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 曹寧
摘 要: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引發(fā)了信息大爆炸與互聯(lián)網經濟的興起。由于信息不對稱產生,大學生被詐騙的事情屢屢發(fā)生。本文以上海臨港大學城五所高校為調查對象,運用SPSS軟件進行回歸分析,探討信息不對稱下高校大學生陷入詐騙陷阱的成因,并針對性提出防詐騙后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信息不對稱;高校大學生;網絡詐騙;防詐騙對策;實證分析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A
1.引言
在第三次產業(yè)革命后,信息經濟發(fā)展興起。但在市場中,由于各類型的人員對同類信息掌握的差異性,信息不對稱這一現象產生。學者們【1】研究發(fā)現,信息不對稱是市場經濟的弊病,為犯罪分子進行網絡詐騙提供了環(huán)境和土壤。
本文針對這一現象,基于上海臨港大學城五所高校的大學生的168份調研數據運用了SPSS軟件對高校大學生陷入網絡詐騙的成因進行了回歸分析,并針對性地提出了信息不對稱下防范高校大學生詐騙的措施,以期能為構建和諧校園環(huán)境提供有益的參考建議。
2.高校大學生陷入網絡詐騙案件的特點
2.1詐騙目標具體
在詐騙犯罪中,詐騙分子會事先收集有關被騙大學生的詳細信息,以保證對受害人有一定了解,并對于案件發(fā)展具有一定控制。然后,在犯罪過程中為了完成既定的任務,進行有預謀的行為,結合事先收集好的信息和排練好的話術,讓受害人信以為真,難逃陷阱。
2.2詐騙流程緊迫
在利用信息不對稱進行詐騙的過程中,時效性是詐騙能否成功的關鍵。如果在詐騙過程中的詐騙信息在傳遞給詐騙對象時發(fā)生了滯緩,這就很有可能會造成詐騙對象有時間思考或求證。而能否在規(guī)劃時間里,利用其的急迫心理和信息不對稱性實施詐騙,是詐騙中緊要的一步。
2.3詐騙成本低廉
在互聯(lián)網時代,很多時候實施網絡詐騙的只需要一部手機一臺電腦,再加上技術的利用,就能奪取別人的私密信息,進行精準詐騙。而信息傳播速度極快且范圍廣則特點使犯罪者進行詐騙時如虎添翼。詐騙信息隨處可見,令人難逃陷阱。
3高校大學生被網絡詐騙的成因分析
3.1樣本與數據搜集
為了掌握在校大學生對信息不對稱網絡詐騙關系的了解,本文以上海臨港大學城五所高校的在校大學生作為調查對象,項目組共發(fā)放調查問卷200份,回收180份,剔除掉填寫不完整的問卷,獲得有效問卷168份,有效回收率為84%。
3.2數據分析與結果
本文基于調查數據,使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回歸分析,通過對樣本數據分析,本文可以獲得以下統(tǒng)計模型。
y=0.403x1+0.190x2+0.276x3
從模型中可知,造成大學生被詐騙的成因有三大類,其中X1代表的是自身原因,該因子對詐騙影響的系數為0.403。X2代表的是社會,該因子對詐騙影響的系數為0.190。X3代表的是社會原因,該因子對詐騙影響的系數為0.276。按標準化回歸系數的絕對值大小排序為:|β2|<|β3|<|β1|,可見,在三個變量中,自身原因是預測被詐騙結果的最重要變量,學校次之,社會原因是影響最小的變量。
a.因變量:詐騙結果
3.3高校大學生個人原因
首先是安全意識較差,在大部分大學生心中,對網絡詐騙的防范意識差,從而掉以輕心,全然不知危險就在自己身邊。其次是認知單純,分辨能力差。據調查,息事寧人和默默忍受是1\3以上的大學生在遭受詐騙后反應。很大部分以為網絡詐騙僅僅只是針對個人,忘記的對集體和社會的危害性。沒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也是一大原因。因為他們還未全面接觸社會,沒有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若虛榮心,功利心作祟,往往難逃誘惑。
3.4學校和社會等外部原因
信息不對稱是詐騙犯罪的廣泛現象,任何關于網絡的詐騙犯罪都絕對有著信息不對稱的特點。在詐騙實施雙方之間,犯罪人是處于理智的那一方,他知道如何使自己的優(yōu)勢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利用適當的工具、方式把信息傳達給受害者,然后對受害者進行特定的調查和篩選。但這對于詐騙對象來說是不知情的。所以,自詐騙行為開始,受害人與犯罪人就是信息不對稱的。然而詐騙犯罪的過程就是零和博弈的過程,犯罪的互動,就是一場簡單的博弈,受害人處于被動。由于犯罪者先擁有一定量的信息并且極力掩蓋信息,加大受害者收集信息的難度,加上個體處理信息的能力不同等因素,致使了行騙過程中詐騙雙方在博弈過程中處于不對稱的狀態(tài),從而犯罪者成功實施詐騙行為的概率更大,成果更易產生。
4防范高校大學生陷入網絡詐騙的對策
4.1個人層面:提高安全意識,防止信息外泄
被騙對象作為被動的一方,首先應強化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身安全意識。遭受詐騙后要大膽揭露,給詐騙對象產生約束作用。同時也應提高自身收集信息和保護自身信息的能力,建立一套符合自身特點的信息收集體系,及時、全面地獲取并利用所掌握的信息,縮小信息劣勢,不被情緒的表面現象所迷惑,冷靜分析,全面思考。
4.2學校層面:加強安全教育,開展相關活動
學校作為學生的第二個家,應該幫助在校的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加強學生對于防詐騙方面知識教育。例如在校園中開展“防詐騙周”、“防詐騙講座”等活動,使同學們認清網絡詐騙犯罪的嚴重危害性,及時識別詐騙犯罪技巧。對被詐騙學生的增強心理疏導,引導其更快的從困境中走出來,總結經驗教訓,減少下一次落入陷阱的可能性。
4.3社會層面:健全法制,從嚴處理
司法在預防和懲罰詐騙犯罪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從源頭出發(fā),應該健全自身的法制來維護詐騙對象的合法權益,嚴厲打擊詐騙行為。而官方宣傳平臺應準確及時的向社會公眾披露有關犯罪詐騙的相關信息,減少公眾對于詐騙信息的陌生性和降低民眾在信息不對稱的不利地位。
參考文獻
[1]馬平.網絡詐騙犯罪及其遏制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9(25):195-199.
[2]郭曉瑩.高職院校學生網絡詐騙預防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08):119-120.
[3]徐欣怡.思政教育視域下高校網絡詐騙防范研究——基于東華大學2016—2018年的案例分析[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9(02):139-144.
[4]呂昌民,張雪萍,周娜.高校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類型及防控對策研究——以山東省安保協(xié)會泰安片區(qū)17所高校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9(05):40-42.
[5]張婷凱.高職院校網絡詐騙的防范及對策研究——以內蒙古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9(03):247.
基金項目:
2018年上海高校教師培養(yǎng)計劃(A1-0217-19-001-14);上海電機學院教研教改項目(A1-0288-19-027-078);上海市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項目(B1-0224-19-004-094)
作者簡介:曹寧(1982—),女,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網絡治理與創(chuàng)新管理。
劉瑞(1999.7.6),女,經濟金融系大三學生,研究網絡治理;通訊作者: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