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450000)張星
為進一步增加乳腺硬化性腺?。⊿ATB)臨床病理的診斷質(zhì)量,以便于為早期治療提供一定參考依據(jù),在早期確保診斷結果的前提下,還需要對病理診斷步驟進行相應的簡化[1]?;诖?,本次研究在SATB診斷中應用冰凍切片病理診斷法,將其診斷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就診的SATB患者54例,患者入選資料均完整,配合度高,術后均行石蠟切片病理診斷確診。其中,患者均為女性且為單側發(fā)病,年齡21~61歲,平均(43.15±2.14)歲,病程3個月~6年,平均(3.04±1.12)年。
1.2 方法
1.2.1 石蠟切片病理診斷法 標本操作方法:取患者乳腺病灶組織標本,使用濃度適合的生理鹽水對其進行沖洗,以卡諾固定液進行固定。固定完成后使用蒸餾水對固定標本進行浸洗,再分別使用濃度為70%、80%、90%和95%的乙醇對標本進行脫水。脫水完成后進入下一步,使用二甲苯和乙醇對組織標本進行透明處理。在處理過程中,操作人員可先使用浸蠟對透明標本進行處理,再使用純蠟急性包埋,待組織標本上浸潤的蠟完全凝固,即可進行切片處理。切片完成后,將制作完成的切片放置在溫水中,保證其能夠自然展開,隨后將切片烘干,最后行脫蠟處理,在此過程中使用HE常規(guī)染色和分色,完成后封片保存。
1.2.2 冰凍切片病理診斷法 標本制取過程中,若所取標本部位腫塊直徑≥3cm,則取部分即可,若<3cm則可取整個腫塊用于病理室檢查。制備時,將所取標本腫塊放置于冷凍機中進行冷凍處理,溫度為-25℃,待標本冷凍完成后,將其切片制備,切片厚度在5μm左右。完成后使用固定液進行固定處理,行HE常規(guī)染色,于光鏡下進行觀察,整個制作時間保持在30min左右。
1.3 觀察指標 以石蠟切片診斷情況作為參考標準,總結分析冰凍切片診斷的準確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納入SPSS22.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卡方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冰凍切片診斷良性病變、交界性病變和惡性病變符合率分別為93.33%、64.29%、50.00%,其中,診斷良性病變符合率顯著高于交界性病變和惡性病變(P<0.05),見附表。
本次研究中,采用冰凍切片病理診斷良性病變、交界性病變和惡性病變符合率分別為93.33%、64.29%、50.00%。其診斷符合率不高,筆者認為此結果和冰凍切片診斷時效較短和采樣有限有關。而分析其誤診因素,可總結為:①臨床SATB癥狀和浸潤性癌在形態(tài)上存在一定的相似度,容易出現(xiàn)誤診的情況;②冰凍切片質(zhì)量不高,其切片厚度過大,結構較為模糊;③部分被擠壓的腺管呈現(xiàn)單列組合,容易誤診為小管癌和硬癌。為此,當使用冰凍切片診斷困難時,需結合臨床病理對患者進行確診,以此保證臨床診斷的準確性。
附表 不同切片方式診斷結果對比[n(%)]
而根據(jù)冰凍切片診斷法的特點,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減少和避免誤診的發(fā)生[2]。即:①在實施檢查前,由責任醫(yī)師充分的告知病理醫(yī)師患者的具體情況,讓病理醫(yī)師對患者有一個充分的了解,以便于后續(xù)診斷的進行;②若少數(shù)冰凍切片無法進行有效診斷,可和手術醫(yī)師進行溝通,重新采取標本進行檢測;③若收集標本過大,需對標本進行部分處理,沿其最大面切開,減少遺漏病變的發(fā)生;④冰凍切片標本需用干凈的紗布保存,在檢查前充分保證標本的質(zhì)量;⑤在制取標本時,減少標本的厚度可以增加標本檢測的準確性;⑥臨床醫(yī)師在檢測冰凍切片標本時需要做好認真、仔細,減少遺漏和失誤。
總之,采用冰凍切片病理診斷SATB準確性較低,在臨床實際診斷中需要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以及選擇最為適中的診斷方法才能進一步提高臨床診斷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