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湘平
摘要:清代劇作家洪昇創(chuàng)作的傳奇《長生殿》共五十出,上演了唐明皇與楊貴妃之間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全劇主要分為上下兩部分,而下半部分作者采用浪漫主義的手法分別從天上和人間兩個時空來互訴二人對對方的思念之情,籠罩在悲情、虛幻的色彩之中。本文針對《長生殿》的下半部分楊玉環(huán)與李隆基的情緒變化以及對楊玉環(huán)與《后紅樓夢》中林黛玉的再生方式進行了簡要的對比,從而更加深入了解二人的愛情世界。
關(guān)鍵詞:長生殿;下半部分;情緒;重生方式
馬嵬兵變,楊玉環(huán)被逼自盡,兩人從此陰陽相隔。李隆基與楊玉環(huán)二人纏綿悱惻的皇家愛情經(jīng)歷了三分三合后在人間遭到了毀滅,這是兩人的愛情與政治發(fā)生強烈矛盾的必然結(jié)果。然而兩人的愛情卻并有停止,由人間延續(xù)到了天上,劇情也因此進入到了一個充滿著悲情虛幻的境界。
“科介”即舞臺提示,是對戲曲中人物的主要動作、表情和舞臺效果的簡要說明。根據(jù)其附錄“讀書常識”一章中,對“介”的解釋,介:戲曲術(shù)語,南戲,傳奇劇本里關(guān)于動作、表情、效果等的舞臺提示。如坐、見面、笑、悲傷、及風起,鳥驚等,劇本里分別寫作:“坐介”“見介”“笑介”“作悲介”“風起介”“鳥聲驚介”等,與元雜劇劇本中的“科”相同。有了科介的使用,讀者們就能清楚的了解劇中人物唱詞時的表情變化,喜怒哀樂和情緒的高低起伏[1]。通過數(shù)據(jù)的分析與統(tǒng)計,《長生殿》的下半部分,凡是有生或旦來唱的部分,就會出現(xiàn)“悲”“哭”“泣”或者“淚”這幾種科介。經(jīng)過筆者的統(tǒng)計,這四種代表人悲痛情緒的科介在下半部分劇情中共出現(xiàn)60次,其具體的分布情況為:“悲介”共出現(xiàn)14次,其中“旦”有12次,分布在冥追、情悔、尸解、補恨中,“生”有2次,分布哭像、雨夢中;“哭介”共出現(xiàn)24次,其中“生”20次,分布在哭像、改葬、雨夢、得信、重圓中,“旦”4次,分布在情悔、尸解、補恨中;“泣介”共出現(xiàn)7次,其中“旦”5次,分布在冥追、尸解、寄情中,“生”2次,分布在見月、得信中;“淚介”共出現(xiàn)15次,其中“生8次,出現(xiàn)在獻飯、聞鈴、改葬、雨夢中,“旦”7次,分布在情悔、尸解、仙憶、補恨、寄情。
悲、泣、淚、哭這幾個詞都是人在傷心痛苦情況下的表現(xiàn),根據(jù)其分布的情況可歸納出下半部分的楊玉環(huán)和李隆基都處于悲涼和凄苦的情緒狀況中,同時也夾雜著悔恨交加的情緒。給下半部分蒙上了一層憂愁的色彩。
首先先通過總結(jié)李隆基“悲”“哭”“泣”“淚”的原因,來分析《長生殿》下半部分他的情緒狀況。第二十六折獻飯,這一折李隆基共有三次“淚”。第一次“淚”:因恨自己貴為一朝天子,面對六軍的逼迫,卻無計可施,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心愛的人獨自奔赴黃泉而流淚。第二次“淚”,因之前在宮中享盡天下的美食,如今卻只能靠野老送的飯來勉強充饑,這鮮明的對比,使得心中充滿著凄涼,這是為自己如今的逃亡的處境而落淚。第三次“淚”:回想忠臣姚崇、宋璟二人為相在世,國泰民安的情景,感懷如今滿朝的臣宰不如一個野老敢于直指“逆藩奸相”而流淚。這一折總結(jié)起來這三次淚分別是為楊玉環(huán)、為自己和為國家而流淚。這也證明了李隆基在馬嵬兵變后,在逃亡的途中所牽掛的三個方面。到第二十九聞鈴這一折,有一次“淚”,這一次是因自己獨自逃亡,而撇下了愛妃,回想曾經(jīng)二人“坐則并幾,行則隨肩”的情景,如今只剩孤單凄苦的自己而落淚。
