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建中
愛自己的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滿足學生的需要,引導其發(fā)展。這要嚴慈相濟,嚴中有愛,要愛而不寵,嚴而有格。只有在孩子的心里播下真愛的種子,才便于我們教育孩子、正確引導孩子。我國大作家冰心曾說過“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愛是建立和維持和諧師生關系的橋梁和紐帶。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石。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才能去雕塑每一位學生。
一、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關鍵在于教師
很多教師就是因為這點讓他們每到一個新的班級都會獲得學生的一片歡呼。我的初中語文兼班主任閆新太老師很會教育、引導。當時的語文考試很簡單,就是老師在黑板上出題,無外乎就是這么幾道題:據(jù)拼音寫生字,詞語解釋,根據(jù)課文解答有關問題。一次考試前閆老師問我能考多少分,我有些驕傲地信口就說“95分以上”。閆老師為了教育我,不讓我驕傲,多出了一個題目——對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大地回春綠”,其它問題三下五除二我就做完了,對對聯(lián)時我卻抓耳撓腮,百思不得其解,絞盡腦汁最后對了個“藍天飄云彩”,自己當時也覺得太直白、太土、沒什么意義,不過只能這樣交卷了??荚嚪謹?shù)可想而知,只考了86分,最佳答案我至今還記得:“人心向黨紅”。——這便打消了我驕傲的學習態(tài)度。——作為教師首先應該結合自身的工作特點,以高尚的品格和過硬的素質去感染學生,征服學生。在教育過程中,教師不應是“獨奏者”而應是“伴奏者”,舞臺的中心應該是學生,教師的任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不是學生的“監(jiān)督者”。傳統(tǒng)的權威型、嚴師型的師生關系所生發(fā)出來的崇拜心理,已成為阻礙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未來學習與生存的瓶頸、桎梏。因此,我們的時代也呼喚著一種能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新型的師生關系即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師生心理相容,心靈互相接納,形成師生至愛的、真摯的情感關系。它的宗旨是本著學生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fā)展。
二、愛是教育的前提,了解學生是教育的基礎
和諧的師生關系還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動機。小學生對于家長的愛,認為是天然的,不覺新奇。而對于教師的愛,感覺是一種榮幸,把它作為一種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力量。學生都喜歡上自己喜愛或崇拜的教師的課,而不喜歡上不尊重自己的教師的課,學生愿意為他們所喜歡的教師而努力學習。老師真心關愛學生,會使學生油然而生對老師的敬意,從而喜歡老師。這樣,學生就會喜歡你所教的課程,樂意接受你的教育,聽取你的教誨。否則,你可能事倍功半,達不到教學的目的。課外,我們教師要經(jīng)常跟學生在一起談心、聊天,為他們解決一些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使他們感覺老師是可以親近的,老師也是他們的朋友。課余時間我常常與學生打成一片,不斷與學生坐下來聊天,學生也愛圍在我的周圍說說笑笑,有一次我與學生課間談到古詩背誦時,我提到“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蔽夜室馔A送?,試圖讓學生說出后兩句,這時,我的學生胡逢春對我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對嗎?爹!”……脫口叫老師“爹”——這說明學生的心和我貼在一起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熱愛學生,尊重信任學生,師生間保持著親密和諧的人際關系,學生就會自尊自信,心情輕松愉快,心理也能得到健康發(fā)展。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善于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學生的長處。只有受到尊重的人,才能真正學會自尊與尊重他人,相互尊重是師生關系走向和諧的第一步,所以我們要尊重每一個學生。新課標強調(diào),尊重學生同時意味著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學生作為有血有肉、有生命尊嚴、有思想感情的教育主體,同樣希望得到社會、家庭、教師的尊重。俗語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苯處熞獜淖鹬孛恳晃粚W生出發(fā),盡可能地采用一切有效的方式,肯定、贊賞每一位學生的優(yōu)點,從而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教師往往受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的影響,容易形成盲目自尊,采用“長者”的姿態(tài),無視學生的人格,對學生進行壓服,這必然會在師生之間出現(xiàn)對立的現(xiàn)象,導致心理隔閡,引起學生嚴重的逆反心理,從而增強拒絕接受教育的“抗藥性”。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關愛好每一類的學生。
和諧的師生關系中,學生與教師在感情上具有依附性,也就是教師是學生所追隨和效法的人物,而當學生認為他所效法和追隨的教師能給與他贊許和關心,是莫大的寵愛和鼓舞。因此,它會有意識的使自己的行為、學習符合教師的要求和期望,借此獲得并保持教師的贊許和關心?!捌じ瘳斃绦北豢偨Y為: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它留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信任、贊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持,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并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以避免對方失望,從而維持這種社會支持的連續(xù)性。
學生畢竟還是未成年人,有些是非、曲直的問題還不能完全分清,因此免不了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這就需要教師有一顆寬容之心,能容納學生所犯錯誤。同時,教師還要學會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不要因為學生犯了一點錯誤而枉加指責,做出一些傷害學生自尊心的事情。因為那樣做的話,只會傷害師生的感情,達不到教育的目的。但寬容并不等于不要批評學生,學生犯了錯誤也應該批評。奧斯特洛夫斯基曾經(jīng)說過:“批評,這是正常的血液循環(huán),沒有它就不免有停滯和生病現(xiàn)象?!钡⒁獾氖恰傲妓幬幢匾嗫凇保⒁馀u的口吻與方式。比如批評學生盡量避免在公共場合進行。
總之,我們教師要多關注學生,尊重學生的差異。把“愛”傾注到學生身上,以深情的愛、無私的愛,幫助、教育、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我相信,只要我們重視“愛”的教育,把“愛”當成我們的教育品格,就一定能與學生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