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現軍 畢建峰 崔艷武
摘 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穩(wěn)步上升,人們對于生長環(huán)境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對優(yōu)質生活環(huán)境的建設需要相關人員不斷關注園林綠化工程,促進園林綠化建設水平的提高。園林綠化人員要對園林綠化建設的重要性加強關注,并根據相關設計進行園林綠化施工,從而,促進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
關鍵詞:園林綠化;苗木栽植;養(yǎng)護技術
1 引言
園林綠化工程的施工,有利于實現人們對生活環(huán)境的目標。在園林綠化工程的施工過程中,施工重點往往是苗木栽植和養(yǎng)護技術。通過苗木栽植和養(yǎng)護技術可以有效提高園林中苗木的存活幾率,從而對園林綠化的質量不斷提升。
2 園林綠化工程栽植要點
2.1 土壤選擇
對草木栽植土壤的選擇可以為草木的后續(xù)生長提供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科學選擇草木種植土壤,在提高草木成活率幾率的同時,也對后期的養(yǎng)護工作進一步減輕。相關人員在對土壤選擇的過程中應對以下幾方面著重考慮:首先,應保障土壤內具有充分的養(yǎng)分。眾所周知,草木的生長需要大量的營養(yǎng)元素。因此,在對草木進行栽植的過程中,相關人員一定要注重土地的養(yǎng)分情況,不能對貧瘠土地進行選擇。其次,要根據種植苗木的具體情況,對土壤的酸堿性進行合理選擇。由于草木的生活習性不同,對于酸堿性的要求也大不相同。在種植過程中,應根據草木的生活習性對土壤的酸堿性進行調整。比如在對馬尾松進行種植的過程中,由于馬尾松適宜的生產環(huán)境為弱酸性土壤。因此,需要相關人員將馬尾松種植在弱酸性土壤內。此外,毛白楊等草木植物的生長環(huán)境為弱堿性,相關人員在種植時一定要保證土壤為弱堿性。最后,在草木栽植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病蟲害影響草木的生長。一旦園林中出現大面積的病蟲害,就需要相關人員對土地進行翻新,同時還要為土地進行消毒,從而保證后續(xù)草木的生長。
2.2 水質要求
苗木的成長離不開水源的灌溉,只用水資源充足才能保證苗木的后續(xù)成長。因此,在對草木進行栽植的過程中應對栽植后的草木進行適當的灌溉。但是需要相關人員注意的是,要采取合理的灌溉方法對草木進行澆灌,在灌溉時還要選擇合理的間隔時間,定期進行灌溉。在時間的選擇上應以草木的生活習性為主。此外,大部分草木對水質的要求不高,只要符合草木生長的酸堿度即可。但是在對草木灌溉的過程中,一定要嚴禁使用污水對草木進行灌溉。
3 園林綠化苗木栽植工作
3.1 草木的選擇
在對園林進行綠化建設的過程中,選擇合適的草木可以有效促進園林綠化景觀效果的提高。相關人員在對草木進行選擇的過程中,應對樹形優(yōu)美、無病害的草木進行選擇。在此過程中,挖掘質量與草木的成活幾率具有直接的聯系。因此,相關人員一定要保證發(fā)掘質量。選擇鋒利的工具對土壤進行挖掘,同時應對泥球和斷根的切口整齊度進行保證。在種植前還應對草木的浮土及根須進行清理,同時采用草繩捆扎的方式對土球進行扎緊。此外,在對苗木進行裝卸的過程中,相關人員應保證對草木的輕裝輕卸,嚴禁相關人員使用拖、拉、扔等方式對草木進行裝卸,從而避免泥球出現損傷。如果需要對苗木進行長期運輸,在運輸前應對草木葉面進行噴水處理,并對草木進行油布的覆蓋。
3.2 土地整理
苗木栽植工作一般在種植地點選其完成后進行,在苗木栽植前應進行相應的土地整理工作。在整理土地的過程中,應對土地內的雜草、雜物等進行清除,同時對土地內的歷史進行清掃。并根據苗木栽植現場的地形以及周圍環(huán)境,對土壤的坡度進行選擇。此外,在整理土地的過程中,應對土地內的垃圾進行去除,其中包括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在對橋木進行種植的過程中,需要在移植的基礎上,對合格圖層進行預留;對灌木進行種植的過程中應保證挖掘的深度在50cm以上。在對草木進行栽植的過程中,不能只對景觀效應進行要求,還應對廢水排放系統進行設計,從而保證園林水排放與市政管網的走向相符合。
3.3 定位放線
