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芹
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必須以《語文課程標準》的新理念作指導,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挖掘學生的潛能,切實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好基礎。
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開拓創(chuàng)新思維,進行必要的方法指導,多提供一些開放性問題,多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培養(yǎng)他們的求異思維能力是現代教育的新理念,它也體現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
一、 質疑,激趣
質疑是創(chuàng)造的種子,敢于質疑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方法,通過教師有目的地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
教學過程中,質疑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抓文題質疑這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敢于提問,如《鳥的天堂》可引導:看到這個題目有什么疑問,學生提法很多,鳥有天堂嗎?鳥的天堂是什么等。在教學過程中抓重點質疑,這主要針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迫切解決的問題。如《金色的魚鉤》中對老班長犧牲時的一段話進行質疑時,有的學生提出老班長已經完成任務,為什么說沒有完成黨交給的任務呢?然后把問題交給學生討論。課堂教學中要本著多鼓勵多啟發(fā)的原則,再加上正面引導,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大膽表述,久而久之,學生才會在自由發(fā)表意見中培養(yǎng)獨立的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 自主閱讀
閱讀是自學的主要途徑,指導學生的閱讀方法時,也應重視過程,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眼、腦、手的運用,逐步理解課文。
眼要看,主要是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到精讀(深入理解內容)。腦要想,運用歸納、概括等方法。手要寫,教會學生運用不同符號圈畫,寫體會、感想或者小練筆。教師要注意巡回輔導。在教學《鳥的天堂》時,可以用預習單的形式提出思路:1.找出描寫大榕樹的段落。2.榕樹的“大”體現在這些段落中的哪些詞句中,注意標出。3.從這些詞句中體會到什么?可以寫體會。4.通過這些描寫體會大榕樹是鳥的天堂嗎?為什么?4.總結出學習方法。這些問題層層深入,抓住了重點,又滲透了方法指導,通過自學,要循序漸進,注意設計的問題多樣性,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思維特點。
三、 討論、點撥
獨立思考后,針對疑難問題放手讓學生展開討論。
可以先同位互相交流,然后四人一小組,各抒己見,每個學生都給予展示的機會,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思維的敏捷性,又使學生始終保持高漲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此時教師應針對問題進行引導。
四、 總結深化
這是引導學生分析解決疑問的階段,師生間共同探討,加深學生理解,此時教師要注意讓好、中、差學生,都有充分發(fā)言的機會,面向全體,在有關重點問題上,教師不要急于肯定答案。當難以回答的問題出現時,要注意運用比較、概括等方法引導學生逐步解決。這一階段及時總結方法,為以后的自學奠定基礎。
綜合上面的學習思路,其中最難以回答的是“你從這些句子中怎么體會到榕樹的‘大的?”如“變窄”能體現出大,可以引導為什么變窄?要談的深入,關于比較法的運用,如大榕樹為什么是鳥的天堂,可拿別的大樹與其相比讓學生體會出這株榕樹更適合鳥兒居住??梢月撓怠段覑酃枢l(xiāng)的楊梅》和《杏兒熟了》進行比較,同是寫植物,由于所表現的中心不同而采用的寫法也就不同,這種同中求異的鑒別就會使學生明白寫作意圖不同,就會寫出不同內容的文章,這種比較是誘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的引爆點。關于《鳥的天堂》,總結的寫作方法就是抓住事物的幾個方面具體寫事物的特點,可以寫個小片段,既滲透方法指導,又培養(yǎng)了學習能力。
五、 鞏固練習
學習課文結束時要抓住訓練重點,注重啟發(fā)性,針對易錯處多層次、多角度設計練習,提高練習的效率。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要針對課程目標,精心創(chuàng)設教學過程,及時總結方法,就能促使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不斷發(fā)展,從而使其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