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顏色能夠對人的情緒產(chǎn)生變化,明亮的顏色能夠使人心情開朗,沉悶的顏色使人神情憂郁。同一顏色對不同人的影響也隨著個體性格、所處環(huán)境、心情狀態(tài)的不同而產(chǎn)生差異,盡管顏色本身并不具有感性色彩,但是顏色對人情感的影響十分明顯。合理使用顏色的治愈功能,發(fā)揮顏色對人情緒和心情的影響一直是顏色心理學關注的焦點。色彩心理訓練是高校美術課程的內容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色彩心理訓練的現(xiàn)狀,并提出了高校美術教學中展開色彩心理訓練的策略。
高校美術課堂中可以利用色彩心理學引導學生觀察不同顏色下情緒的微妙變化,培養(yǎng)學生顏色敏感性,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除此之外,高校美術課堂中的色彩心理學可以用來加強學生心理建設,幫助學生調整情緒。然而,受到教學設備和教學環(huán)境的影響,色彩心理學在高校美術課堂中的應用還存在提升空間。為了提高美術課堂教學質量,發(fā)揮色彩心理學的作用,對其在高校美術課堂中的應用策略加以研究十分必要。
一、高校色彩心理教學現(xiàn)狀
色彩心理是指不同的獨立個體在看到不同顏色時的情緒反應,這一反應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既包括色彩接受者本身的性格、情緒、心理狀態(tài),也包括色彩接受者所處社會環(huán)境、地域、成長過程等。色彩可以通過不同的層次發(fā)揮其心理影響作用。首先,色彩可以相互搭配,使人身心愉悅;其次,色彩可以通過意象渠道將受眾自身的心理情感色彩與畫作色彩相融合,使受眾在欣賞畫作的同時受到色彩心理的良性影響;最后,色彩通過明顯的對比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合理利用色彩心理的影響,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但是高校美術課堂中的色彩心理教學現(xiàn)狀呈現(xiàn)以下特征。
(一)色彩心理學教學觀念落后
高校美術教學中,教師仍然以講授繪畫技巧為主,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繪畫技巧和繪畫水平,要求學生能夠在臨摹的基礎上適當創(chuàng)作;在教學內容安排中,重技巧理論而輕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對色彩心理的重視度不夠。這種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理念與現(xiàn)代社會的人才要求逐漸產(chǎn)生斷層,導致學生在作品中較多使用技巧表現(xiàn)畫作,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較弱,無法將個人情感傾注到畫作中。這就導致學生畫作單薄雷同,缺乏內涵,無法在畫作中留下個人印記。所以,高校美術教學理念應當重視學生能力培養(yǎng),關注學生作品中呈現(xiàn)的綜合品質以及運用色彩表現(xiàn)情感的能力。
(二)色彩心理教學內容實用性弱
高校階段是學生在與社會完全接軌之前的過渡階段,在高校接受教育的過程也是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過程。所以,高校階段的教學內容應當緊跟社會發(fā)展變化,增強實效性。然而,目前高校美術教學內容更多地偏向理論,在色彩心理方面也過多講授色彩應用的理論和技巧,強調繪畫過程中色彩的使用標準和方法,而對色彩本身的內涵剖析較小,導致學生直呼會運用色彩而不知為何如此應用色彩。另外,課堂教學仍然采用傳統(tǒng)模式,教師在課堂上占據(jù)主導地位,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這種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較弱,加之教學內容實用性不強,最終導致學生繪畫水平無法取得實質性突破。
二、色彩心理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引導學生感受色彩心理變化
