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偉
摘要:中學是學生進入成人階段的關鍵階段,同時也是學生“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中學教學管理對學生的學習以及成長意義重大。因此,學校的管理水平直接影響到學生未來的發(fā)展以及學習成績,所以,提升中學教學管理水平,對規(guī)范學生未來的成長路徑以及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意義重大。
關鍵詞:中學階段;教學管理;問題;措施
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學校對學生的要求不僅僅是要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更加注重初中生的素質發(fā)展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學校的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教學,教學講究的是校在開展教學的各項活動的時候能夠有效、順利得進行,然而這需要學校的高效管理,本文探析了一些中學教學主要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對策。
一、中學教學管理中的問題分析
(一)管理者思想較為傳統(tǒng)
在新課改施行過程中,中學教學管理工作不僅沒能借鑒之前的經驗,而且還缺少進步的管理經驗,很難有所突破。一直以來,教學管理工作都在不斷的摸索中進行,很難適應素質教育的發(fā)展以及新課改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一些教育管理者將重心放在教學成果上,未對教學過程加以關注,教學工作失去了教育性,教育工作的開展困難重重。此外,一些教師還保留著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仍然用著舊的教學方法,而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有厭倦、麻木的心理,因此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學方式較為陳舊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育更加側重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對中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中學教學管理工作并沒有真正意義地落實下去,還是通過學生的成績高低來評估學生合格與否,通過學生成績來評判教師的教學質量,并以學生的成績?yōu)楣芾淼囊罁?。這種情況長期存在,限制了新課改的推廣。一些學校提出要開展一系列的學生創(chuàng)新管理活動,包括新課程實踐和探究性學習,但是并沒有將德育教育真正地落實下去,只是一味地灌輸,這影響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的提升,不利于新課改的開展。雖然近幾年推廣新課改,但是很多中學還是根據學生的成績以及各項績效考核來進行教育教學的評價,不管是觀念還是實際操作,都忽視了過程,沒有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加以重視,教學水平得不到提升。
(三)管理和監(jiān)督機制不完善
從目前來看,中學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是由專門的管理部門負責的,但是不同學校管理制度的標準不同,一些學校存在“重視對學生的管理,忽視對老師的管理”的情況。學校的教學管理主要是針對學生不良的行為,沒有明確的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教師和管理者的行為,因而管理效果并不明顯。此外,中學在制定管理制度時,沒有健全監(jiān)督機制,不能有效地監(jiān)督教師和管理者的行為,經常會出現體罰學生的情況。管理者的工作沒有實施監(jiān)督,管理效果較差,因此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都需要提升自律性。
二、加強中學教學管理的對策
(一)更新理念,融入積極的教學元素
教學管理不僅重在“管”,還重在創(chuàng)新。基于素質教學的新特點,中學教學工作必須融入積極的教學元素,明確當前社會整體教學形式,即當前的教學方式正在發(fā)生變革,傳統(tǒng)的教學管理和嚴格的控制,不利于學生良好素質的形成,限制并且影響了教育教學觀念的構建。我們需要從細節(jié)入手,改變教育教學管理習慣性的做法,將學生放在主體位置,理解教學“以人為本”這一準則,并以現代化教學目標為依托,積極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涉及方方面面,我們必須深入分析,協調好各種因素,凸顯教學管理的優(yōu)勢。作為教育管理的核心內容,教育管理在實施過程中要不斷創(chuàng)新,釋放教師活力,對教學制度及時調整。同時要升級學校的教育教學評價機制,培養(yǎng)一批整體素質較高的學生群體。
(二)加強管理,構建良好的教學管理環(huán)境
目前學校管理的基本操作模式是常規(guī)管理,常規(guī)管理指的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見的教學管理程序,具有強制性和延續(xù)性的特點。具體是指教師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和輔導學生時,在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樹立創(chuàng)新理念。對常規(guī)化的管理方法要辯證對待,彰顯其在維持教學秩序方面的作用,同時不能一味地約束管理,要考慮教師的具體感受和想法。教學常規(guī)管理包括了很多的內容,如定期的教學檢查和各種類型的教學活動,具體包括聽評課活動、課件制作和課題調研等。教師在互動交流中能夠接受新的教學理念,提升個人素質。此外,學生學習活動,比如演講和故事會等都屬于學校的常規(guī)管理。學校屬于一個整體,學生和教師都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管理者要站在教育教學的角度,對管理活動進行創(chuàng)新,營造良好的氛圍和學習環(huán)境,結合實際且有針對性地落實管控。當然,學校不同,優(yōu)勢不同,在教學管理設計時就可以將其考慮進去,利用教學優(yōu)勢,打造品牌。要將課程教學資源充分挖掘出來,為教學工作的開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
(三)明確主體,簡化教學管理流程
教育教學管理過程中,需要明確主體。主體意識指的是要將學生的學習主體充分展現出來,教育教學管理也是一樣的。學生不僅是教育教學管理的對象,同時也是管理的主體,教師以及教學管理都是為學生成才做鋪墊的。為了提高教育教學管理的適合度,我們需要簡化教學管理過程中不必要的環(huán)節(jié),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年級、心智為劃分依據,有的放矢地實施管控。另外,我們要從整體把握各項制約因素,設計科學合理的對策。學生除了在年齡上有差異之外,在興趣愛好上也有差異,這就給學校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在教學管理過程中,我們要培養(yǎng)觀照意識,研究學生的群體性。要以年級組為單位,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評價,這樣才能更為公平公正。為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評價教師教學時,除了要對過程評價加以重視,還應該綜合性地進行考核,結合學生原來的狀況給予測評,避免具有局限性的管理方法。在評價教師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及其家長發(fā)表意見,這樣評價的結果才會更加客觀。通過互聯網,學生和家長有了一個便捷溝通的渠道,同時家長可以及時地參與到學校教學管理之中,與教師進行對話,了解學生的課堂表現。為了展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管理者要對傳統(tǒng)的管理重心進行轉移,樹立長遠的眼光,對學生科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給予支持,推動建立新的關注點,營造學生樂于學習和參與的氛圍。教師更要以身作則,逐漸深化自身的創(chuàng)新理念,更新教學思路,從根本上提高教學效果。
(四)延伸管理維度,提升教學管理實施效果
教育教學管理包括了很多的內容,在設計教育教學管理維度時,需要有觀照意識,全方位地調查,掌握一手信息,并適當地擴展教育教學的管理維度,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加完善的管理服務,推動學校教育教學全方位的發(fā)展。中學生具有明顯的區(qū)域性,家庭和學校是他們主要的生活環(huán)境,管理者要加強學校和家庭的合作,建立共管機制,提高管理質量。延伸教學管理是現代化的創(chuàng)新理念,學校、家長和學生都是教育利益關切方,教學管理工作需要他們積極地參與進來。首先,需要建立家校管理平臺,要將家長的教育作用充分地發(fā)揮出來,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家校合作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條件。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如果家長和學校密切聯系,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意義重大。其次,要突出社會實踐的重要性,基于實踐教學調動學生的參與度,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演講比賽、知識競答等活動,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實踐中,鍛煉自己。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下,我們要完善教育教學管理措施,推動教育教學管理的科學性,健全教育教學管理體系,這是教育教學管理的目標。雖然目前我國很多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存在諸多的問題,但只要我們加以重視,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策略,還是會取得不錯的教育教學成效的。
參考文獻:
[1] 陸祖新.中學教育教學管理對策創(chuàng)新設計[J].華夏教師,2018(4):17-18.
[2] 劉 燕.德魯克管理對中學教學管理的啟示[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8(1):48-50.
(作者單位:河南省地質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