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天慧
【摘要】目的:深入研究在ICU護理中運用持續(xù)性的人文關懷理念的作用。方法:甄選來自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期間ICU收治的患者(94例),按照雙色球盲選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7例),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則采取人文關懷理念護理方案,細致分析不同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結果:觀察組相比于對照組,護理滿意率顯著提升,兩組差別明顯,P<0.05。結論:將持續(xù)性人文關懷理念溶融入ICU護理中,具有提升治療效果的明顯優(yōu)勢。
【關鍵詞】ICU護理;持續(xù)性人文關懷理念;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12-167-02
ICU是醫(y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更是衡量醫(yī)院整體服務的場所,有著患者病情危重、工作強度大等典型特點,現階段采用的常規(guī)護理模式,已無法滿足患者需求[1]。為了提升ICU護理質量,本文將持續(xù)性人文關懷理念融入ICU護理中,在臨床上取得卓越成效,詳情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甄選來自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期間ICU收治的患者(94例),按照雙色球盲選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7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24例,年齡范疇36~74歲,年齡均值(44.68±2.34)歲,觀察組男22例,女25例,年齡范疇37~75歲,年齡均值(45.39±1.23)歲,按照統(tǒng)計學概念分析,兩組數據分布均衡,可行比對,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主要內容病情監(jiān)控、記錄生命體征波動以及開通靜脈通路等,觀察組則采用人文關懷理念護理方案,詳盡內容為:(1)培訓:科室護士長組織培訓活動,向護理人員灌輸人文關懷理念,并發(fā)放手冊,要求其經常閱讀。(2)環(huán)境護理:護理人員在患者入睡前,降低儀器聲響,并定期消毒病室以及開窗通風。(3)家屬訪視:護理人員詳細記錄患者家屬的個人信息,向其說明訪視制度,根據科室情況,可適當增加患者與其家屬見面次數。(4)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和患者進行交流,并主動詢問其身體感受,根據其說話語氣,判斷患者心理情緒,實施具有針對性的疏導措施,告知其配合治療的重要性。(5)保護患者隱私:護理人員在為患者更換衣物時,應拉上窗簾,盡量保護患者的隱私,在實行某些特定的護理操作時,應遮擋患者的私密部位。(6)家庭鼓勵:護理人員向患者家屬說明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告知其在進行探視時,需多加鼓勵患者。
1.3 觀察指標
護理人員在患者出科前向患者發(fā)放護理滿意度調查表(滿分為100分),總共3個評判標準:滿意:85~100分,較滿意:84~65分;不滿意:64分以下,將其調查結果交于護士長保證其公平性,并計算護理滿意率,方法為(滿意+較滿意)/總例數。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統(tǒng)計軟件分析研究所得數據,χ2(檢驗計數資料),x±s(計量資料),P值得大小決定是否有差異,其中P<0.05表示數據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相比于對照組,護理滿意率顯著提升,兩組差別明顯,P<0.05,見表1:
3 討論
處在ICU的患者,通常病情都十分危重、復雜,因此需要護理人員密切監(jiān)控病情,這就導致患者無法見到家屬,在加上過分擔心自身病情而出現不愿意配合治療的情況[2]。有學者指出在ICU中運用持續(xù)性人文關懷理念,可提升患者依從性[3]。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相比于對照組,護理滿意率顯著提升,兩組差別明顯,P<0.05,持續(xù)性人文關懷理念護理是一種近些年才出現新的護理模式,它的核心內容為患者,指導護理人員從患者的角度出發(fā)思考問題,能夠使其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通過保護患者隱私,給予患者關懷,以優(yōu)化住院環(huán)境、心理、家庭支持等內容為基礎,能夠為患者提供良好、高效的護理服務,可提升患者護理配合依從性以及治療效果,能夠在整體上增強患者的舒適度。
綜上所述,將持續(xù)性人文關懷理念運用于ICU護理中,能夠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可避免不良情況的出現,值得廣大醫(yī)院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孟園.持續(xù)性人文關懷理念在ICU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42):35,37.
[2] 吳鳥青,張勝蘭,胡斐斐, 等.持續(xù)性人文關懷理念在ICU護理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10):139-140.
[3] 曹淑芬.持續(xù)性人文關懷理念在ICU護理中的應用[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16,24(14):100-101.