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珺
摘 要 散文閱讀鑒賞作為近年高考文學類文本閱讀一項重要考查內(nèi)容,成為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重要的關注點。人教版必修二“閱讀鑒賞”板塊將寫景狀物散文編排在第一單元,足見其教材地位不容小覷。加之寫景狀物散文因其自帶審美要素,因而又成為培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的重要閱讀教學載體。
關鍵詞 景狀物 散文 培養(yǎng) 審美
中圖分類號:G623.7文獻標識碼:A
如何在此類散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素養(yǎng)?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挖掘作品審美內(nèi)涵:景、情。景物描寫作為寫景狀物散文的重要內(nèi)容,是作者對自然景物之美的感受力的充分體現(xiàn)。無論是朱自清筆下曼妙的荷塘月色,還是郁達夫眼中那悲涼的故都秋景,還是陸蠡窗前那柔軟婆娑卻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常春藤,作者們無不從形、色、味、觸等角度,將大自然的美和靈性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而課堂上抓住這些美的內(nèi)涵,引導學生品味賞析經(jīng)典的景物描寫的過程,就是培養(yǎng)、提升學生審美素養(yǎng)的過程。心為景移,景為情設,立足作者特定情境下的情感,賞析品味情景關系,引導學生與作者共情,更利于景物美之內(nèi)涵的理解,使學生對作者筆下的美感同身受,注重審美體驗,更利于獲得審美愉悅。
(2)抓住審美鑒賞的突破口:品味語言、引導想象。如果說內(nèi)容方面,寫景狀物散文勝在美景、深情;形式方面,此類散文則將語言美發(fā)揮到了很高的境界。語言精美細致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他連用三個精美的比喻展現(xiàn)靜態(tài)荷花的美,用準確恰當?shù)男揎椪Z傳神地描摹眼前之景,用精妙的動詞將景物化美為媚;語言清新典雅如郁達夫,《故都的秋》全篇像極了作者的閑情漫話,沒有文字的雕飾痕跡,“去掉豪華見真淳”,用語平凡又不失精當,如寫“日光”不用“灑”而用“漏”,寫秋蟬殘聲,不用“鳴”而用“啼”。教學中,若能成功引導學生品味承載著散文審美內(nèi)涵的散文語言,無疑是打開了審美鑒賞的突破口。使學生的審美鑒賞有了“腳踏實地”的基于語言的品,再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對作者文字語言背后的美身臨其境,才能生發(fā)“仰望星空”的基于想象的美感體悟,形成學生頭腦中的美感形象,加深審美體驗和感悟,從而形成審美素養(yǎng)。
(3)選取利于培養(yǎng)審美素養(yǎng)的教學方法:朗讀法。語言文字,唯讀不悟。作為景、情兼?zhèn)涞膶懢盃钗锷⑽模p景物之美,品情感之美,悟思想之美,三者都可兼顧的教學方法就是朗讀法?!逗商猎律分腥鄠€疊詞的運用既描摹了景物特征加強了語意,又使文氣舒展,意蘊和諧,景物之美躍然紙上,不經(jīng)反復朗讀,不能感受審美形象的特征。《故都的秋》中,只開篇一句“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的清,來得靜,來得悲涼”,便開啟了全文舒緩而深沉的感情基調(diào),情感之美醞釀其中,唯有反復朗讀體會,才能生發(fā)基于文本的悲涼情感之獨特的審美體驗?!肚艟G記》中,作者說“綠色是多寶貴的??!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我懷念這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作者賦予綠以人的性格氣質(zhì),如此熱情洋溢加以贊美,又直接抒發(fā)懷綠之情,只有通過反復朗讀才能體會文本思想之美,情感之真純。在反復朗讀中,學生把無聲的文字結合各自審美感悟,變成有聲的語言,實現(xiàn)了文本的審美再創(chuàng)造,審美鑒賞能力也得到鍛煉。
(4)把握審美創(chuàng)造的途徑:由賞及寫。寫作是鑒賞的結果,也是鑒賞的途徑,二者互相促進,相得益彰。當我們引導學生走進字里行間,品讀了語言文字,賞析了景物之美,朗讀品味了作者情感,鑒賞學習了寫作技法,如何將無形的審美素養(yǎng)轉化為有形的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是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目標之一。實際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審美創(chuàng)造的方式多樣,而仿寫、小散文寫作、技法鑒賞寫作是三中最常用的由賞及寫的訓練方法。仿寫是遣詞造句方法運用的精準訓練,小散文寫作是審美創(chuàng)造的綜合體現(xiàn),技法鑒賞是鑒賞知識和水平的直接體現(xiàn)。在引導鑒賞的同時,如果能由賞及寫,將寫作要求引進寫景狀物散文的教學,在提高學生審美鑒賞水平,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方面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總之,對于景美、情濃、言精、蘊深的寫景狀物散文,若能挖掘作品豐富的審美內(nèi)涵,引導學生扎實品味語言文字,發(fā)揮想象,反復朗讀,并注重針對性的寫作實踐,定會在培養(yǎng)學生審美素養(yǎng)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從而有效提升散文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