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張學軍
【摘? 要】目的:分析在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老年患者治療中行血管介入術的治療價值。方法:抽取院內自2018年1月~2019年3月止診治的80例LEAOD老年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后行血管介入術治療。結果:本組80例患者的介入治療成功率為98.25%;患者術后3個月足背動脈內徑、血流量均較術前增加,而血流峰速則較術前降低(P<0.05);患者術后3個月VAS較術前下降,ABI、跛行距離均較術前增加(P<0.05)。結論:針對老年LEAOD患者采取血管介入術,治療效果理想且安全性較高。
【關鍵詞】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血管介入術;老年人;價值
【中圖分類號】R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9-0130-01
近年來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LEAOD)的發(fā)病率呈現上升趨勢,該疾病是由于患者動脈粥樣硬化后誘發(fā)的動脈閉塞性疾病,典型癥狀表現為下肢肌肉疼痛、麻木和發(fā)涼等,情況嚴重時可能產生足部潰瘍及壞疽。該疾病好發(fā)于老年人群體,同時也進一步增加了老年人發(fā)生各類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因此具有極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對患者身心健康產生嚴重威脅。以往治療中多實施開放血管旁路術以及腔內介入術,雖然可取得一定療效然而缺陷在于創(chuàng)傷較大,因此限制了臨床應用,近年來臨床中血管腔內治療技術得以快速發(fā)展[1]。本文旨在分析對于老年LEAOD患者行血管介入術的治療價值。
1 資料及方法
1.1常規(guī)資料
抽取院內自2018年1月起,到2019年3月止診治的80例LEAOD老年患者,男女性別比為54/26,年齡區(qū)間處于62~87歲,均值(71.6±0.5)歲?;颊呷虢M標準:(1)符合LEAOD疾病的臨床診斷標準;(2)經我院動脈造影檢查提示存在動脈狹窄/閉塞情況;(3)患者均為首次確診;(4)年齡≥60歲?;颊吲懦龢藴剩海?)存在下肢動脈手術史者;(2)存在惡性腫瘤疾病者。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采取常規(guī)治療措施,即 給予低分子肝素鈣行皮下注射,0.4ml/次,12h/次;阿司匹林片口服,100mg/次,1次/日;氯吡格雷,口服,75mg/次,1次/日。手術前需控制患者空腹血糖<8.0mmol/L,血壓<140/90mmHg,并于術后給予阿司匹林、硫酸氫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療。
手術方法:患者均于術前接受造影檢查,并依據其造影提示的狹窄狀況制定科學的手術方案,針對單純性膝下動脈狹窄閉塞者術中常規(guī)局麻,并于同側股動脈實施穿刺,之后放置5F動脈鞘,于路徑圖引導下通過導管和導絲進行配合并經由病變段血管通過造影明確導管處于真腔后,可順導絲將直徑和長度適宜的專用球囊進行送入,之后緩慢加壓,確保球囊充盈,其壓力為7~12atm,持續(xù)3分鐘。當造影提示殘余狹窄小于30%后方可停止進行擴張。針對由于患側主髂動脈以及股腘動脈狹窄/閉塞而無法進入的情況,或由于導絲進入內膜厚返回真腔困難者,可由足背部/頸后動脈實施逆向穿刺,對閉塞段進行開通之后應用直徑和長度適宜的球囊進行緩慢加壓,壓力為7~12atm,持續(xù)3分鐘。之后再次造影明確球囊擴張情況。手術后采取穿刺動脈縫合,并對穿刺點進行壓迫止血。
1.3評價標準
(1)手術成功判定標準:手術后通過復查血管造影提示患者病變血管管腔恢復暢通,且所血流速速度較快,狹窄率<30%;或者患者3支膝下動脈當中≥1支動脈恢復暢通且延伸至踝部之下,同時血流速度恢復正常。(2)對比患者手術前后足背動脈血流指標的恢復情況,包括足背動脈內徑、血流量和血流峰速;(2)比較患者手術后3個月VAS疼痛評分、踝肱指數(ABI)和跛行距離的改善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的相關數據均以軟件SPSS17.0進行統計和分析,其中均數標準差通過()描述,行t檢驗和χ2檢驗,P<0.05代表差異之間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患者手術成功率統計
本組80例患者(114條肢體),共計112條治療成功,患者的介入治療成功率為98.25%(112/114)。
2.2患者手術前后足背動脈血流指標對比
患者術后3個月足背動脈內徑、血流量均較術前增加,而血流峰速則較術前降低(P<0.05)。
2.3患者手術前后臨床指標對比
患者術后3個月VAS較術前下降,ABI、跛行距離均較術前增加(P<0.05)。
3 討論
LEAOD疾病屬于慢性的進展性臨床疾病,同時也是患者全身性動脈硬化及血管病變集中在下肢動脈的體現,通常認為慢性腎病、吸煙、高血脂及高血壓等均是LEAOD疾病的危險因素[2]-[4]。老年人多數合并高血壓等基礎性疾病,因而更容易患上LEAOD。血管介入術是對老年LEAOD患者進行治療的有效措施,同時為了提升手術成功率并降低并發(fā)癥風險,還需在術前全面評估患者血管病變程度,包括狹窄程度、范圍以及閉塞范圍等,并且還要關注患者全身基礎性疾病的治療[5]。從本次的研究結果來看,通過采取血管介入術患者介入成功率高達98.25%,同時術后隨訪發(fā)現足背動脈血流指標、跛行距離、疼痛評分以及踝肱指數等均較術前顯著改善,進一步證實老年LEAOD患者治療中行血管介入術的應用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針對老年LEAOD患者采取血管介入術,治療效果理想且安全性較高。
參考文獻
[1]??? 劉高巖,孫慶峰,景寶, 等.介入治療對老年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病人血流動力學、動脈硬化指標及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響[J].實用老年醫(yī)學,2019,33(2):157-160.
[2]??? 鄧海輝,王曉萍,陳斌, 等.經皮血管內支架治療老年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療效[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9,46(6):77-80.
[3]??? 李軍,韓燕.腔內血管成形術治療老年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雙足與保健,2019,29(4):83-84.
[4]??? 陳玲婷,王藎,彭飛, 等.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心理月刊,2018,39(12):111.
[5]??? 司佳雨,王藎,李琳, 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護理體會[J].心理月刊,2019,14(4): 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