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工筆人物畫的歷史較為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當代工筆人物畫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它有效地傳承和創(chuàng)新了工筆人物畫線條語言,使其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目前,我國當代工筆人物畫線條語言正在朝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傳承的方向邁進,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現代繪畫的發(fā)展。
我國當代工筆人物畫具有十分獨特的審美表現形式,并且在不同的發(fā)展進程中展示出不同的繪畫風格。目前,我國畫家正在積極探索和大膽創(chuàng)新當代工筆人物畫。當代工筆人物畫創(chuàng)作能夠充分體現鮮明的時代特色,其中繪畫的語言具有個性化色彩,并且不斷實現創(chuàng)新和應用。
一、當代工筆人物畫線條語言的發(fā)展趨勢
在畫壇中,工筆人物畫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當代工筆人物畫也不斷發(fā)展,工筆人物畫在畫壇的分量逐漸增加充分驗證了這一點。20世紀80年代以后,我國工筆人物畫在畫壇中的地位明顯上升,工筆人物畫線條語言迎來了全新的發(fā)展機遇。
(一)繼承了傳統(tǒng)的線條語言風格
在繼承傳統(tǒng)線條語言風格的基礎上,我國大部分畫家有效吸收西方古典主義線條語言的發(fā)展理念,保證了人物形象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同時保持了線條語言的傳統(tǒng)性。在工筆人物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畫家仍然秉承著傳統(tǒng)的繪畫理念,遵循古代畫論的基本要求,有效地應用“應物象形”“隨類賦彩”“骨法用筆”。在全新的發(fā)展時期,美術得到不斷發(fā)展,很多工筆人物畫畫家開始致力于改變傳統(tǒng)的線條語言模式,試著探索全新的線條語言表現形式,創(chuàng)造出當代工筆人物畫的全新形象。
(二)探尋創(chuàng)新的線條語言表現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越來越向往田園牧歌的生活,包含強烈歷史文化積淀的作品逐漸成為人們的一種審美取向。隨著西方線條語言的不斷深入,工筆人物畫將傳統(tǒng)理念與當代語境有效結合,充分發(fā)揮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實現了獨特的藝術價值,加快了工筆人物畫線條語言轉型的速度。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和教育的進步,我國畫壇出現一片繁榮的景象,工筆人物畫創(chuàng)新力度也不斷增加,進而產生出全新的線條語言,這些線條語言與中國傳統(tǒng)的工筆人物畫風格不同,同時與深入傳統(tǒng)的線條語言風格保持一致。
二、當代工筆人物畫線條語言的弱化
時代文化語境的變遷是藝術形式變革的根源。20世紀上半葉,我國受到外來文化的侵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tǒng)繪畫的封閉圈,加快了中國工筆人物畫現代化的發(fā)展進程。自此以后,我國工筆人物畫畫家開始積極探索和創(chuàng)新中西方融合與發(fā)展的道路,直到今天仍然在不斷探索和追求。東西方藝術文化的碰撞實現了雙方的交流和互補,在這種強大的背景下,當代工筆人物畫線條語言發(fā)生較大變化。當代工筆人物畫對線條語言的弱化主要是指在當代工筆人物畫中不會在使用傳統(tǒng)的“書畫同源”的理論,而是畫家要根據主觀的需要支配畫面形式的構成,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是繪畫工作材料的使用范圍不斷擴大,人們越來越重視畫面的視覺效果,以色塊為造型骨架的繪畫技法不斷發(fā)展。在營造工筆人物畫的畫面時,將原有的線描輪廓轉變?yōu)樯珘K結構,重點突出畫面上的色塊對比。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色塊中帶有一些裝飾的成分,并且是平面的,色塊間的對比充分表現出畫面上的視覺效果。這種繪畫模式完全改變了傳統(tǒng)的用線方式,有的人物畫即使有線,也與傳統(tǒng)繪畫的差距較大,這些線慢慢轉變?yōu)楫嬅嬷猩蕢K面間的邊緣線,并且以色彩之間的界線形式存在,發(fā)揮著平面構成中點線面線條的作用。
