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文博
摘要: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組織、開展、實施大學生黨建的重要抓手。當下輔導員開展黨建工作面臨著學生理想信念受到?jīng)_擊、傳統(tǒng)黨建平臺優(yōu)勢地位喪失、教育內容與形式滯后、輔導員自身理論不足等現(xiàn)實困境。新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給輔導員的黨建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對此,輔導員要更新工作理念、掌握新媒體技術、拓展新媒體陣地、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將新媒體打造成為大學生黨建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平臺,具有十分重要的時代價值。
關鍵詞:輔導員 大學生黨建工作 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5-0009-02
高校開展黨建工作的核心是大學生黨建工作。高校輔導員(以下簡稱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組織、開展、實施大學生黨建的重要抓手。由此可見,學生黨建工作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高校政治輔導員日常的重要工作之一。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大學生觸媒、觸網(wǎng)頻率高,給輔導員的黨建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機遇,同時也帶了巨大挑戰(zhàn)。對此,輔導員如何利用新媒體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時代價值。
一、輔導員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時面臨的現(xiàn)實困境
1.網(wǎng)絡空間多種價值觀交織,大學生理想信念受到?jīng)_擊
對于大學生來說,網(wǎng)絡即生活。網(wǎng)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給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深刻影響和改變,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學生自我探索和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網(wǎng)絡的交互性、全球性也為西方意識形態(tài)和多元的價值觀提供了滋生平臺。一方面,大學生群體普遍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尚未成形,很容易受到不良價值觀的侵蝕和腐化;另一方面,大學生在虛擬網(wǎng)絡中由于自身網(wǎng)絡語言的封閉性和排他性,導致輔導員無法在網(wǎng)絡中接近大學生群體,無法感知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和變化,因此也無法有針對性的開展黨建教育和思想引領工作。
2.輔導員開展黨建教育途徑較為單一,傳統(tǒng)工作平臺優(yōu)勢地位喪失
就傳播模式而言,傳統(tǒng)的黨建教育模式中,輔導員開展黨建工作主要依靠課堂教授的方式,以“三會一課”、集體學習的形式開展教育活動,學生參與度較低,效果不明顯。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和廣泛應用,網(wǎng)絡空間中信息的快速傳播,降低了大學生受教育的時間成本,提升了學生黨員的自主學習能力。而傳統(tǒng)的黨建教育模式已經(jīng)無法適應大學生的學習習慣,也無法及時滿足大學生黨員的眼界和知識水平。
3.傳統(tǒng)黨建教育內容與形式滯后,教育實效性不強
一方面,輔導員在傳統(tǒng)的黨建教育中主要依托黨章、黨的文件和條例為主要教育內容,較為晦澀難懂,未能把黨的理論與大學生黨員生活實際相結合,呈現(xiàn)出“兩張皮”的狀態(tài)。另一方面,輔導員在實施教育過程中,語言方式以命令、說教、勸服的形式為主,未能結合大學生的話語語言和思維特定,阻礙了教育的有效傳遞,呈現(xiàn)了教育內容與形式的滯后性。
4.輔導員自身關于黨的知識和理論不足,黨性意識薄弱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輔導員關于黨的知識和理論水平?jīng)Q定了其對大學生黨建工作的指導水平,輔導員自身的黨性修養(yǎng)決定了其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的遠大理想的引導能力。但由于我國高校的輔導員隊伍專業(yè)結構不均衡、不科學等因素,相當一部分輔導員所學專業(yè)并非思想政治教育或者相關學科,因此自身缺乏系統(tǒng)的黨建理論支撐,沒有系統(tǒng)的理論認識和知識結構,在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時只能浮于表面,未能將有理想、有抱負的有志青年吸引和凝聚到黨的事業(yè)中來;一部分輔導員,自身黨性修養(yǎng)不足,未能充分發(fā)揮作為一名黨員教師的先進模范作用。
二、新媒體時代輔導員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的機遇
1.有助于輔導員拓寬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平臺和渠道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各種新媒體平臺和應用軟件應運而生,如微信、微博、QQ、抖音等社交平臺,深刻影響和改變了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方式。輔導員利用新媒體技術,充分挖掘互聯(lián)網(wǎng)中的有利資源,拓展黨建工作的新媒體陣地,打破了傳統(tǒng)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局限性。一方面,可以隨時觀測網(wǎng)絡上的不良價值觀的傳播走向,及時發(fā)布鮮明正確的輿論引導大學生黨員,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和黨建工作的科學化;另一方面,可以加強輔導員和大學生群體之間的良性互動和交流,在網(wǎng)絡交往中將黨性教育、理論教育融入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黨員進行指導和幫助,提高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2.有助于輔導員豐富和補充大學生黨建工作的教育內容
掌握新媒體技術,積極運用新媒體平臺,可以實現(xiàn)大量信息的共享共存。首先,輔導員可以利用新媒體隨時掌握前沿理論,通過專家分析解讀時政熱點,使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內容更加豐富和充實。其次,輔導員利用新媒體技術可以整合和黨建工作相關的視頻、音頻、圖片和文字資料,將傳統(tǒng)生澀的黨建教育內容轉變?yōu)樯鷦?、有趣的學習素材,轉化成大學生易于接受和傳播的教育資源。大學生群體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手機等途徑,隨時隨地自主地獲得相關知識和理論,從而增強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實效性和吸引力。
