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黎
隨著癌癥患者病情發(fā)展, 疼痛是癌癥晚期患者最為明顯的癥狀[1]。有關研究指出[2], >90%的癌癥患者在晚期時會出現(xiàn)強烈的疼痛, 而且此種疼痛常常很難忍受。因此, 在晚期癌癥患者的治療中, 實施個體化疼痛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更好的提高疼痛護理效果, 本次研究以本院74 例癌癥患者為研究對象, 對其中37 例患者實施個體化疼痛護理, 效果良好?,F(xiàn)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8 月~2018 年8 月本院收治的74 例癌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jù)入院先后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7 例。觀察組患者中男18 例, 女19 例;年齡48~86 歲, 平均年齡(65.35±7.35)歲。對照組患者中男19 例, 女18 例;年齡46~84 歲, 平均年齡(64.51±7.34)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采用個體化疼痛護理, 具體如下。
1. 2. 1 疼痛評估 對患者疼痛進行準確的評估才能實施有效的疼痛護理, 所以, 待患者入院后, 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疼痛評估, 主要內容包括:疼痛強度、疼痛部位、疼痛持續(xù)時間、導致疼痛加劇的原因、疼痛性質等[3]。與此同時,為患者建立疼痛護理檔案, 檔案包含內容為疼痛護理、疼痛治療、疼痛評估結果等。
1. 2. 2 疼痛教育 入院當天, 患者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填寫疼痛認知調查表, 對患者疼的認知程度進行掌握。為患者發(fā)放疼痛宣傳手冊, 提高患者對疼痛知識掌握程度, 指導其進行疼痛評估。當患者使用鎮(zhèn)痛藥物時, 應對其進行藥物指導, 包括藥品的服藥方式、注意事項、用量、作用機制、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及處理措施等[4]。
1. 2. 3 藥物鎮(zhèn)痛干預 護理人員遵醫(yī)囑定時發(fā)放鎮(zhèn)痛藥物,對患者服藥情況密切關注。督促患者堅持、合理服藥, 保證血液的藥物濃度達到理想止痛效果?;颊叻? d 后, 對患者的疼痛緩解程度進行評估, 對服藥劑量進行調整, 對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進行觀察。服藥1 周后, 對患者的感受和患者疼痛情況定時詢問, 同時進行服藥指導。而那些服用藥物效果不理想患者, 對用藥方案進行及時調整。
1. 2. 4 心理減痛干預 對患者實施有效的心理疏導, 使患者正確面對和接受死亡。積極引導患者訴說內心感受, 主動宣泄自己負面情緒, 并學會自我放松, 尤其在疼痛發(fā)作時, 可有效減少疼痛。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疼痛程度及疼痛持續(xù)時間、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①疼痛程度根據(jù)VAS[5]進行評分, 在白紙上畫一條長度為10 cm 的線段, 最左端1 表示無痛, 最右端10 表示劇痛, 線段區(qū)間表示不同疼痛程度, 數(shù)字越大表示疼痛程度越嚴重。②生活質量根據(jù)生存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LI-74)[6]進行評分, 包括:社會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軀體功能, 分數(shù)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1 兩組患者干預后疼痛程度及疼痛持續(xù)時間比較 干預后, 觀察組的VAS 評分(3.09±0.23)分低于對照組的(5.13±1.03)分, 疼痛持續(xù)時間(1.52±0.29)h 短于對照組的(5.41±2.12)h,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干預前, 兩組患者社會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軀體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觀察組患者社會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軀體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x-±s, 分)
目前, 疼痛是一種主觀感受, 已是繼血壓、呼吸、脈搏、體溫之后的第五生命體征。臨床研究表示[7], 很多腫瘤患者都會伴有中重度疼痛, 其中部分患者的疼痛都是難以承受的。癌癥不但對患的身體帶來痛苦, 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也是非常嚴重, 甚至會使患者出現(xiàn)輕生的念頭。所以, 對癌癥患者實施安全有效的疼痛護理非常重要。只有通過科學合理的疼痛護理才可最大程度緩解患者的疼痛程度, 繼而改善患者身心狀態(tài), 使得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提高。
個體化疼痛護理以常規(guī)護理為基礎, 對患者進行疼痛教育、心理減痛干預、藥物鎮(zhèn)痛干預等措施, 從患者的生理、精神因素入手, 積極幫助其緩解疼痛, 最終達到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干預后, 觀察組的VAS 評分(3.09±0.23)分低于對照組的(5.13±1.03)分, 疼痛持續(xù)時間(1.52±0.29)h 短于對照組的(5.41±2.12)h,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 兩組患者社會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軀體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觀察組患者社會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軀體功能評分分別為(83.48±12.77)、(80.37±10.14)、(82.27±9.16)、(84.77±6.67)分, 均高于對照組的(40.22±12.03)、(30.28±8.35)、(30.45±8.26)、(34.03±5.68)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個體化疼痛護理在癌癥患者的護理中應用效果顯著, 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 縮短疼痛持續(xù)時間,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具有很高的臨床實踐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