在對苗木進行栽植前首先應對綠化種植設計圖紙進行設計,同時,還要對定位技術進行規(guī)范。根據所種植的苗木種類,對定位放線的方式進行選擇。比如,在對樹木進行種植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坐標方格網法的方式對樹木進行定點放線。
3.4 苗木假植
在種植苗木的過程中,如果將幼苗運至現場,但不能立即對其進行種植,就不能進行完全種植,需要對苗木進行假值。假種植。即為臨時種植,其主要是為了避免苗木出現水分流失和枯萎的情況。假種植方式一般分為以下兩種:
(1)裸根栽植。裸根栽植的方式主要是通過挖掘進行假種植,一般情況下將裸根種植在裸根苗的種植過程中進行應用,然后將所需種植的幼苗在溝槽中進行集中種植。此時應保證幼苗的樹梢朝向為南方或西方,在朝向為南方時,應保證溝槽分布在北方向上進行。
(2)帶土球栽植。使用帶土球栽植法對苗木進行價值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對所需種植的苗木、樹干進行收縮捆扎,從而使幼苗的冠層與冠形成相互依存的狀態(tài)。隨后,應使用土壤層對土壤進行覆蓋,從而對土球之間的空隙進行有效填充。最后,應對樹冠和土球進行均勻灑水,從而使苗木的表面達到長期保濕。此外,土壤球苗在種植時可暫時在綠化地進行種植,埋藏深度一般為1/3土球。在對植物種植的間距進行確定的過程中,應對種植時間、土壤球等因素進行考慮,決定將幼苗進行種植時,只需對其它幼苗進行灌溉,從而保證幼苗的濕潤即可。
4 園林綠化苗木養(yǎng)護技術
4.1 苗木修剪
在對春季開花樹木進行種植的過程中,需要在花謝之后對苗木進行修剪;秋季開花的樹,應將修剪時間定為冬季和早春時,在對苗木進行修剪時,不僅要按照相關的園林工藝要求對苗木進行修剪,同時也要根據苗木的自身特征對苗木的外形進行修飾。在苗木發(fā)芽的過程中,應將多余的幼芽進行修剪,如果不能對幼芽進行及時處理,可能會造成幼芽對大量的水分進行吸收。在冬季對苗木進行修剪,具有消耗少且效果佳的雙重優(yōu)勢。一般情況下,一年內可對苗木修剪兩到三次。
4.2 苗木灌溉
在對苗木進行灌溉時,應保證定期澆水、一次澆透,澆水的時間一般為清晨或傍晚,這主要是因為清晨和傍晚的陽光最弱。為了有效確保苗木健康生長,首先需要對其進行經常性灌溉,從而保證土壤的狀態(tài)為濕潤,尤其是在干旱少雨地區(qū)種植時,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以及苗木的生長情況,對苗木就行噴水處理。
4.3 土壤施肥
由于園林的土壤較為特殊,基本具有營養(yǎng)貧瘠的劣勢,同時,為了城市的美化在出現落葉的第一時間就需要相關人員對其進行清掃,因此無法保證自認肥力的循環(huán),需要相關人員對施工作業(yè)進行加強。一般情況下,高大樹木基本不需要進行施肥工作;小型樹木需要施液態(tài)肥,且必須要稀釋后的有機肥。
4.4 病蟲害防治
在對病蟲害處理的過程中,應采用預防為主的方式進行。采用有益生物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可以在節(jié)約能源的同時降低處理成本,且不會對周邊造成污染,對于病蟲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生物防治的方式已經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其可以對苗木的病蟲害進行有效控制。此外,還可以采取化學方式對病蟲害進行防治。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進行園林綠化工作有利于對城市環(huán)境的改善,從而提高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在進行園林綠化工作的過程中,應該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對苗木進行種植,并加強養(yǎng)護,從而實現和諧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建設目標。
參考文獻:
[1] 王樹剛.園林綠化中苗木種植施工與養(yǎng)護技術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8.
[2] 馬少梅.園林綠化中苗木種植施工與養(yǎng)護技術解析[J].現代園藝,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