二)學生參與程度不高
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學生參與程度不高的問題,第一,將學生融入課堂中才能提高護理學教學有效性,但部分教師在構建教學形式時,沒有從課堂活躍度這一角度進行分析設計,降低了教學的有效性,學生沒有完全融入課堂中,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有一定影響。第二,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部分教師在授課時,沒有引導學生表達自身觀點,課堂缺乏活躍性,難以達到提高護理綜合能力的目的,降低了護理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質量。
(三)實驗教學不足
實驗教學缺乏是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第一,護理實驗為護理學基礎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使學生在操作中了解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護理綜合能力,但部分教師過于注重理論知識,導致學生存在操作技能水平不高的現(xiàn)狀,對學生護理綜合能力培養(yǎng)有直接影響。第二,部分高校缺乏實驗設備,相關儀器沒有得到合理維護,制約了護理課程發(fā)展,難以提高學生的護理綜合能力。
三、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方法與應用
(一)明確教學目標
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有效性,需要教師在授課之前,明確教學目標,第一,為了保障護理學基礎課程能夠發(fā)揮出其實際的教育意義,需要教師在教學之前,總結學生的護理學基礎能力、教學方向等,之后構建教學目標,保障課程有效性。例如,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需要將以學生作為課程設計重點,提高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有效性[1]。第二,在構建教學目標時,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教學有效性,需要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使其形成培養(yǎng)學生基礎技能的意識,為之后的課程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另外,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教師需要定期按照時代發(fā)展趨勢調整教學目標,提高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有效性,為之后的護理課程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構建參與式教學形式
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中,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有效性,需要教師構建參與式的教學形式,對這一內容進行分析時,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總結,第一,參與式教學形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進而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查找資料、討論課程知識,提高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程度,為之后的課程學習奠定基礎。例如,在學習靜脈輸液這一課程時,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布置查找案例的作業(yè),在授課時讓學生小組討論相關案例,提高課堂活躍度,學生也能夠快速掌握靜脈輸液相關知識,提高教學的有效性[2]。第二,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參與式教學形式的構建質量,可以在課堂中開展小組競賽活動,讓學生講述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之后再由教師詳細講解,使學生提高對理論內容的掌握程度,提高護理學基礎課程的教學有效性。
(三)提高實踐教學重視程度
在進行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時,教師需要提高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第一,由于部分教師在護理基礎教學時,輕實踐、重理論,導致學生的經脈輸液、經脈注射、吸痰等操作能力不高,難以提高護理教學質量,為了轉變這一現(xiàn)狀,教師需要合理分配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護理綜合能力,為之后的課程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另外,在設計實踐教學形式時,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教學有效性,需要教師合理安排課程形式,使學生在學習中形成正確的護理意識,提高學生的護理綜合能力。第二,在進行實踐教學時,為了提高學生的護理能力,需要教師與學校溝通,提供完善的實驗設備,并合理安排實踐設備管理人員,為實踐教學提供設備,發(fā)揮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四)合理應用信息技術
進行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時,為了提高護理教學有效性,需要合理應用信息技術,第一,受信息技術發(fā)展的影響,護理學基礎的授課形式發(fā)生了改變,教師可以在備課時,制作短視頻,為學生展示課程內容,明確教學重點,提高教學有效性,例如,在為學生講解鼻飼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在網絡教學平臺中發(fā)布護理視頻,并明確插管的三個注意事項,使學生對鼻飼這一內容有一定的了解,為之后的教學奠定基礎[3]。另外,在授課時,教師需要把控演示視頻的使用時長,將理論、實踐、視頻相結合,解決學生心中的疑惑,提高護理教學有效性。第二,在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后復習作業(yè),一旦學生在學習中出現(xiàn)疑惑,可以在平臺中與教師溝通交流,進一步提高護理學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
(五)理實一體化教學
為了能夠提高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的有效性,需要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第一,理實一體化教學形式與臨床有一定聯(lián)系,能夠提高學生的護理學應用能力,但部分高校的實踐操作環(huán)境不佳,難以幫助學生提高護理學綜合素養(yǎng),為了轉變這一現(xiàn)狀,需要高校與醫(yī)院建立合作關系,讓學生進行實訓,提高學生的臨床護理能力,了解自身護理能力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優(yōu)化。但在這一過程中,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需要將實訓成績與期末總成績聯(lián)系到一起,提高理實一體化教學有效性。第二,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時,為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將案例融入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
綜上所述,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中,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教學有效性,需要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總結現(xiàn)階段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構建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護理學基礎綜合素養(yǎng)。另外,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將理論、實踐、案例融合到一起,幫助學生了解課程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詹文嫻.理實一體化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內容的研究與實踐[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8,36(24):107-108.
[2]張正芬.護理學基礎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8,15(33):40-41.
[3]高維杰,王紅云,張鐵玲.參與式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實訓課程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8,33(22):69-72.
編輯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