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瑋
現階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大力推進實施,針對幼兒進行的教學活動也出現了相應的變化,這種變化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方面,即幼兒教師的責任更加偏向于挖掘孩子們的各項潛力、鍛煉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素質與能力,而不僅限于某一知識或技能的傳授?;诖耍變航處熛惹斑\用的很多教學手段也都失去了一定效用,因此他們開始注意到區(qū)域活動這一幼兒培養(yǎng)途徑,并嘗試將其運用到平時具體教學活動當中,但也出現了種種問題,如活動開展方式不科學,使得活動流于形式;教師對幼兒主體有所忽視,降低了育人活動的效率等等。
鑒于此,在平時學前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就需要對區(qū)域活動進行全面的了解探索,從而切實把握其特點,尋找到最佳的教學實施手段,給予幼兒良好的學習鍛煉機會,促進其綜合進步成長。
一、幼兒區(qū)域活動開展意義
在學前教育教學過程中引入區(qū)域活動是一種科學選擇,原因在于其在育人方面所體現出的意義與價值是巨大的。其一,新課標著重強調了幼兒主體性,而幼兒區(qū)域活動的開展更多地以幼兒為主來完成各項學習任務,教師只從旁指導和協(xié)助,可以在順應新課標教學理念的同時充分發(fā)揮幼兒主體作用,促進兒童自主學習能力等綜合素質迅速發(fā)展。其二,幼兒區(qū)域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出一個更加積極活躍的學習成長氛圍,還可以為孩子們提供一個與他人密切交流的機會,在共同學習進步的過程中增加與人相處的經驗,益于集體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與增強,這對于他們將來在社會中發(fā)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三,幼兒區(qū)域活動是一種開放性的教學方式。即在相關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只規(guī)定大的方向與原則,具體過程則由兒童把握,這樣他們就有了極為寬容的學習發(fā)展空間,自然而然地就會將自身潛在的個性、興趣、潛能等展現出來,給了教師全面了解兒童的機會。基于此,幼兒教師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探索實施相應的教學策略,提高幼兒培養(yǎng)的針對性,滿足每一個幼兒的個性發(fā)展,促進其迅速發(fā)展進步。
二、幼兒區(qū)域活動開展優(yōu)質策略
在綜合分析了解區(qū)域活動這一幼兒培育方式的基礎上,幼兒教師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借助何種具體實施方法發(fā)揮預想價值,由此,一定的總結反思就成為必要工作,益于多樣、科學、優(yōu)質區(qū)域活動開展策略的形成與實施。以下,我從四個方面入手對相關策略手段進行詳細闡述。
(一)合理設計活動空間,增強幼兒探索學習的積極性
幼兒區(qū)域活動通常需要在一定的空間中進行,而要想大大提升活動教學的效率,幼兒教師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對區(qū)域活動的空間大小、布置等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益于幼兒在其中體驗到學習的輕松與快樂,進而增強學習積極性,助力其穩(wěn)步成長發(fā)展。例如,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就在教室開辟出了一定的空間區(qū)域,以供孩子們進行各種學習活動,這一空間的大小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我會隨時根據不同的活動規(guī)模適當調整其大小,便于幼兒更加高效地吸收相關知識。此外,基于不同的活動主題,我也會隨時改變活動空間的布置,如在以“我愛我家”等為主題進行動物角色扮演活動的時候,我就在教室墻壁上貼了諸如小貓、猴子、白兔等動物的圖片,與此同時還設計了許多表現家人互愛主題的漫畫及標語,并張貼在活動空間里,以對幼兒進行熏陶感染。通過上述區(qū)域活動空間設計布置手段,幼兒不僅對相關學習內容有了更加形象的理解,而且能夠在教師引導下更加便利地展開學習活動,孩子們探索學習的積極性得以逐步增強,益于持續(xù)進步。
