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敏靜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教師講授和傳授,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僅限于教師和書本,使教學具有局限性和乏味性。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我們早已經入了“微”時代,“微課”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與方式,也逐漸在教學中暫露頭角。
微課的開發(fā)與應用能夠把學生領到一個全新的教學領域,使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更具情景化、活動化和生活化。微課以其資源容量小、教學時間短、教學主題明確,內容濃縮,且有多種支撐設備,易操作、易傳播等優(yōu)勢,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滿足其個性化發(fā)展,實現(xiàn)課外延伸,優(yōu)化教學效果,對煥發(fā)課堂的魅力,提高教與學的有效性,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下面,筆者就相關的課堂教學為例,談談如何巧借微課之風,煥發(fā)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魅力。
一、注重體驗,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才能煥發(fā)出強烈的求知欲。微課集聲音、圖像、動畫于一體,能很好地再現(xiàn)、突出生活情境,全面調動學生的視覺感觀,激發(fā)學生濃烈的學習興趣,有效化解學習疲倦,提升學習效率。
例如,以《珍愛共同家園》教學為例,在設計“微課”時,筆者先用數據說出我市每日生產500多噸的垃圾,并引出一系列環(huán)境問題,大氣污染、酸雨、土地荒漠化等,形勢相當嚴峻。隨后,以倫敦霧霾事件,引發(fā)學生思考,說明經濟發(fā)展,絕不能以破壞、犧牲環(huán)境為代價。最后,讓學生思考在實際生活中如何為建設美好家園做貢獻。
這些素材,在生活中并不陌生,所以在觀看的過程中學生熱情很高,并深有感觸。這樣的“微視頻”不僅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生活化的學習情境,拉近了學生與教材間的距離,同時也能大大地激發(fā)學習興趣,為新課的學習提供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支撐材料,使學生在“微課”的學習中對“珍愛共同家園”的知識點掌握得更好,并在生活中自覺踐行。
二、激發(fā)思維,引發(fā)課堂探究
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yǎng)密不可分,不能僅局限于知識積累,更應注重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但思維是通過一系列復雜的認知操作來實現(xiàn)的,是對外界輸入的信息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和概括的過程。一味地按照傳統(tǒng)教學“師講生聽”的模式,學生的學習和思維素養(yǎng)難得以提升。
因此,筆者嘗試在教學中以“微課”引導學生培養(yǎng)自身的思維素養(yǎng)。如在“互聯(lián)網+”時代,網絡極大地影響了我們的學習與生活。但初中生思想還不夠成熟,抵制誘惑的意志力不夠強,不能很好地明辨是非,合理使用網絡。因此,在學習《網絡交友新空間》時,筆者精心設計了一節(jié)“微課”,結合圖片、實例等,介紹網絡的利與弊,突出網絡虛擬性、間接性和隱蔽性等特點,最后通過動畫歌曲解說如何做到文明上網。
通過以上微課的教學,讓學生學會對網絡進行客觀地分析、評價和有效選擇,并且學會知識的遷移。學習是一個思維的加工過程,我們要懂得引導學生去思考,訓練學生的思維過程,而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
三、擇優(yōu)而用,釋解知識疑難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涉及的知識點很多,有些內容相對抽象,僅憑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很難讓學生對知識理解透徹。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突破重難點,對提高教學效率,順利達成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的科學素養(yǎng),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例如,在講授《法律為我們護航》一課時,教材要求學生掌握“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四位一體,構筑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四道防線?!蹦侨绾螀^(qū)分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呢?七年級學生以其粗淺的知識儲備,是很難突破這個難點的。對此,筆者制作了微課《對未成年人“四大保護”的區(qū)分》,“以案說法”講述了7歲小陳的一系列經歷,從四大保護實施的主體、職責來區(qū)分對未成年人實施的保護。隨后,通過近幾年中考真題的訓練和分析來突破該知識難點,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四大保護”的區(qū)分方法。更為重要的是,要懂得四大保護對自身的重要作用,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非法侵害時,應勇于并善于拿起法律武器,促進自身健康成長。
四、靈活方便,實現(xiàn)分層優(yōu)化
眾所周知,學生在課堂學習的時間和知識是有限的。而微信短小精悍、靈活方便,加之其有多種支撐設備,易于操作和傳播。因此,我們制作的微課,不僅可以用于課堂教學,還可以用于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比如,我在教學前,把預先搜集或錄制的微課,發(fā)放到班級的QQ群或者微信群里,不少學生提前觀看微課,對新課進行預習和自學,明確了自己的學習難點,為課堂上的合作與討論做好了鋪墊。再如,班里的某些學困生,理解能力較差,老師的一次講解、學生的一次幫助,難以解決他們的學習困惑。但微課就很好地幫助他們解決了難題。在課后,他們可以利用電腦或者手機反復地觀看對重難點講解的微課,直到徹底弄懂為止。
可見,微課可以豐富和拓展學生的學習資源,當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它就像是學生的“私人教師”,隨時進行“一對一”的教學輔導,直到學生解決自主學習中所遇到的難題,真正實現(xiàn)因材施教。
總而言之,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和方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作用顯而易見。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盡可能在課堂中科學合理地運用微課,使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更加靈活多樣,更具趣味性和有效性,從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的活動中,在參與中豐富知識、在合作中加深理解、在探究中促進升華,使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借“微課”之風,煥發(fā)出別具一格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