畫家胡明哲對當代工筆人物畫中線條的功能和性質進行了總結,他認為線只是畫面語言其中一個因素,線必須與肌理、色、面等因素保持協調和共存。線可以代言輪廓和功力,它可以是邊線,可以變得極為草率,可以變成狹長的實體,也可以是兩個色塊相夾中的虛體空間或者色的圖案。由此可以看出,在線的摒棄和弱化過程中,大力追求色彩塊面的表現力,可以有效突破傳統(tǒng)工筆畫以線造型的藝術法則,進一步發(fā)展和拓展傳統(tǒng)工筆畫審美的理念和創(chuàng)作的觀念。以著名畫家胡明哲為例,其作品具有符合時代審美的現代感,她的作品《讀》有效應用色彩塊面,飽滿、濃烈的地表現色彩,具備十分強烈的明度,通過生動的色調更加形象生動地表現出讀信女子的心情。由此可以看出,畫面中的線不是傳統(tǒng)的工筆畫中造型的線,而是由點和面構成的造型之線。通過合理的、精心的布置色彩塊面,繪畫作品富有情趣的生活氣息進一步增加。
三、當代工筆人物畫對傳統(tǒng)線條語言的繼承和發(fā)展
在傳統(tǒng)的工筆人物畫中,線描風格的嚴整性是重要的審美特征,但不是最終的目的。為了實現刻畫的形具神生,人們要精細地刻畫具體形,通過精微寫實的刻畫形來完成線條語言任務,進而營造出傳神的最高境界。人們從古代人物畫作品中可以看出線條語言表現出的物象形體的量感、質感,發(fā)揮其實性的功能。
張萱的《搗練圖》使用柔韌的、圓轉的線條,更加真實地展示出宮中婦女絲織衣物的質感。這幅畫精準地表現出人物造型的嚴謹工細以及畫家高超的寫實水平。畫家張萱用線穩(wěn)重且具有較高的準確性,線條十分流暢,通過使用細勁輕柔的線條來勾畫出軟綿的、輕薄的服飾,充分體現出羅薄透凝脂的真實感覺。北松畫家李功麟在線描藝術方面頗有建樹,它在使用吳道子和顧愷之描繪方法的基礎上,略加頓挫方折,有效地結合吳道子的雄壯與顧愷之的柔和,進一步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了線描技法,更加精準地塑造了物象形體結構。李公麟在《五馬圖》中有效應用線的造型,成功塑造出馬與人物的形體神態(tài)和結構特征,通過使用有韻律變化的線條真實地表現出馬的骨骼結構,肌肉的空間感、量感和質感。
當代工筆人物畫受到西方寫實繪畫的影響比較深刻,進一步豐富和創(chuàng)新了線條語言的表現形式。在西畫中,線條語言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深受物象的限制,屬于一種形體。在西方寫實畫造型特點的影響下,我國工筆人物畫線條語言的界形和功能得到進一步拓展,同時線條語言提升了造型的嚴謹性,充分表達出對象的肌理和質感。語言線條充分展示出空間感,通過虛實變化和線型的干濕走向暗示出形狀的深度關系,通過重疊、藏露、穿插線條來充分表現層次感,通過轉折頓挫和快慢來表現韻律和運動節(jié)奏,通過展示粗密關系來說明黑白色階的感覺。當代工筆畫線條語言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更加側重于線條的美感,重視線條疏密關系和曲直動靜的表現,充分體現出線條的節(jié)奏美、意趣美和韻味美,追求線條的形式美感。另一種是側重于造型對象的質感,在西畫的影響下我國的人物工筆畫線條語言進一步拓展,充分塑造了鮮明的主體,體現出描繪物象的光感、質感和體積感。
四、結語
在我國當代工筆人物畫中,線條語言表現形式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可以充分反映出畫家從不同角度,使用不同方式對工筆人物畫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充分體現出線在當代工筆人物畫中的內涵。目前,如何評價和創(chuàng)新工筆人物畫中的線條語言是我國工筆人物畫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重要課題,人們要積極為中國工筆人物畫的創(chuàng)新注入活力,使其具備明顯的時代特征。
(黃山學院)
作者簡介:喻竹(1987-),男,安徽黃山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