在不同的時間中,同一個個體對同一種顏色的心理感受也會出現(xiàn)不同;在同一時間內,不同個體對同一顏色的心理感受也會出現(xiàn)差異。所以,為了讓學生明確了解色彩變化對學生自身的創(chuàng)作以及對他人情緒的影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著重引導學生觀察不同顏色對不同人的情緒影響,這個過程既能加強學生對不同色彩心理影響的學習,還便于教師掌握學生對色彩的情感態(tài)度,為教師調整教學策略提供支持,方便教師引導學生深入了解色彩心理相關知識。只有具備色彩心理的知識基礎,學生才能在繪畫過程中融入自身情感,或者根據(jù)作者想要呈現(xiàn)給受眾的畫作風格和預期情感態(tài)度進行顏色運用,使作品更加豐滿且?guī)в袀€人特征。為達到此目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需要及時捕捉學生情緒變化,通過師生之間的良性交流和互動傳遞自己的知識或見解,指導學生運用色彩心理知識,引導學生用色彩表現(xiàn)情感和通過色彩理解情感。
(二)利用課外活動加強色彩心理輔導
課堂教學的形式導致整個教學過程局限在有限的空間內,師生之間的活動范圍十分有限,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也因此受到限制,課堂教學形式很難有突破性改變。與形式單調、氛圍枯燥的課堂教學相比,學生更喜歡課外活動形式的教學過程。美術學科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和操作性較強的學科,要讓學生身臨其境,置身大自然和現(xiàn)實生活中觀察鮮活的實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為了加強色彩心理方面的教學,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戶外活動,引導學生觀察色彩與情感變化,體會不同色彩的情感影響。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寬闊的路口觀察紅路燈前不同司機的表情變化:遇到綠燈時,司機心情順暢,表情自然放松;遇到紅燈時,急于趕路的司機神情焦躁。學生要觀察司機面對不同信號燈時的不同表情,又要發(fā)揮想象,設想司機此時的心情。
(三)鼓勵學生利用色彩心理訓練調整情緒
保持情緒穩(wěn)定和調整情緒是當代人才的必備技能,也是維持社會穩(wěn)定的必然要求,所以引導學生控制調整情緒是高校階段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課程。色彩心理訓練是一個利用色彩調整心情、維穩(wěn)情緒的良好平臺,教師可以利用美術課堂展開色彩心理訓練,增強學生情緒控制和調整能力,使其能夠在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前提下通過繪畫過程傳遞情感、領悟情感。教師在色彩心理訓練事件中應當首先對學生的實際心理狀態(tài)進行初步評估,掌握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對色彩變化的敏感程度,然后制定符合學生需求的色彩訓練內容,強化學生色彩辨識能力,提高學生色彩運用技巧。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進行鑒賞,結合自己的創(chuàng)作過程,基于作品色彩應用分析自己當時的情緒狀態(tài),引導學生調整不良情緒、維持情緒穩(wěn)定。
(四)建立科學的色彩心理引導機制
色彩心理訓練對學生繪畫水平提高有很大幫助,學生只有熟練掌握色彩與人情感之間的關聯(lián),才能熟練運用色彩,才能使作品血肉豐滿。除此之外,色彩心理訓練對學生綜合素質提高也有較大幫助,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情緒控制能力,使學生更好地與社會要求融合。所以,確保高校色彩心理訓練有效開展是高校美術學科的重要要求。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是確保色彩心理訓練有效進行的有力保障。首先,教師要充分重視色彩心理訓練的重要性;其次,學校在教學目標和教學課程安排方面都需要明確體現(xiàn)色彩心理引導的重要地位,保證色彩心理訓練課時;再次,安排專業(yè)美術教師帶領學生展開色彩心理訓練,教師需要提前備課并提交教學內容安排,開展課外活動需要提前向學校報備以確保學生人身安全;最后,及時對學生的訓練成果進行檢測,并及時處理學生的反饋信息。
三、結語
色彩心理訓練在高校美術課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為推進色彩心理教學的有效進行,教師可以采用諸多策略,引導學生感受色彩變化,大力開展課外活動,利用色彩心理訓練調整情緒,建立科學的色彩心理引導機制。
(信陽學院)
作者簡介:張細柳(1989-),女,湖北黃岡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中國畫理論研究與創(chuàng)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