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雅韜 張燁煒
語言是文化反應的重要載體,也是反映文化的重要手段,英語語言能夠體現西方國家社會文化的眾多方面,就好像著名人類學家,英國的馬林諾斯夫基說過的一種語言,根植于語言民族文化與社會生活、習俗。在英語翻譯學習過程中,充分感受西方國家的發(fā)展現狀以及文化傳統(tǒng)、風俗習慣等各類文化現象與事實掌握英語詞匯,文化內涵考慮詞匯的地理環(huán)境與多元含義、歷史條件與傳統(tǒng)習慣、個人價值與社會風俗等等。通過多方面聯系,才能夠正確認識文化因素,對于英語詞匯的學習影響,才能夠確保英語理解與翻譯能夠得體、正確。
1 語言與文化的關系
語言與文化關系一直是研究學者關注的重點領域。著名德國語言學家代表人物韓禮德認為:語言是潛在意義系統(tǒng)各層次間均有所體現。在大學英語詞匯文化中,詞匯關系通過語音進一步實現,通過語義凸顯文化。例如drive-in這一詞匯是美國人現實生活的生動體現。隨著美國汽車工業(yè)的逐步發(fā)展以及社會經濟水平的持續(xù)提高,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逐步加快,各類車內設施服務也逐步出現,例如drive-in movies、drive-in dinner……英國人類學家泰勒認為文化是復雜總和,包括知識與信仰、藝術與道德、法律與習俗以及即個人和社會成員獲得的一切能力與習慣。文化是社會遺傳下來的信仰與習慣之和,決定著生活組織。語言與文化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兩者密不可分且相互依存,語言與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學習英語詞匯不僅要重視西方國家的社會歷史與經濟、政治與文學、藝術與風俗等,通過學習各類文化因素正確理解,才能夠合理利用英語語言,所以英語學習不僅要學習語言,也要學習西方文化,學生切記不可忽視文化因素對于英語學習起到的重要作用,將語言學習與文化學習兩者有效結合。
2 英語學習中文化因素
2.1 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指的是語言交際過程中干擾信息傳遞,導致信息理解偏差或誤解的文化差異,也可以稱之為影響交際的文化知識。文化因素包含的內容主要有淺層文化與深層文化,淺層文化指的是民族的政治經濟與歷史地理等各類信息,而深層文化則是代表著該民族的價值觀念與風俗習慣、文化傳統(tǒng)與道德標準等。英語成語、詞語與諺語、典故等各類語言的學習,有特定的歷史背景與政治文化、藝術特色等,所以要想理解這些英語詞匯予以翻譯,就必須正確認識文化因素出現的望文生義現象,重視文化因素對于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正確區(qū)分英漢詞語間的文化差異,排除影響因素,才能夠確保英語交際順利進行。
2.2 文化因素對英語學習的影響
當前高校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極為重視詞語教學,卻忽略了文化差異對于學生語言學習的影響,并未將此語與文化因素有效結合。
2.2.1詞匯表面意義相同但內涵不同
部分學過英語的人向他人介紹自己喜歡或者是愛人的時候,通常會用lover但是西方國家對于該詞的用法卻并不相同,lover表示情婦與情夫的含義,所以西方人們并不理解中國人們運用這一詞的表達內涵。西方人極為困惑,中國人對愛情通常是小心翼翼,為何會公開說明有l(wèi)over?主要原因在于中國近幾十年只夫妻一方,通常為愛人,并且這一詞匯成為了重要的表達形式,這一詞并沒有男女之分,同樣也表達出中國男女平等的價值觀念。漢語中愛人一詞的英語對應單詞并不是lover而是wife或husband、fiance或fiancee。
2.2.2 同一事物在同一語言中表達多樣
中國人們極為重視人際關系以及群體的和諧性,對于不變的血緣,通常會通過手續(xù)確定親緣關系,或者是建立解除婚姻關系,此類做法可稱之為嚴格而有序。漢語中人們對于非親緣關系稱謂也存在一定的親緣化趨勢,例如對于并不是親屬但是卻關系密切的人們,少年或兒童通常會習慣運用叔叔阿姨此類稱呼,而成年人會運用爺爺奶奶來稱呼長輩,對于不熟悉的陌生人也會根據年齡稱呼根據語言表達,能夠體現出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心理與民俗風采。例如在漢語表達中通常有祖母和外祖母之分,但是英語表達中卻并不予以區(qū)分,如果非要講述清楚,則可以稱palernal grandmother 和mathernal grandmother.通過附加說明能夠看出文化不同,對家庭結構的英漢表達也有所不同。
2.2.3 部分漢語詞語在英語中沒有對應詞
部分漢語詞匯在英語中沒有嚴格的對應詞,部分漢語詞匯是改革開放后社會特有產物,而西方國家難以知曉詞語的文化內涵,也無法了解漢語文化的背景與使用場合。相同部分英語詞匯在漢語中也沒有對應詞,例如hippie和cowboy屬于美國特有產物,cowboy被稱之為木桶或牛仔,此類翻譯方法被人們廣泛接受,但是卻難以反映出美國西部開發(fā)的傳奇色彩以及濃郁風情。
2.2.4 英漢詞語意義大致相同但意義差別較大
英漢部分詞語雖然以相同,但是意思卻千差萬別,例如知識分子與intellectual兩個詞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含義有所不同,中國知識分子通常包括:大學生與中學和大學教師、醫(yī)生與工程師、律師等接受過大學教育的群體即使在落后的鄉(xiāng)村,中學生也可以稱之為知識分子。但是西方國家中intellectual詞匯只是包括大學教授,并不包括大學生以及其他范圍,所以范圍有所狹窄,并且這一詞匯時有貶義,時,由保億麗如也可以翻譯為忙于專員空洞理論卻并不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分子。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學習英語不只是學習語言,也是學習文化,學生既要了解英語的結構規(guī)則,也應當重視英語的使用原則,英語屬于交際工具與其他語言相同事由語音和語法、詞匯知識構成,但是語音語法與詞匯的任何一個部分單獨都難以稱之為語言,也無法起到語言交際功能。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應當尊重英語語言規(guī)則,強調語音語法與詞匯知識,并且予以系統(tǒng)性學習,充分重視聽說讀寫能力的協同發(fā)展。
(作者單位:內蒙古農業(yè)大學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