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艷娟
摘 要:不難理解,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的質量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化學教學的整體效果。而從當前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探究性的實驗教學方法已經逐漸突顯出其應用價值。因此,筆者將以“鹽類的水解”這一實驗為例,談一談應該怎樣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組織開展探究性化學實驗。
關鍵詞:高中化學 探究性實驗 有效教學
新課標明確指出:“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要按照課程內容的安排,積極、充分地組織開展化學實驗活動”,并且重點強調:“化學實驗要組織多種形式的探究活動,使學生體會科學研究的過程”?;谶@一要求,探究性實驗的重要性逐漸突顯出來。毋庸置疑,借助探究性實驗,不但可以豐富課堂學習的形式,而且可以使學生經歷知識探索的全過程,從而在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對相關知識內容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對探究性實驗教學的理念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并根據其要求組織開展每一個實驗環(huán)節(jié)。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實驗教學的質量,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1.提出問題,啟發(fā)思考
在探究性實驗教學活動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要充分發(fā)揮出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自主性,這也是改變學生被動接受與機械理解等傳統學習方式的有效保障。而為了使學生的自主性能夠在實驗活動中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具體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在思考過程中激活學生的思維,進而為探究性實驗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
以“鹽類的水解”這一實驗為例,在正式開展實驗活動前,我對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了全面的分析,然后根據實驗目的等重點內容提出了以下問題:(1)從物質組成上來看,Na2CO3應該是一種鹽,但是這種物質的通俗稱呼卻是純堿,是否是因為Na2CO3的水溶液顯示的結果是堿性呢?如果換成其他種類的鹽,其水溶液又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呢?(2)物質水溶液的酸堿性是什么因素決定的?為什么這些因素可以使不同物質的水溶液呈現出不同的酸堿性呢?(3)為什么CH3COONa溶液和FeCl3溶液會呈現出不同的酸堿性呢?(4)在鹽類的水解實驗中,生成了什么物質?它可以一直反應到底嗎?接著,學生根據這些問題進行了自主思考以及合作討論。最終,通過這種方式,有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從而使學生形成了初步的實驗思路。由此可見,在探究性實驗活動中,教師的問題引導是十分重要的。
2.觀察實驗,歸納總結
在探究性實驗活動中,學生的知識理解主要是通過自主實驗實現的。同時,由于高中階段的一些化學實驗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所以在學生的實驗活動中,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點撥,以此來對學生的實驗流程進行優(yōu)化和完善。之后,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合作實驗。這樣一來,不但可以使學生的實驗活動更加有的放矢,而且能夠使學生在集思廣益中進行更加全面的思考,從而取得更加理想的實驗效果。
在設計“鹽類的水解”這一實驗時,我首先對學生進行了一些簡單的提示:“酸堿中和可生成鹽,酸可以分為弱酸與強酸,堿同樣具有強弱之分,所以酸堿中和通??梢陨扇N類型的鹽:弱酸強堿鹽、強酸弱堿鹽、強酸強堿鹽。因此,在設計實驗驗證鹽的酸堿性時應該考慮不同的情況。此外,我們還應該在實驗中選擇恰當的指示劑”。接著,學生根據這些提示,自主選擇了Na2CO3溶液、NaCl溶液、NH4Cl溶液、KNO3溶液、CH3COONa溶液、FeCl3溶液、紫色石蕊溶液等幾種試劑。之后,學生合作進行了動手實驗,并對實驗中的現象進行了認真的觀察與記錄。最終,通過這種方式,不但鍛煉了學生設計實驗、收集實驗現象的能力,而且為實驗結論的得出做好了鋪墊。
3.交流反思,深入理解
組織實施探究性實驗的直接目的,就是使學生對相關的實驗內容有更加準確的理解與把握。在實驗活動中,核心知識的得出主要是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與分析實現的。因此,在引導學生完成實驗現象的記錄之后,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定的交流討論,以此來使學生進行知識的提煉與理解。
完成“鹽類的水解”這一實驗之后,我組織學生根據石蕊顏色和不同溶液的酸堿性等實驗現象進行了分析。通過觀察,學生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弱酸強堿鹽呈堿性、強酸弱堿鹽呈酸性、強酸強堿鹽呈中性。接著,為了進一步使學生理解這種化學規(guī)律的根本原因,我借助多媒體直觀呈現出了離子在水溶液中水解的微觀過程,以此來引導學生分析了離子在水溶液中的變化,從而幫助學生對不同鹽溶液呈現不同酸堿性的本質原因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總結來說,通過大量的教學實踐活動證明,探究性實驗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具有極強的科學性與可行性。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熟練掌握組織開展探究性實驗的主要原則和具體步驟,從而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幫助學生完善實驗過程。這樣一來,可以不斷強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意識,并有效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有智.對高中化學探究性實驗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分析[J].新課程·下旬,2019,(8):19.
[2]白傳金.探究性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運用研究[J].新課程·下旬,2019,(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