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峰
新課改背景下,中學歷史課的有效性教學越來越受到關注。何為課堂的有效性教學?如何開展中學歷史的有效性教學?是中學歷史老師必須要回到的時代答卷。但,不管如何課改,教師都必須抓住課前準備和課中引導,根據(jù)現(xiàn)實條件和自身教學需要,不斷嘗試采用多種方式,只有這樣才能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業(yè)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
1 加強中學歷史教學的課前準備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強調(diào)教師的中心地位。但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實際情況應該成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因此,歷史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歷史學習的原有基礎和現(xiàn)實需要,并在此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也就做到充分了解學情,實現(xiàn)以學定教。實際上,教師只有了解了學生的學習需要,其開展備課和教學也才更有方向性,才能實現(xiàn)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采用作業(yè)反饋、調(diào)查、訪談等各種途徑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需要,而且,教師還應該對教學中以及學生學習上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進行充分的估計,設計多種教學方法,實現(xiàn)以學定教。
同時,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針對學生在課堂上會出現(xiàn)各種不同的情況,在備課時教師應充分考慮課堂上可能會出現(xiàn)的情況、如何應對,需準備有效方案,積極地進行計劃與動態(tài)相結合的教學設計,為學生的主動參與留出適度的時間與空間,更多地關注學生思維的方向,積極呵護學生的不同思維方法。在備課時,教師還可以必須精心設計教學情境,準備優(yōu)秀課件,做到能夠駕馭學生的情感,拉近歷史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感受到原來歷史就在我們身邊。
2 把握好歷史課堂的氛圍、點撥及合作
教學是學習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課堂是教師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主陣地。通常情況下,教師可以通常通過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合理恰當?shù)狞c撥指導以及合理調(diào)配教學資源,可以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助力學生有效學習。
課堂氛圍對于學生能否主動學習非常重要。新課改要求教室變?yōu)閷W堂,教師轉(zhuǎn)變?yōu)閷W習的參與者、指導者。教師要改變“一家獨大”的過去,使自己從主導課堂的圣人轉(zhuǎn)變?yōu)閷W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促進者。在言談舉止上,教師要努力塑造一種開放、自由、民主、多元的歷史課堂氛圍。要讓學生體會到師生間、生生間合作的歡愉,使歷史課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情緒,并成為讓每一位學生最喜歡上的學科,從而使學生對教師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轉(zhuǎn)移到教師所講授的課程上。如,在實際教學中,如果能有一個好的開頭,勢必事半功倍。在講解“九·一八”事變時,如果教師這可以這樣設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的錄音——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哪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高粱葉子青又青,九月十八來了日本兵,先占火藥庫,后占大本營。”教師問:這首歌反映了當時什么歷史事件呢?學生回答:“九·一八”事變?!苯處熃又f:“這節(jié)課,我們就從九·一八事變說起?!庇纱藢胄抡n,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的激發(fā)。
教師的合理點撥剖析對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梢哉f,要保證課堂的有效性,歷史課堂的教師點撥、剖析至關重要?!皩W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在實踐中學習”,這是新課標積極倡導的教學理念。它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察言觀色,揣測學生的知情意行,注重教學過程中的合理點撥和剖析。教師的剖析是建立在學生比較充分地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基礎上的,否則的話就是“填鴨式”“ 滿堂灌”的老教學手段。通常情況下,剖析歷史的方式方法很多,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引領著學生的思維,讓他們一層層撥開迷霧見陽光,在教師引導下有醍醐灌頂?shù)挠鋹偢?。衡量教師課堂點撥,剖析是否有效的落腳點不是看教師講得怎么樣,而是追問學生悟到了多少。
此外,新課程標準下,課堂變成學堂,在教學中,要求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如此,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學的有效性才能體現(xiàn)。一般課堂下,教師都是將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在新課標下,教師更多的則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引路人,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如此,學生可以做到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實現(xiàn)自身主體的構建與發(fā)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如在講授鴉片戰(zhàn)爭時,讓學生帶著問題研讀,鴉片戰(zhàn)爭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英國為什么會出現(xiàn)貿(mào)易逆差?同時,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國帶來的危害有哪些?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加上小學合作探究學習,再到教師利用多媒體向?qū)W生展示了吸食鴉片時中國人的沉迷、頹廢、憔悴的形象,可以有效地觸動了學生的思想感情,勾起了他們各種聯(lián)想。如此,學生不再是機械地受刺激和作出反應的被動實體,而是能動的思維者,知識在大腦中被反復地進行著認識、理解、分析、運用等加工。而且,這樣主動參與學習得出的結論是不會忘記的。
總而言之,作為初中歷史教師,應該將有效教學作為自己的教學追求。盡管,當前轟轟烈烈的新課改,為中學歷史教學提供了很多具有實用價值的探索,但教師抓住課前準備和課中引導,根據(jù)現(xiàn)實條件和自身教學需要,進行綜合施教,就能打造出高效的歷史學堂。當然,歷史教師也必須要更新理念,加強學習,勤于實踐,勇于創(chuàng)新,不斷改進教學策略,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
(作者單位:沂南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