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淼淼
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已成為高中階段課程內容之一。多媒體教學對學生課堂關注程度、活動的參與度以及內化思考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正面影響,學生對多媒體教學的接受程度基本符合預期構思,基于多媒體技術的多媒體教學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達成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1 當代高中生心理現(xiàn)狀概述
由教育部出臺《中小學準則心理健康教育》指出:小學和初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和心理擴展的開發(fā)和發(fā)展社會經(jīng)驗和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時,他們會遇到在學習生活、自我認識、調整情緒、人際交往上的問題。因此各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學進行,這是適應學生身心成長的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近年來,中國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已經(jīng)發(fā)展到一定的程度,以及相關的心理學課程已在許多學校所設立。但在教學實施上,基本上都是采用教學黑板方法和學生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這幾乎是不可能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是迫切且具有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使用教育方法,以豐富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提高自己的個性,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并探索其心理潛能,最大限度地促使他們的自我實現(xiàn)?,F(xiàn)代意義上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于美國,經(jīng)過長期的發(fā)展,在美國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漸完成,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系統(tǒng)。
一般來說,發(fā)達國家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已經(jīng)開發(fā)較早。課程體系是比較完善的,且功能明確,其特性相對自由和開放。它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方法方面具有明顯的本土化特點。心理健康教師的資格要求也嚴格,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置更適合學生的需求和社會的發(fā)展。課程建設是相對成熟的,專業(yè)化水平高,課程內容豐富,教學方法靈活,同時也充分運用了外部資源,系統(tǒng)地納入課程。
2 多媒體教學在我國的發(fā)展現(xiàn)狀
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引進或創(chuàng)建一個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和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和具體的場景,以激發(fā)學生的某種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使學生得以優(yōu)化、發(fā)展的教學方法等,如認知水平,智力狀態(tài)和情緒狀態(tài)。
在70年代末,多媒體教學開始出現(xiàn)在中國。我第一次提到的多媒體教學是李吉林。她開始探索并在中國教育存在的問題,與當時有關中國教學理論結合實踐多媒體教學。在她的觀點中,李吉林已全面討論了其特點、理論基礎、內部機制和多媒體教學的實際操作。在中國,多媒體教學已被提出并應用于教學實踐近40年。多媒體教學已逐步完善了理論體系和系統(tǒng)的經(jīng)驗,并廣泛應用于許多課程的教學過程。由此不難發(fā)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有多媒體教學的概念,這對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有利于引導。
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逐漸發(fā)展起來。為了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以前的單個學生逐漸面向全體學生。最初以大型的講座課程為主,主要為普及心理健康常識,提高心理健康意識;后來活動型課程模式逐漸興起。其次是經(jīng)驗取向課程,主旨是讓學生獲得經(jīng)驗和體驗,這類課程強調活動、實踐和心理訓練;再者是問題取向課程,把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問題作為課程的切入點,強調心理輔導與心理咨詢。將多媒體運用到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是一個非常好的研究課題以及實踐思路。
3 多媒體多媒體教學的特點
多媒體教學是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到學科教學,它不僅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或教學工具、新的教室,也需要教師有效的指導,學生主動學習和現(xiàn)代化的學習方法,并強調與傳統(tǒng)學習方法的優(yōu)點有機結合,實現(xiàn)教育的多個目標。多媒體多媒體教學有以下特點:
(1)教學資源是生動多樣,學生的高度課堂輸入是可選的。在多媒體教學方面提供的教學資源是豐富多樣的,他們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在同一時間呈現(xiàn)。例如,創(chuàng)建一個教學情境的時候,播放音樂、以烘托氣氛的圖片,還可以插入動畫、描述文字時顯示的立體圖像,從而使學生的感官得到多角度的刺激,可以使學生高度參與課堂教學。
(2)通過多媒體的情景教學,采用圖片、音樂、表演等,或使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典型場景,調動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嵌入教學內容到對應的情況。這有利于刺激學生的感官,引發(fā)學生的真實感受。當學生進入這樣的教學情境,他們將被多媒體內容所吸引,形成了一種無意識的心理傾向,然后全面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知識是學習者在有意義構建的方式學習,學習過程不是簡單的輸入、存儲和提取信息,這是新舊經(jīng)驗之間的雙向互動。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更注重在原有基礎上的經(jīng)驗、心理結構和信念來建構知識。多媒體情景教學是對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進行技術支持。
(3)模擬或創(chuàng)設的真實情境,豐富學生的體驗和感悟多媒體教學能夠通過多種技術手段的運用,為學生還原生活中的真實場景,或者虛擬未來可能的真實情境,力圖呈現(xiàn)一個真實的世界,然后將學科的教學內容與生活的真實相溝通、相融合,讓學生在這樣的真實情境中去感受和領悟,從而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心靈的成長。
4 多媒體多媒體教學應用的理論依據(jù)
通過大量研讀相關文獻并結合所學所思,我認為多媒體教學應用與學科教學之中的理論依據(jù)主要是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戴爾經(jīng)驗之塔理論。
(1)認知學習理論認為,一個人的學習效果不僅取決于外部刺激和個人的主觀努力,一個人的現(xiàn)有知識和認知結構的水平也有影響。學習最好的動機是知識本身的利益,而不是外部刺激,如有益的競爭。他強調利用現(xiàn)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來刺激和帶動動機學習新知識。多媒體情景教學是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調整教學模式的認知,從而優(yōu)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個體學習的過程總是與它所處一定的“情況”有關。在相應的范圍內學習,學習者可以使用其原有認知結構的相關經(jīng)驗,構建當前正在學到的新知識。學習者是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和經(jīng)驗的積極建設者,將知識在有意義構建的方式中得以學習。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更注重如何利用原有經(jīng)驗和心理的知識。
(3)經(jīng)驗之塔理論是美國著名教育家戴爾于上世紀四十年代提出的,這是一種視聽教育理論。戴爾認為,視聽媒體可以為學習者提供一個“另類的體驗”。這種學習內容,其主要是通過視覺符號呈現(xiàn),可為學生提供比語言描述更具體的和可以理解的學習經(jīng)驗,以彌補學生的直接經(jīng)驗不足,這與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的觀點是一致的。這些理論構成了多媒體教學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的強大理論基礎。
5 多媒體教學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指導
(1)教學內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為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不能濫用多媒體,也不能依賴多媒體,甚至課堂教學上僅僅是由多媒體課件實現(xiàn),這會阻礙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背離了要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質。
(2)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體驗和感受的過程里,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類有很多問題要解決,理念上的轉變和思維的刺激學生在參與、體驗、感悟的過程中慢慢地收購和共享。而這些收益具有非常不穩(wěn)定的特性,有時略顯稚嫩,有時超出了成人的期望,有時并不全面,但這些是最寶貴的。但是,有時多媒體不能及時處理,這使得教師無法控制的那一刻教室里的情況。如果情況是被迫繼續(xù)在預先設定的情況下,它會破壞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和探索性的思維,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必須積累經(jīng)驗,善于抓住課堂的節(jié)奏,真正實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3)基于現(xiàn)實促進學生學習的目的,技術手段輔助的多媒體應用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主要方式。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我們不能追求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忽視情境創(chuàng)設的真正目標。各種華麗的多媒體手段,并不一定能夠促進課堂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學設計的時候,并不是注重精湛的技術手段,教師應更注重的是情境的設立以及是否適合課堂學習,否則將會使教學內容變得非常牽強,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作者單位:揚州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