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鄉(xiāng)市中醫(yī)院(453000)韓麗新
柴胡在中醫(yī)學上屬于一類常用的中藥,其性味涼且苦,可發(fā)揮解熱、抗菌、鎮(zhèn)靜、抗病毒(流感病毒)、抗肝損傷等功效[1]。據《中國藥典》記載,柴胡一般類型為狹葉柴胡或傘形科植物柴胡的干燥根[2]。目前,在化學成分分析、醫(yī)學、栽培技術等領域對柴胡的研究相對比較集中[3],但鮮有報道通過顯微鑒別方法對不同產地柴胡的藥材質量進行研究,本文通過收集來自不同產地的柴胡樣品,以期通過顯微鑒別方法來評價柴胡藥材質量,為臨床上提供判定依據。
1.1 材料 試驗設備器材:切片機(生產商:石家莊現代儀器儀表公司),DGF-4A型立式電熱鼓風干燥箱(生產商:天津市泰斯特儀器公司),電熱恒溫水浴鍋(生產商:北京科偉永興儀器公司),萬用電爐(生產商:石家莊現代儀器儀表公司),解剖刀,毛筆,鑷子,染色缸,酒精燈,玻片架。
1.2 試驗試劑 石蠟,二甲苯、無水乙醇、甲醛、冰乙酸,蕃紅染液、樹膠、固綠染液。
1.3 試驗藥材 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集了24個柴胡樣品。見附表1。
(1)取材:洗凈收集的藥材,并去除雜質,以溫水將其軟化(約1h),最后切成段備用(約0.5~1cm)。(2)制蠟片:①軟化:先將小瓶編號,再將備好的藥材放入小瓶中,并記錄下來,之后倒入軟化劑封上(軟化24h)。②固定:再將固定液FAA倒入裝有材料的小瓶中(固定24h)。③脫水:先后以50%、70%和90%的酒精對其脫水2h、2h和1.5h,最后再以無水乙醇脫水1.5h。④透明:先后以25%和75%二甲苯(酒精稀釋)將藥材透明1h和0.5h,之后,再以無水二甲苯透明20min。⑤滲蠟:分別在37、45和55℃下進行滲蠟處理5h,2h和3h,保持在62℃時,2h換蠟1次。⑥包埋:使蠟盒中的蠟維持固態(tài),將滲蠟處理完成的藥材放入蠟盒,靜置,直至蠟自然凝固。⑦切片和拷片:用切片機對樣品切橫切片(厚度9um),并將其在60℃拷2h。⑧染色:拷片過后的藥材先后在二甲苯(20min),無水乙醇(15min),95%乙醇(10min),85%乙醇(8min),70%乙醇(5min)中浸泡,最后將其置入翻紅染液中(浸泡一夜),之后再在酸性酒精(15min),85%乙醇(10min),95%乙醇(8min),固綠染液(2s),無水酒精(20min)和二甲苯(25min)中依次浸泡。⑨封片:染色完成后以樹膠對其封片。(3)在光學顯微鏡下對其顯微特征進行觀察記錄,并簡易繪制出其結構圖。
附表1 柴胡樣品
顯微鑒別特征:產地為河北的柴胡大部分油管分布密集,排列較整齊,其中以石家莊市靈壽縣南營鄉(xiāng)的油管分布最密集;而產地為甘肅的部分市縣的柴胡油管分布相對較多,如甘肅隴西縣菜子鎮(zhèn)、甘肅策底米家梁和甘肅漳縣;產地為河南的柴胡的油管大部分分布比較疏散。山西產地的柴胡僅有部分市縣的油管分布多。
此外,柴胡產地在甘肅和河北的柴胡皂苷含量較高,而河南和山西所產的柴胡皂苷含量比較少。因此,我們認為甘肅和河北生產的柴胡質量較好,具體見附表2。
在中藥鑒定中,顯微鑒定是一種常用手段,其能通過對藥材細胞形狀、組織構造、和成分特征進行觀察,從而實現對藥材真?zhèn)魏推焚|的鑒定[4][5]。該方法的特點是操作簡便、準確且快捷,并且可以配合其它鑒定分析方法,有效的將中藥鑒定質量提高[6]。
本實驗通過對不同產地的柴胡藥材進行分析,實現了從顯微、性狀,再到成分的多重指標控制,較傳統(tǒng)單一成分控制,有了新的突破,其在對中藥材質量的控制方面有著較強的合理性。本實驗在現有的樣品中得出柴胡質量與其纖維和油管數相關,但考慮到本研究樣品有限,研究內容僅僅考慮了柴胡的顯微和化學成分,因此需要結合藥理做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