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連科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英語對于我國初中生有著越來越大的重要性。英語教學應該增加語言實踐的分量,使我國初中生獲得充分使用英語的實踐機會,掌握為交際運用英語的能力,提高國內英語教學質量。為達到“提高英語課堂有效教學”這一目的,應以活動教學為突破口,從組織活動入手,提高英語課堂有效性。因此,筆者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并結合實際出發(fā),探索提升初中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英語教學;課堂教學
一、優(yōu)化發(fā)展目標、完善教學方法與內容
第一、優(yōu)化有效化教學發(fā)展目標。要根據當地中學實際英語教學水平和學校實際情況來制定一個合理的教學發(fā)展目標。通過合理安排教學方法、調整教學活動,最終達到我們預期的教學目的。英語老師應該在班級中盡力了解每個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在照顧到個別同學的前提下,為全班的學習進度進行系統化的安排、確立階段目標。例如:可以讓同學們在紙上寫下一份自己寫的學習現狀與學習計劃,并將其上交給英語教師。英語教師在同學們計劃書的基礎上制定全班的階段教學計劃。這樣教師即可以快速制定出班級的教學計劃又可以快速的了解到班內每一位同學的學習情況,以便于為后期階段的針對性教學制定方案。這些教學目標與計劃的保障實施,是英語教學中能否完善和提高有效教學的重要保障。
第二、為有效化教學發(fā)展完善教學方法和內容。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英語對于我國初中生有著越來越大的重要性。作為一種新語言的學習,最好的辦法是進行語言交流。通過合理安排交流途徑可以有效豐富平時的教學內容。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已學過的重要知識。在平常教學中多鼓勵和支持學生間的相互交流、多去創(chuàng)造進行英語交流的情景設計,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語言鍛煉,提高當代初中生的自信心與語言運用能力。同時,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關注到班內每一位同學的情感變化,了解個別學生學習積極性底下的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
二、教學評價全面,強調過程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第一、教學評價要全面。評價學生不能以某一次考試成績的好壞來評價一個學生,應該從多方面綜合考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應該學會觀察學生的參與狀態(tài),了解學生課堂上的活躍程度,同時做好相應記錄,作為綜合記錄的基礎。其次應觀察學生的交流狀態(tài),學生是否有主動合作的意識、是否遵守活動規(guī)則、是否愿意傾聽理解被人的發(fā)言、是否自覺的與同學合作,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再者,應觀察班內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看學生是否勇于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是否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意見,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否有價值、是否有創(chuàng)新性。最后觀察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看學生是否有適度的愉悅感或緊張感,能否自我調控學習情緒等。
第二,在教學評價方面要注意個體差異。在某種程度上來講,評價的目的在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注意自己的發(fā)展以及學習的進步,進而去發(fā)現自己學習的潛力以及學習能力。但是由于每個學生的實際水平都各不相同,所以我們應該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學習評價。在對每個學生進行學習考察的時候,必須結合該學生的其他的方面,進而做出綜合性評價[4]。個體內差異的評價就是通過個體內的差異比較做出的評價。教師可以橫向比較學生的各科學習情況,了解每個學生在內容相關程度較高的學科中的學習情況,了解每個學生在學習中的認真以及努力程度,掌握學生的學習目標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的聯系程度,這些都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讓學生愛上學習,不斷的發(fā)展自身的潛能。例如,當成績較好的同學出現兩到三次成績下降時,需要及時地提醒;當成績比較差的同學成績出現小幅度進步時,反而應該及時的表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三、合理安排課堂活動,增強課堂趣味性
第一、設計交際活動,努力使教學過程交際化。首先,每日安排4-6人利用課前5-10分鐘時間,利用已學過的教材內容自編對話或故事,到講臺上表演。這樣每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增強他們的信心使他們認為自己可以成為熟練運用英語的成功者,能夠增加學生使用英語的機會增強學生學好英語的決心。其次,介紹新知識、新內容,并融入情景操練。運用不同方式,簡介、明快、生動有效地向同學展示新課堂的新內容。全班跟讀可增加學生信心但很難發(fā)現學生的錯誤,因此可半班同學提問半班同學回答、一組同學問一組同學答、一排同學問一排同學答,多表揚“少抓小錯,抓大放小”。只要學生九成內容答對就應該受到表揚,以增強學生自信心。
第二、適當運用比擬的手法,使課堂氛圍更加生動。例如,在講解“eye”這個單詞時,把“y”比作一個人的鼻子,將兩個“e”比作眼睛,眼睛長在鼻子的兩邊,兩個“e”也就自然而然的在“y”兩邊了。這樣既形象,又生動,學生方便記憶。教以“o”為結尾的名詞結尾時,可以說“有生命的活的時間長,無生命的活的時間短”。還可以告訴學生“英雄吃西紅柿,黑人吃土豆”這四個單詞詞尾加“es”,其余以“o”結尾的加“s”,這樣學生更加不易混淆。教學不應該拘泥于條條框框,而應該更加的風趣幽默,加深學生印象的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第三、巧妙運用比喻手法,使教學語言更加清新別致。在講動詞種類時,因為助動詞本身沒有什么含義,但又不可獨立作謂語,只有在肯定句變疑問句時才會用到。為了課堂的生動,可以把助動詞比作“助人為樂的學生”把實義動詞比作“別人”,把“肯定句變否定句、疑問句”比作“困難”,跟同學們講,遇到麻煩時要怎么辦?要找“樂于助人的同學”幫忙。利用這種教學語言學生可以更快速的融入課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利用“小組討論學習”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在英語課堂上利用“小組討論模式”學習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講閱讀題時,可以讓同學們以固定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每一個題為什么這么選,在文章的何處可以找到依據,討論結束后再由小組代表講給其他同學聽。長期的小組討論學習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自信心、促進同學間友情的發(fā)展與增強對班級的歸屬感。培養(yǎng)我國新一代少年的主人翁意識。
參考文獻
[1]董現亮.探究情景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7):152-153.
[2]王艷榮.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英語教師,2016,16(4):133-136.
[3]阮敏.基于精準教學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研究——以The Best Cities to Live in為例[J].英語教師,2017,17(11):84-87.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蒼南靈溪鎮(zhèn)南水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