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夢蝶
摘要:孫中山作為我國民主革命的領導者,根據革命實踐經驗總結,形成了“以黨治國”的思想。“以黨治國”思想推動了近代中國民主政治的發(fā)展,對國共兩黨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對于當代中國共產黨黨建工作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仍具有重要的現實啟示。
關鍵詞:以黨治國;孫中山;當代啟示
孫中山是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一生致力于民主革命的事業(yè)。孫中山的以黨治國思想是“二次革命”失敗后在蘇俄革命成功的啟發(fā)下提出的一套治黨、治國、治軍理論。以黨建國是以黨治國的前提,主義治國是以黨治國的核心,黨在國上是以黨治國運作基本原則,黨統(tǒng)軍隊則是以黨治國的強有力保障,經過以黨治國階段最終要走向政黨政治。然而,孫中山的以黨治國思想也同時帶有理論構想缺陷與制度設計的疏漏、過分的強調黨權和直接黨治、對人民群眾持懷疑和否定態(tài)度等局限性。對于堅持黨的領導、正確處理黨政關系和黨法關系、處理黨與人民關系等當今中國共產黨黨建工作和中國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仍具有重要的現實啟示。
一、堅持黨的領導是取得建設和改革事業(yè)勝利的根本保證
在孫中山以黨治國思想的設計當中,始終堅持以“黨”為中心,黨是實現民族、民權、民生的領導和核心力量,黨不僅要建國,還要領導政府和國家機構的建設,引導憲法和民主政治創(chuàng)建等等。這對中國共產黨治黨、治國、治軍具有重要的現實啟示意義。在積極穩(wěn)妥推進和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過程當中,必須繼續(xù)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是充分發(fā)揮黨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的內在要求,是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現實需要。堅持黨的領導,要注重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zhí)政方式,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發(fā)揮制度的保證作用,實現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規(guī)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發(fā)展。
二、堅定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是堅持黨的領導的首要前提
孫中山曾說國民黨“是故民國之主人者,實等于初生之嬰兒耳,革命者即產此嬰兒之母也。既產之矣,則當保養(yǎng)之,教育之,方盡革命之責也”。他沒有認識到人民群眾的力量,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看低了人民群眾的能力,這是導致新民主主義運動失敗的重要原因。黨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取得人民的支持。因此,堅持黨的領導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個首要前提,這樣黨的領導才能不偏不倚,堅守初心。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偉業(yè)。
三、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
孫中山以黨治國思想主張實行“主義”治國。主義就是指一個政黨的政治綱領和行動指南,對于國民黨來說即是三民主義,對于中共產黨來說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孫中山認為全黨黨員都應當汲取三民主義的精髓,并將其宣傳至全國,使全國人民都信服。孫中山通過“主義”治國思想整合社會革命力量,為中國民族民主革命事業(yè)奮斗,這些都可以作為有益經驗借鑒。要想真正實現以黨治理國家,必須堅持貫徹黨的宗旨,將黨的思想方針加以宣傳,調動起人們群眾的價值認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社會思想結構日益多元化,社會價值體系出現異化。因此我們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以更好地整合社會意識形態(tài),為實現偉大中國夢而努力。
四、正確處理黨政關系是繼續(xù)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以黨治國思想開創(chuàng)了高度集權的黨國體制。一元化的執(zhí)政黨凌駕于國家政權機關之上,國家和政府儼然成為政黨的下屬機構和工具,權力高度集中,民主集中制流于形式,“以黨代政”、“黨政不分”、“黨在法上”。這為今天處于執(zhí)政地位的中國共產黨提供了反面的教訓。黨政關系處理的不好,社會就會停滯不前,民主事業(yè)就會遭受損失。作為執(zhí)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必須正確處理好黨政關系,將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以德治國相結合,建設法治國家,厘清黨的領導與以黨治國的界限,擺正黨與法的關系。黨的十九大以來,在全面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和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進程中,我們要更加注重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zhí)政方式,完善黨和國家領導體制,以更好地正確處理黨政關系。
五、貫徹黨的強軍思想是實現新時代強軍目標的首要任務
孫中山在革命早期沒有意識到革命軍隊對于政黨的重要性,在一次次失敗的實踐中認識到了黨軍對革命成功的意義,從而開始著手建立一支由國民黨領導的軍隊。孫中山指出:“只有革命黨的奮斗,沒有革命軍的奮斗,我們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岸韲锩h能以一百英里之地,應十八面之敵,三數年間,卒將內亂外患次第戡定者,因軍隊全屬黨人故也?!睂O中山參照蘇聯“以黨建校,以校領軍”的模式,創(chuàng)立了國民黨黨軍,同時還非常重視軍事教育與政治教育并重的教學培養(yǎng)方式,培養(yǎng)的新式軍事人才不僅具很強的戰(zhàn)斗力和凝聚力,還具有堅定的政治性和革命性。十九大以來,我國國防和軍隊的建設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國家安全環(huán)境的深刻變化,面對新時代強軍的要求,必需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加強軍隊黨的建設,讓紅色基因教育深入部隊,“培養(yǎng)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評的的新時代革命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