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靜 劉中奇 宋莎
摘 要:目前,互聯網的發(fā)展加速了物流行業(yè)的發(fā)展,而物流行業(yè)發(fā)展中末端配送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智能快遞柜應運而生,然而智能快遞柜的發(fā)展處于初期階段,存在部分問題。本文主要分析智能快遞柜發(fā)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智能快遞柜;問題;對策
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fā)展,“互聯網+”的普及,消費者使用網絡購物已成為一種主流。因此,快遞量在近幾年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快件量從2013年的92億件,上漲到2018年的507.1億件,快遞市場業(yè)務收入從2013年的1442億元上升到2018年的6030億元。隨著快件量的增加,以及物流行業(yè)的發(fā)展,智能快遞柜已經成為趨勢。截至目前,智能快遞柜已遍及部分地區(qū),而其發(fā)展中存在一定的問題。
一、智能快遞柜發(fā)展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政策
1.法律政策 信息共享
我國針對快遞行業(yè)的相關政策規(guī)定,比如:先驗貨后收貨,然而智能快遞柜在貨物送達時配送員、客戶以及智能快遞柜之間未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平臺,因此無法對客戶的需求進行分析,無法對收貨指令進行選擇和監(jiān)督,導致客戶并未驗收快件,快件的信息已經更新為已簽收,導致收件人后期拒收或者更換、理賠等維權活動進行時變的更加復雜。
2.快件丟失或損壞責任不明
客戶與快遞員在使用智能快遞柜的過程中,不需要進行面對面的溝通,整個過程只需要通過手機客戶端查看快件信息,快遞員進行快件信息的更新。然而,客戶取件的時候,發(fā)現快件存在丟失或者損壞現象,最終責任無法區(qū)分。
(二)柜子大小有限 容量有限
我們經常見到的智能快遞柜是由無數個小框格組成的,每一個框格是一個用戶的快遞盒子,柜子的體積較小,因此針對體積或者容量過大的物品,無法投放。所以,針對購買大件物品的消費者來說,容量是一個很大的影響因素。
(三)消費者觀念不足
目前,我國智能快遞柜只涉及到部分區(qū)域,涉及的范圍十分有限,加之對智能快遞柜的使用時間較短,涉及面比較窄,宣傳力度過小,導致很多客戶對智能快遞柜的認知度較低。無論是電子商務企業(yè)自建自營,或者是快遞企業(yè)如中通、申通、圓通等自建自營,或者是第三方企業(yè)自建自營,都需要做好宣傳工作,宣傳的同時,提升消費者體驗,鼓勵消費者口口相傳,放心使用,引導消費者轉換觀念,給消費者樹立一種安全、放心、高效的觀念,鼓勵消費者廣泛使用。
二、智能快遞柜發(fā)展對策
(一)完善相關法律政策 實施信息共享
從最初的智能快遞柜方面的沒有任何政策,到后期慢慢完善,2018年5月1日,施行的《快遞暫行條例》的第“二十五”條規(guī)定:“經營快遞業(yè)務的企業(yè)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權當面驗收?!倍摋l例中并未對智能快遞柜的使用進行描述或規(guī)定,并未對智能快遞柜、收件人與配送員三方建立共享平臺,因此,改造智能快遞柜,開發(fā)一個開放式的后臺系統(tǒng),快遞公司與用戶均可直接登錄系統(tǒng),用戶可登錄平臺進行智能快遞柜投放預約,預約的同時填寫需要箱體的大小,快遞員可以登錄平臺根據客戶的要求進行投遞,以實現信息共享,避免快遞柜已滿帶來的困擾,因而提高了智能快遞柜的使用效率是至關重要的。
(二)改進智能快遞柜結構
當前快遞柜多采取固定箱體的方式,因而大小和容積是固定的,建議研發(fā)更加先進的智能快遞柜,取消固定的箱體結構,改為大小可以變動或者大小不一的智能快遞柜,智能柜子智能規(guī)劃,從而最大程度的利用柜子內部空間,提高儲存效率。
(三)拓展廣告投放 轉變消費者觀念
智能快遞柜相關廣告過少,涉及的小區(qū)有限,了解的人員過少,因此拓展廣告投放,讓廣告遍及需要的人員,需要的小區(qū),加強宣傳力度,同時宣傳其安全、便捷、可靠,提高消費者的信任度。
結束語:
我國智能快遞柜的發(fā)展處于初期,難免存在很多不足,本文針對存在的三方面問題:法律政策、柜子大小、消費者觀念,提出了三方面的政策:完善相關法律、改進智能快遞柜結構、拓展廣告投放轉變消費者觀念。
參考文獻:
[1]闕宏偉.智能快遞柜的盈利對策探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8,(03).
[2]王幸福,高維斯.基于SWOT分析的“互聯網+”下智能快遞柜發(fā)展對策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05).
[3]梁歡歡.智能快件箱的現狀及現行問題分析[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5,14(19).
作者簡介:
姚晨靜( 1990-),女,陜西省西安人,西安郵電大學碩士研究生,陜西服裝工程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物流企業(yè)運營管理;
劉中奇( 1996-),男,安徽省蚌埠人,西藏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陜西服裝工程學院教師。研究方向:企業(yè)管理方向;
宋莎( 1992-),女,陜西省西安人,西安郵電大學碩士研究生,陜西服裝工程學院教師。研究方向: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