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yī)院(471000)楊靜
近些年人們膳食結構發(fā)生變化,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患者發(fā)生腦梗塞等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發(fā)生幾率增大[1]。腦部血液循環(huán)受到嚴重影響,患者容易出現(xiàn)缺血、缺氧等癥狀,進一步引發(fā)腦軟化以及腦組織壞死情況。腦梗塞特點具有病情迅速、致殘率、致死率高[2];患者經(jīng)過治療后,病情有所改善,但仍存在局灶性癲癇、語言功能障礙、肢體障礙等,該疾病影響著患者身體健康及生活質(zhì)量,也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3]??梢?,在臨床治療過程當中對腦梗塞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改善患者存在的神經(jīng)功能障礙。此次對腦梗塞患者實施早其護理干預方案,分析其可改善患者語言康復及肢體康復所起到的作用,現(xiàn)總結報告如后。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到我院進行治療的88例腦梗塞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將其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44例。其中對照組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齡50~82歲,平均年齡(65.78±11.02)歲;實驗組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齡53~84歲,平均年齡(67.10±10.44)歲。將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以上患者均經(jīng)顱部CT、MRI等檢測,且已經(jīng)確診患有腦梗死;所有患者都屬于首次發(fā)病,不存在意識障礙;所有患者在疾病穩(wěn)定后,出現(xiàn)語言功能及肢體功能障礙;患者均知情并同意此次研究。
排除標準:重要臟器患者其他疾病者排除;將精神疾病者及有家族精神病史者排除。
附表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語言及肢體功能康復情況對比(±s)
附表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語言及肢體功能康復情況對比(±s)
注:與干預之前進行對比,a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進行對比,abP<0.05。
組別 例數(shù)(n) 時間段 語言功能 肢體功能對照組 44 干預前 57.12±8.32 48.97±5.68干預后 68.75±9.85a 60.65±8.36a實驗組 44 干預前 55.87±7.69 48.90±6.52干預后 82.79±11.55ab 72.44±10.03ab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日常護理。實驗組患者在入院后第3天則開始采取早期護理干預方案,具體辦法如下:①加大健康教育宣傳:患者入院后則開始對患者以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宣傳,宣傳內(nèi)容包含腦梗塞疾病相關的臨床特點、疾病進展情況、過渡至恢復期采取的治療與護理辦法、臨床中出現(xiàn)并發(fā)癥以及相應的處理方案,患者一旦有不適情況需立即報告主治醫(yī)生。②飲食護理:腦梗塞患者飲食需以富含鈣、高維生素且易消化為主,給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膳食方案,適量食用有助于肢體功能康復的營養(yǎng)食品,控制患者食量避免出現(xiàn)過飽或是食用刺激性食物。③肢體功能鍛煉:早期對患者肢體功能進行鍛煉。將患者體位擺放正確,鼓勵患者在病床上進行簡單的肢體鍛煉,主要對關節(jié)進行活動,將關節(jié)進行反復的屈伸、外展、內(nèi)旋等簡單動作,運動量的大小以患者耐受為宜;依據(jù)患者實際病情恢復情況,循序漸進的增加活動量;患者病情較為穩(wěn)定狀態(tài)下,鼓勵患者進行自我護理的訓練,諸如更衣、洗漱、入廁等,適當加大患肢活動力度;半個月后,鼓勵患者練習行走,進行下床直立、簡單行走等過渡到上下樓梯的練習,宜每天堅持訓練,漸漸增加活動量為宜。④語言功能訓練:早期開始鼓勵患者采取嘴唇張開、閉合練習,以及伸縮舌頭的訓練,護理人員耐心地進行演示,仔細指導患者對著鏡子進行反復的練習;在伸縮舌頭練習熟練以后開始進行發(fā)音練習,從元音到輔音,再到元音和輔音的結合,每天三次反復訓練;引導患者學習吹紙、吹乒乓球等練習,以此使患者對氣流引導力和氣息把控能力增強;將語言訓練制作成卡片,鼓勵患者家屬與患者形成互動,引導患者感興趣進行此項訓練。最后從詞到句子再到簡單的語言對話等訓練,鼓勵患者通過讀書、看電視、聽廣播來刺激語言功能的恢復。⑤腦梗塞患者大多是老年人,因該群體的特殊性,通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在出現(xiàn)腦梗塞后都會不同程度的出現(xiàn)肢體和語言功能障礙,其他疾病發(fā)生也具有突然性,患者擔心給家庭帶來經(jīng)濟壓力,其容易發(fā)生焦慮、悲觀等不良情緒,更有些會拒絕治療。護理人員在接收到患者入院時,就應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引導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1.3 觀察指標 將兩組患者接受干預前后的語言及肢體功能評分進行對比,將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語言功能評估主要采取漢語失語檢查表進行評估,總分數(shù)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語言功能恢復更佳;肢體功能評估主要采取FMA肢體功能進行評估,主要對上肢、下肢運動功能進行測評,總分數(shù)100分,得分越高代表肢體功能康復狀態(tài)更佳;此次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調(diào)查,采用我院自制的問卷調(diào)查表進行評估,問卷調(diào)查含滿意、一般、不滿意3項,護理滿意度是滿意與一般之和。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此次研究采用SPSS19.00處理,(%)用來表示計數(shù)資料,該類型指標間的差采用卡方(x2)進行檢驗,(±s)用來表示計量資料,該類型指標間的差采用t檢驗,P<0.05用來表示兩者間差異明顯,有一定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將兩組患者接受干預前后的語言及肢體功能評分進行比較,干預后實驗組患者語言及肢體功能康復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具有一定統(tǒng)計學意義,見附表。
2.2 將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實驗組患者滿意度為95.45%(42/4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27%(34/44)(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腦梗塞臨床護理的重要性 腦梗塞亦稱之為缺血性腦卒中,是臨床神經(jīng)內(nèi)科中常見疾病,大多因患者腦組織血流灌注出現(xiàn)的腦局部組織發(fā)生梗塞[4],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神經(jīng)功能受損所致,該疾病發(fā)病突然,病情迅速,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腦梗塞發(fā)病人群大多屬老年人[5],其致殘致死率高,部分患者在病情穩(wěn)定之后,也遺留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經(jīng)功能性障礙,出現(xiàn)語言及肢體功能障礙等,影響患者生存質(zhì)量??梢娫谀X梗塞患者經(jīng)過治療后,實施護理干預的重要性,在對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有效促進患者各項機體功能康復[6]。
3.2 腦梗塞臨床護理要點 早期護理干預主要是在腦梗塞患者入院第3天起,對患者進行肢體和語言功能的康復,干預時間比較早,通過早期的一系列有關于肢體和語言的訓練,以利于提高臨床的護理效果。早期護理干預中采取自主運動方式,用簡單的抓握、擰毛巾等運動來促進手臂前旋轉和后旋轉,以及腕關節(jié)進行屈伸旋轉的作用;采用正確體位來控制痙攣現(xiàn)象,有利于靜脈回流,改善手部腫脹;早期在床上進行適量的肢體訓練為下床站立及步行活動打下基礎,通過患者自我護理來鍛煉肢體障礙并漸漸適應生活。語言功能障礙患者耐心練習,從易到難逐步改善,加強患者與家屬、病友間的語言交流,給患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
綜上所述,腦梗塞患者采取早期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語言及肢體功能康復,使患者生活質(zhì)量和護理滿意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