而通過上表數(shù)據(jù)的分析發(fā)現(xiàn),第三十二折哭像和第四十五出改葬是李隆基情情緒最為激動的兩折。哭像一折,唐明皇有一次“悲”十次“哭”,這在《長生殿》下半部分中,他面對楊玉環(huán)的像,悲傷心痛的情緒可謂是達到了一個頂點,恨自己在面對危機的情況下“全無主張”,恨自己沒能救到自己的愛妃。悔自己沒有奮起反抗,放手一搏,留有“未必他直犯君王”的幻想。因自己雖安然無恙,而與妃子卻陰陽相隔而哭;是刻香檀做成的像,而不是血肉之軀而哭;因想起二人當初的誓言而哭。這悔恨交加,心痛悲傷的情緒在面對楊貴妃的像,如火山爆發(fā)噴泄而出。在改葬一折中,四次“哭”,一次“淚”,他看到自己心愛的妃子的埋葬之處“蔓草春深,悲風日薄”的情景而哭,由香囊又想起當日楊玉環(huán)生辰之時,楊玉環(huán)妙曼的舞姿而哭等等,這一次又一次的哭,證明楊玉環(huán)在他心中地位之高,所有關(guān)楊玉環(huán)一切的事物都是李隆基悲傷的原因。
到第四十五折雨夢是李隆基情緒波瀾起伏的一折,首先是聽雨聲更添心中的悲愁,而后進入了夢境,夢中被告知楊貴妃沒有死,而且就在驛中,想到能見到自己的愛妃,驚喜之際留下了高興的淚水,這是第一次因高興而落淚,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尋找愛妃卻受到陳元禮的阻攔,怒從心起,而后發(fā)現(xiàn)是夢一場,更添愁苦。進入了劇本的最后兩折得信和重圓,聽見道士說“遍泉碧落俱無有”最后希冀的破滅,痛徹心扉而作“驚哭介”。又重新看見釵盒想到了心愛的妃子而作“大哭介”。驚哭和大哭可見李隆基情緒之激動,心情如翻江倒海,經(jīng)歷大悲大哭。最終在最后一折中唐明皇見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愛妃,重逢后的喜悅之情讓他留下了高興的淚水。
其次,通過總結(jié)楊玉環(huán)“悲”“哭”“泣”“淚”的原因,來分析《長生殿》下半部分她的情緒狀況。二十七折冥追中,楊玉環(huán)因被逼自盡而泣;因看到這“冷土荒堆樹半棵”就是自己的死后凄涼的歸宿而泣;因看到釵盒想到與唐明皇之間的真情而泣。悲鬼魂哥哥楊國忠被牛頭捉拿;悲自己的葬生之地;悲不知自己是否與皇上相見之日。這三泣三悲,展現(xiàn)了作為死后作為的楊玉環(huán)的傷感與痛心。但此時的楊玉環(huán)還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有罪,只是看到哥哥楊國忠被牛頭夜叉帶走,下場凄慘而聯(lián)想到自身是否有罪。
而到了三十情悔這一折,楊玉環(huán)正式進入到了懺悔得情緒當中。但看楊玉環(huán)這一段唱詞“我楊玉環(huán),生遭慘毒,死包沉冤?;蛘吣芑谇绊?,得有超拔之日,也未可知。”且住,只想我在生所為,那一樁不是罪案。況且弟兄姊妹,狹勢弄權(quán),罪惡滔天,總皆由我,如何懺悔得盡!不免趁此星月之下,對天哀禱一番?!睉曰谑且驗橄胍谐沃?,但這段唱詞是楊玉環(huán)情緒的一個轉(zhuǎn)折點,反省了自己的罪過,同時表達了自己對唐明皇的真情,她唯一不悔的就是與唐明皇相愛[2]。到了尸解這折,作為鬼魂的楊玉環(huán)三次“悲介”、三次“哭介”兩次“淚介”表明楊玉環(huán)幽怨至極,重回故地,想起二人的恩愛點滴,看著這承載二人誓言的釵盒,再想到自己命喪馬嵬,悲從心來?!拔蚁肷苌疃?,死亦何悔。只是這一段情皆,未能終始。此心耿耿,萬劫難忘耳”她又一次表達了自己感情的忠貞,對真情的無怨無悔。
“補恨”“寄情”這兩折,楊玉環(huán)的身份已發(fā)生改變,不再是孤獨的幽魂一個,重回了班,在天上訴說著她對唐明皇的思念,她渴望成全,擔憂怕自己造成的罪孽深重,緣分還沒到,不能團圓,而傷心落淚。無論是作為鬼魂還是作為仙子,她從始至終并有怪罪過唐明皇沒有救她,愛上唐明皇是她做過的唯一不悔之事。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表中五種科介貫穿楊玉環(huán)與唐明皇情緒的始終,貫穿了二人由分到和的過程,這對于我們了解二人的心理狀況以及二人情感的變化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楊玉環(huán)與李隆基是歷史中的人物,一直是人們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題材,他們之間的愛情一直飽受爭議。