(二)豐富區(qū)域投放材料,滿足幼兒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在幼兒區(qū)域活動開展過程中,材料的投放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基于這些材料,幼兒教師才能夠帶領孩子們切實展開相關教學活動,以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但是教師需要認識到一點,即材料投放不能隨意而為,要基于對孩子們的了解投放豐富多樣的活動材料,盡可能滿足每個孩子個性化的學習需求,順利完成幼兒教學任務。例如,在以“金色的秋天”為主題開展繪畫區(qū)域教學活動的時候,我首先對幼兒每一個人的色彩感知能力、繪畫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等進行了了解分析,接著在投放活動材料時據此進行了科學選擇。如,我發(fā)現有的孩子繪畫能力只停留在色彩感知層面,于是我就為他們提供了一些提前畫好的輪廓圖以及彩筆,他們只需涂顏色即可;有的孩子想象、聯想能力較好,于是我就為他們提供了一些掛滿果實的樹木、房子、動物等模型,鼓勵孩子們據此在腦海中形成畫面,并嘗試用彩筆將其畫在紙張上;還有的孩子可能模仿能力較好些,于是我就通過計算機等多媒體設備為孩子們展示了一幅幅秋景圖,要求孩子模仿繪畫等等。借助上述系列不同材料,幼兒幾乎都可以展開個性化繪畫學習活動,提高了成長效率。
(三)科學定位教師責任,提高幼兒活動開展指導效率
幼兒區(qū)域活動的主體通常都是兒童,教師只有切實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才能夠順利達成既定教學目標。但在此過程中,幼兒教師也需要明確自己的位置與責任,既不能過分干預幼兒學習活動,也不能放任自流,而要在適當范圍內規(guī)勸幫助幼兒,大大提高幼兒活動開展指導效率,增加育人成功可能性。
例如,在以“設計邀請卡”為主題開展幼兒區(qū)域活動的時候,我就在其中恰當地發(fā)揮了自己的引導作用。首先,我借助多媒體畫面展示向孩子們介紹了生日宴會、聚會游玩等邀請卡的設計注意事項以及具體制作方法與步驟,之后我就為他們提供了畫板、白紙以及彩筆等活動所用材料,鼓勵孩子們自己動腦想象、聯想設計,親自動手繪畫、書寫邀請詞等等。在此制作過程中,我并沒有對幼兒的具體設計制作行為進行過分干預,而是留給了他們充足的自主發(fā)揮空間,這不僅有益于幼兒各項潛力的挖掘與培養(yǎng),同時也可以使得他們在相對自由的環(huán)境中感受到在活動中學習的樂趣,增強了積極性。與此同時,在孩子們遇到難題或其他不利于學習的情況時,我及時給予了科學指引,不僅有益于他們順利進行學習活動,還增加了孩子對我的信賴感。在以上區(qū)域活動開展過程中,我準確定位自己展開了教學活動,因此指導效率顯著提升,益于幼兒素質提升。
(四)鼓勵家長參與助教,強化區(qū)域活動對幼兒的培育效果
對于幼兒時期的孩子來說,教師的教育影響作用固然重要,但是其家長的影響力量更不容小覷,且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開展幼兒區(qū)域活動的時候,幼兒教師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定期要求家長擔任助教,教師和家長雙方互相積極配合,形成強大合力,能有效強化區(qū)域活動育人科學效果,促進孩子發(fā)展。
例如,在以“農場里的小動物”為主題開展語言鍛煉表演區(qū)域活動的時候,我就將每一個兒童的家長都邀請到了學校,大家一起進行相關教學活動。具體而言,我首先依據孩子們的實際情況將他們劃分成了不同的小組,然后要求各小組幼兒及家長基于已知動物形象共同商討表演主題、情境對話、表演動作和表情等等,當然,無論怎樣的表演活動都要以孩子為主體。經過討論及練習環(huán)節(jié)之后,各小組輪流上臺表演,在此過程中,家長的加入使得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明顯提升,思維也更加活躍,因此在語言表達方面也更加積極,預想教學效果得以實現強化。此外,幼兒與家長的感情也比先前更加緊密,學習興致更高,益于孩子持續(xù)學習進步。
總之,在針對幼兒開展的區(qū)域活動過程中,具體實施手段的科學有效性通常決定著最終的培養(yǎng)效果,因此,每一個幼兒教師都需要就此持續(xù)進行恰當的研究、探尋活動,增加活動指導行為的科學性,為孩子成長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學習發(fā)展環(huán)境。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