3.有助于提升大學生黨員群體的參與感和積極性
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群體渴望自我發(fā)聲和自我展現(xiàn)。大學生利用新媒體平臺,在一定程度上由單一的信息接受者轉變?yōu)榱诵畔⒌奶峁┖蛡鞑フ摺4髮W生入黨積極分子和學生黨員利用新媒體平臺可以有更多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最大限度上調動了學生黨員的積極主動性。輔導員可以在平時的黨建工作中引導大學生黨員在新媒體平臺積極發(fā)聲,結合自身所學專業(yè)發(fā)起教育主題活動,開辟線上學生黨員活動專欄,制作符合大學生特色的黨建教育內容,充分發(fā)揮學生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進一步提升大學生黨員群體的參與感和積極性,提高輔導員黨建工作覆蓋面和實效性。
4.有助于輔導員提升自身理論素養(yǎng)和黨性修養(yǎng)
新媒體知識傳播具有海量、碎片化、及時性等特點。一方面,對于日常事務性工作繁忙的輔導員群體來說,利用新媒體平臺進一步擴充關于大學生黨建工作的理論知識,學習互聯(lián)網(wǎng)上相關高校黨建工作的經(jīng)驗,打破時空和地域的局限性,學習先進的黨建工作管理制度和方法。另一方面,新媒體平臺中針對輔導員群體的黨建培訓課程較為豐富,內容新穎且指導性強。輔導員充分參與和有效利用線上的黨建培訓課程,有利于輔導員自身黨建和思政工作科學化水平的提高,系統(tǒng)提升自身的理論素質。
三、新媒體時代輔導員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創(chuàng)新途徑
1.充分把握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的時代特征,更新輔導員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的方法和理念
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的思維跳躍性較強,自主意識凸顯。首先,面對大學生群體的思想新變化,輔導員應該更新黨建工作理念,必須堅持思想政治教育原則,以理服人,以德育人,以平等交流溝通的姿態(tài),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開展黨性教育和黨建工作;其次,新媒體技術打破了傳統(tǒng)黨建工作中覆蓋面窄、工作陣地相對固定的局限性,打破了輔導員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的時空限制,有利于開拓輔導員黨建工作的新陣地。在工作方法上,輔導員要注重將新媒體技術與傳統(tǒng)黨建工作相結合,根據(jù)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變化,充分利用微信平臺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如“微語音”“微視頻”等形式多樣的黨課;同時,在微博、抖音、B站等青年習慣聚集的網(wǎng)絡平臺,輔導員敢于“亮劍”發(fā)聲,加強與學生在網(wǎng)絡上的交流與溝通,準確把握大學生群體的思想變化和動態(tài),從而正確引導輿論,傳遞正能量。
2.深度挖掘新媒體平臺的豐富資源,進一步提升輔導員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吸引力
傳統(tǒng)的大學生黨建工作中,輔導員的工作模式是以“我說你聽”為主,加之黨建工作和黨性教育自身的學理性和嚴肅性,對于大學生黨員而言,內容吸引力不夠,參與性不強,缺乏一定的活力和趣味。要轉變這一現(xiàn)狀,第一,輔導員需要充分利用如微信、微博、論壇、抖音等大學生聚集的網(wǎng)絡平臺,運用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視頻、音頻、圖片等教育資源,及時更新黨建工作的成果和最新發(fā)展趨勢。第二,建立大學生黨建信息資源庫,同時加強新媒體平臺的硬件建設和技術支持,整合網(wǎng)絡上關于大學生黨員的學習視頻、電子書等學習內容,及時上傳至黨建信息資源庫中,方便大學生自主下載和學習。同時,引導和鼓勵大學生黨員主動加入到黨建信息資源庫的建設和管理中來,讓大學生黨建工作實現(xiàn)雙向互動與交流。
3.積極搭建多功能的黨建信息管理平臺,開創(chuàng)輔導員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陣地
根據(jù)輔導員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實際需求,首先,積極構建線上具有服務功能和管理功能的信息平臺。設立消息發(fā)布、在線學習、互動交流、考勤打卡、線上投票、專題討論、數(shù)據(jù)分析以及輿論評估等模塊,推動新媒體平臺轉變?yōu)榇髮W生接受主流價值觀熏陶的重要陣地,有助于輔導員進一步宣傳黨的理論,提升黨建工作的實效性。輔導員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開設個人黨建學習和管理微信平臺,利用新媒體技術的便捷優(yōu)勢,迅速而全面地介紹最新時政熱點和黨的理論知識,增強大學生黨員的向心力,提高黨建工作的針對性。其次,搭建線上大學生黨建管理績效評價平臺,便于輔導員對黨建工作進行科學合理的評估和考量,同時也給大學生黨員提供意見建議反饋平臺,促進輔導員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的服務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4.不斷完善校園網(wǎng)絡輿情監(jiān)控體系,保障輔導員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安全穩(wěn)定
輔導員在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同時,也要注意對傳播媒介和傳播內容進行嚴格監(jiān)督和把控。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面臨嚴峻考驗,如何建立健全新媒體信息傳播的有效監(jiān)控機制,是輔導員需要探索的新命題。輔導員應引導大學生黨員自愿加入網(wǎng)絡文明志愿者隊伍,設立網(wǎng)絡管理員和評論員,加強對網(wǎng)上信息內容的審核和傳播的監(jiān)管力度,尤其是對大學生對黨的問題和困惑及時進行解答和引導,從而為大學生黨建工作營造清朗安定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王維,張越.微信作為思政新媒體平臺的生成機制與賦權價值[J].高教探索,2018(2).
[2]馬婷,卜建華.新媒體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的應用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
[3]楊建超.加強和改進大學生黨建工作的思考[J].廣西社會科學,2002(2).
[4]張麗.新媒體背景下輔導員優(yōu)化大學生黨建工作探索[J].學理論,2014(2).
責任編輯: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