而自《紅樓夢》問世以來,書中林黛玉與賈寶玉這對愛情故事一直被人們銘記心中,并為他們之間的愛情深感惋惜。在《長生殿》與《后紅樓夢》中作者采取了讓她們再生的方式的繼續(xù)他們之間的愛情佳話。再生,是對生命的一種肯定?!堕L生殿》與《后紅樓夢》中作者為了讓文中主人公的愛情能得到圓滿、都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讓女主人公再生,將二者進行簡要的分析與對比。本文將作品中兩位女主人公的再生方式進行了簡要的對比和分析。
文中他們的愛情得以繼續(xù)都有幫助者?!独デ烽L生殿與《紅樓夢》的第一部續(xù)書《后紅樓夢》這兩部作品都借助象征了中國愛情的重要人物,分別是牛郎織女,焦仲卿和劉蘭芝。牛郎織女最初見諸文字的在《詩經(jīng)·小雅·大東》曰:“維天有漢,監(jiān)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倍说膫髡f深深的滲透在我國文學作品當中,牛郎織女身上寄托了我們對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愿望[3]。特別是在《長生殿》中不僅是二人愛情的見證者,更是在二人的幫助下最終重逢。而焦仲卿與劉蘭芝是我國文學史上最長的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中的男女主人公,二人為了堅守自己的愛情最終雙雙殉情,其凄美的愛情無不令人惋惜。在《長生殿》與《后紅樓夢》中作者都將他們神話,對女主人公死后重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兩部作品當中。楊玉環(huán)與林黛玉死后魂魄被發(fā)現(xiàn)的方式是相同的。《長生殿》第三十三折神訴中,“吾乃天孫織女是也??棾商旖?,進呈上帝。行路中間,只見一道怨氣,直沖霄漢。不知下介是何地方”。而后從仙宮的口中知道了是楊玉環(huán)的魂魄。在《后紅樓夢》中第一回,掌管著天宮的劉蘭芝對曹雪芹進行了一番囑咐“從前我在離恨天望見一道怨氣,尋出根由,便知黛玉晴雯之死”。將這兩部進行對比,兩部作品都將女主人公死后設(shè)置成一道怨氣直沖云霄,并成功的吸引了織女和劉蘭芝的注意[4]。
兩部作品中令她們重生的方式是不一樣的?!逗蠹t樓夢》中林黛玉死后的魂魄被劉蘭芝發(fā)現(xiàn)后,經(jīng)過焦仲卿求準菩薩后,可以“補恨回陽”,并因有“練容金魚”的保護,真身未話,在等到特定的時刻就能醒過來。至此,林黛玉重回人間,繼續(xù)與賈寶玉之間的愛情糾葛。而在《長生殿》中,楊玉環(huán)是尸解登仙。《后漢書·方術(shù)列傳》載:“北海王和平,性好道術(shù),自以當仙。濟南孫邕少事之,從至京師,會和平病歿,邕因葬之東陶。有書百余卷,藥數(shù)囊,悉以送之。后弟子夏榮言其尸解,邕乃恨不取其寶書仙藥焉。唐代李賢等注云:“尸解者,言將登仙,假托為尸解以解化也?!钡澜陶J為道士得道后可遺棄肉體而仙去,或不留遺體,只假托一物(如衣、杖、劍)遺世而升天,謂之尸解[5]。楊玉環(huán)經(jīng)過尸解后登仙,在天上與李隆基重圓,繼續(xù)他們刻骨銘心的愛情。
參考文獻:
[1]明清傳奇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
[2]洪昇.長生殿[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3]毛詩正義詩正義卷十三[M].北京:中華書局,1980
[4]逍遙子.后紅樓夢[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
[5]范曄.后漢書卷八十二下[M].北京:中華書局,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